探究作曲家晓其作曲《山美水美是浙江》文化内涵

文/孙文继

笔者之所以原意用“赏”字来表达欣赏歌曲之情,说明值得欣赏的不仅是歌曲“词曲唱”艺术性本身,更因为歌曲内涵着包括文化美,山水构成的水墨画的自然美及浙江繁荣昌盛的生活美在内的更多角度的美。

一首歌曲是生活的立体截面,是文化的时代体现,是艺术的人文凝练。歌曲前奏的效果是连接古今的画面淡入,是承上启下的文化传递。在《山美水美是浙江》的歌曲中,前奏的用途更显其重要性。从生活意义上进浙江省“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结构和华东沿海及“八大水系”的多水特色,必将吸引古越先人“依山傍水而居,繁衍生息而存”的生活特征

基于以上这些地域特点,悠远舒缓的前奏与山歌型衬词的结合及整体旋律采用山歌风格为背景特色,犹如再现那些山水间载歌载舞,以歌传情的鲜活身影,也如同还原着回荡于群山众壑和叶舟渔歌中的幸福唱响。这在此歌中的运用显得更加有现实依据和意义。

歌词列举的富春江、钱塘江、瓯江、西湖、杭州湾、千岛湖、东海和天台山,雅荡山、舟山、普陀山,是浙江作为多山多水自然山水中的典型代表,是词作者苦干取舍的随意例举,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共识中的共同组成,是江南水墨丹青中的点画涂染,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重点刻画,是校园教材中的重复圈划,是史册夹页里的精美书签,是历代帝王往返的歇脚驿站,中外游客非去不可的集中地。浙江的山山水水,在歌中绝不是纯粹的简单排列,更不是每个自然最观都要重墨重彩,而是用"“天台山上歌一曲”和“千岛湖上歌一曲”的代表和“乌镇西塘丝维鱼米乡”,点出了浙江千山万水的人文气息,时代繁荣及文化传承。(值得一提的是,西塘镇是《吴越春秋》中古代吴国(今江苏省)和越国(今浙江省)的南北分界线,至今在西塘镇还有界碑上海的枫泾也有一块。东西连接上海枫泾和西塘镇的连线就是吴越南北分界线)

《山美水美是浙江》写的唱的貌似是浙江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实际通过歌曲折射出新时代下浙江的人文气息,时代风貌,精神面貌,居住环境等全方位的积极向上的和值得津津乐道和拍手称赞的时代和谐美和人民生活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