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形象

(一)1.概括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的心理)

格式: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分析

2. 分析人物心理:点明心理变化+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精神品质的常用词语

性格类

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主见、自尊自爱、平易近人、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永不服输、从容淡定(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粗鲁莽撞、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拼搏类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身残志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奉献类

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职责类

恪尽职守、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以律己、临危不惧(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

品质类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豁达大度、坦荡无私、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手法:

正面描写:语,动,心,外,神,细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环境衬托

(三)形象的作用:

A.主人公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

社会意义:通过人物分析社会意义(深化主题)

B.次要人物的作用:

一般作用:人物上:自身特点/衬托主人公的形象(正衬反衬)/

情节上: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呼应

主题上:与主人公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增加艺术感染力

环境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我”的作用:人称上:第一人称,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体现故事的实性,便于抒情

人物上: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情节上,主题上(同上)

物象的作用:自身的特点,丰富文章内容,作用,审美价值

人物上:衬托人物的形象,(尤其是主人公)

情节上: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主题上:和主人公一起揭示,(通过···)深化主题

环境上:物象衬托环境,点明主人公,揭示人物所在的环境的特点,暗示社会环境

特殊含义:象征,双关,引申,等

二、叙述技巧

(一)线索:

1.小说常见线索:

类型

示例

人物线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事件线

即所谓的“物线法”。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

中心事件

如契河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思想情感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即以“我”(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空间,时间

如鲁迅的《社戏》以“看戏前一看戏一看戏后”的时间为线索

2.类型:单线:

双线: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者事件所呈现出来的线索(两线同时运行)

3.线索作用:(1)贯穿全文的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便于揭示主题

.人称:

第一人称:“我”,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观点(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你”,亲切,自然,便于情感的交流

第三人称:“他”,自由,灵活,客观,公正,全面的放映问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全知视角,上帝视角)

限知视角:主人公视角,见证人的视角,儿童角度等等。

.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叙:补充说明,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更严密,结构严谨

铺垫,照应呼应,(去掉后,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追叙,对上文内容补充交代,更好的体现主题,

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效果(去掉后,会影响故事的完整)

平叙:

(四)叙述的方式:

1.真实与幻觉交织:

真实与幻觉的交织,就是真实与虚构的交织。能够更好的塑造人物,曲折的反映社会现实。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文章内容,使叙事结构更加灵活的作用。

2.对话:对话题小说,以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话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

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内心感受,也可以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一人或者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叙述和评论。

3.心理:便于表达人物的多重情感,观点,叙述人物复杂的

内心事件,使许多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变得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文意。

4.历史与现实变化:

历史的叙述,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历史氛围。历史与现实相呼应,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可感,在变化中表达不变的主题,多层次表达主题。补足事件的相应背景,使读者易于理解。借时空变化给读者启示

5.场景的集中与转换:

场景的集中是故事集中在一个场景发生,故事结构更紧凑。场景转换就是空间,场面的转换,也是小说环境也转换。

6.故事新编:

小说叙事与史有据,具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掺入,杂文(幽默)笔法,充满想象力,创造性。/新编,对历史和现实均做出关照,作品更深刻。

7.穿插新闻,地方志,谈话等:

补充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五)叙事技巧:

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反复,衬托,铺垫,突转,线索虚构

叙述的特点:

人称,线索,叙述方式(多采用口语,方言,描写多散文化的语言等),叙述的顺叙

三、小说的作用题:

(一)考察类型:情节的作用,形象的作用,环境的作用,标题的作用

(二)答题的角度:情节上作用,人物上作用,环境上,主题上,读者上的作用。

A.从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

使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情节手法,误会,悬念,巧合,突转等)

使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

伏笔照应或者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手法技巧作用)

开门见山或者以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紧凑

B.从人物形象上:

凸显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

丰富了人物形象或者使人物变得更加丰满(人物描写)

衬托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线索人物,次要人物)

为人物的转变(情感,思想,性格)提供契机

C.从小说的主题上:

突出小说某方面的主题

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拓宽了小说····主题

D.从人物所处的环境上:

介绍时间,地点,时令,气候等(标题,自然景物)

暗示人物生存的环境或身份背景(景物/社会环境)

渲染小说的气氛,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

有利于揭示人物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环境情节安排)

烘托人物的心情

E.读者上:

采用倒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让读者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结局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留白式结尾,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情节:

1.情节的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结构安排:

摇摆式(一波三折),欧亨利式,蒙太奇式(镜头剪接),对话式,独白式,抑扬式等,冰山理论

3.小说开头的方式及作用:

A.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

B.设疑开头: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或者阅读兴趣

C.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4.小说中间情节作用:

A.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B.照应前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C.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的结尾:

A.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平淡的故事中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B.留白式结尾:耐人寻味,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方便艺术再创作。

C.戛然而止式:言有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方便艺术再创作。

D.喜剧结尾: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容易引起共鸣,给人欣慰愉悦之感/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追求

E.悲剧结尾: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结局令人伤感,令人回味,令人思考

6.情节作用:

情节上:线索,照应呼应,四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情节发展/使情节结构紧凑/使情节波澜起伏),结构特点(开头,中间,结尾)

人物上:凸显主人公形象/刻画了人物形象/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主题上:通过····,揭示深化了···主题

读者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引起读者共鸣

情节作用题

考虑对情节结构的作用

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谊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中间部分情节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转向(到)…(如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打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④将情节浓缩为标题,其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考虑对人物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形象,或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考虑对读者的作用

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答题模板二

内容: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或深化主题

结构: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四.环境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的特点:

自身特点:自身特点,作用,审美价值,丰富文章内容

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上: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上:暗示/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作为线索/照应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上:象征或暗示主题,深化主旨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在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

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的身份

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

情节中: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作为背景: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修辞: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借代,通感,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想象,联想,象征,

虚实,抑扬,借景抒情等

描写:俯仰,远近,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视听(感官),虚实,正侧,明暗,点面等

白描,工笔

五.标题的作用:

1.根据标题的特点分析标题:

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物件(物象)标题: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形象特征为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比喻性的弄清象征义。

2.六结合看标题作用:

主旨上:是否运用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的手法,是否寄托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结构上:重点看首尾,看他们之间的联系(照应)。一般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

情节上: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等

环境上: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人物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来看标题与人物形象,命运的关系,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自身:是否新颖,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文采诗意

六、语言风格

1.小说的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冷峻辛辣,幽默含蓄,简洁晓畅,华丽优美,等等

2.语言风格的方法:

用词:名词形容词等锤炼;叠词,拟声词等

句式:长短句。整散句。反问句,以及其他特殊句式

大量使用整句,古诗,四字词语:音节和谐,富有韵律,格调典雅,(古诗—增加文采)

大量使用短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音调和谐,具有典雅之美

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整体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3.方法:语言特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