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首届汕头市市民急救知识技能竞赛在汕头市科技馆举办,竞赛活动还设置了适应性训练、急救技能展示等环节,通过以赛促训的形式,推动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助推汕头全市提高急救成功率。

市民急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南方+ 彭深 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急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南方+ 彭深 拍摄

据介绍,2022年5月,为提升汕头市民众的急救意识和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汕头市医学会在汕头市科协的支持下,在汕头科技馆设立了“急救培训大厅”,每周日下午定期举办面向全市市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公益培训,开办至今已举办30多场次,逾2000名市民接受了培训。为检验一年来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该会组织举办了此次市民急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急救理论知识笔试。南方+ 彭深 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急救理论知识笔试。南方+ 彭深 拍摄

此次竞赛以急救基础知识、技能考核为基础,以日常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基本技能为考核重点,设置了急救理论知识笔试和急救技能实操考试(单人法心肺复苏),吸引了60余名汕头市民参赛,最终决出个人综合技能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主办方还特地订制了急救主题文化衫,提高市民急救知晓率。南方+ 彭深 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办方还特地订制了急救主题文化衫,提高市民急救知晓率。南方+ 彭深 拍摄

汕头市医学会会长林纯良介绍,现实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许多不幸者因没能获得有效及时的应急救护,错过抢救时间,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超过54万,其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如果当时患者身边的群众能及时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救治,能大幅增加患者存活几率。因此,向全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除了设立“急救培训大厅”每周开展培训外,汕头市医学会还在开放广场设立了急救体验屋,组建成立了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以进一步增强市民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护意识,扩大市民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提高市民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

竞赛分上下午进行,下午开始急救技能实操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竞赛分上下午进行,下午开始急救技能实操考试。

实际上,这正是汕头各级机构提升全民急救能力的一个缩影。汕头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飒表示,近年来,汕头市红十字会、市120、市医学会及汕头各大医院、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市民应急救护和互救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汕头全市院前急救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近十年来各级机构已累计为10余万群众提供急救培训,目前,汕头市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特别是急救知识的认识不断提升,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逐年提高。

获奖市民进行急救技能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奖市民进行急救技能展示。

赛事组委会主委、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谢扬介绍,在竞赛中通过考核的市民将由汕头市医学会颁发培训证书,吸纳壮大急救培训志愿工作者服务队。谢扬介绍,此前,汕头市医学会急救培训志愿工作者服务队主要由汕大附二院、附一院和汕头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120等5家医疗机构的医生团队组成,各家单位的医生利用休息时间轮流承担起“急救培训大厅”的每周培训工作。接下来,通过考核发证的市民也将参加到培训工作中,助力扩大培训规模,甚至是下沉到汕头市各区县,向更多的市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培训队伍,让更多的市民受益。”他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市红十字会、市120、市医学会及汕头各医院急诊科医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南方+ 彭深 拍摄

据介绍,接下来,汕头市医学会还将继续组织医学专家做好心肺复苏术(CPR)、自动除颤仪(AED)应用操作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三项基本急救技能的公益培训,同时开展灾难事故急救、中暑、溺水、触电和各种中毒等系列急救知识的科普教育。谢扬介绍,在总结这次比赛的基础上,他们还计划着通过更多场次的比赛,甚至是组织发起全市层面的突发灾难事件急救演练,提升市民的急救水平,全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群众氛围,为紧急医疗救治创造条件、赢得时机,有效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南方+记者 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