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小佳)喀纳斯生态旅游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县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AAAAA级景区,素有“人间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作为这片热土的“平安守护者”---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就扎根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近年来,新疆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贾登峪边境派出所认真立足旅游警务这一主线,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整合社会治安力量,全力打造最美“枫”景,时刻守护景区安宁,不断推动“枫桥经验”在喀纳斯景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握一个“巧”字,做到矛盾不上交

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忠诚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深化“坚持打防结合,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打造良好的景区治安环境。

喀纳斯的山水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每逢假期游客量迅猛增长,给辖区的治安防控造成了很大压力。针对景区景点分散、辖区酒店及商户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状况,贾登峪边境派出所精准把脉,结合景区分布特点和日常警情研判,及时调整巡逻防控警力部署。同时结合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充分利用“一书一函一报告”,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全面整治治安乱点,全力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工作中,贾登峪边境派出所还紧密联合景区管理委员会、景区综合执法大队、游客服务中心等部门建立了“四快调解工作模式”,即对景区发生的各类涉旅案件快速受理、快速处置、快速调解、快速挽回经济损失,确保了游客纠纷矛盾、案事件快处快结。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180余起,切实把社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年五一小长假,景区内一摆摊小商贩因随意占用游客通行通道与景区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该所民警接警后,主动摸清情况,积极协调司法所、景区管委会、景区综合执法大队组成调解专班,先后三次召开调解会,用最短时间内化解了矛盾,双方从握手言和。

紧扣一个“实”字,做到平安不出事

由于景区环境特殊,道路崎岖,山高路险。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很复杂,很多警情都发生在景区的险要部位,难以第一时间到达,一到旅游旺季,游客众多,便给警务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推陈出新,创建由派出所民警、景区安保人员组成的“义警队伍”,开展游客救援服务工作。通过联合作战,提高了警情处置的能力,拓宽了警情处理的渠道,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年5月傍晚的一天,景区内一名游客报警称自己车辆在贾登峪布拉安山区爬坡时突然出现故障熄火。接警后,民警迅速反应,立即组织民警和景区安保人员展开寻找,他们克服山高林密、夜色昏暗等诸多困难,历经4个小时,终于在凌晨一时许将被困车辆拖至安全区域。

近两年来,这支队伍处置100余起寻人、游客迷路、丢失物品等非警务警情,获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注入一个“情”字,做到服务不缺位

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始终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标准,“做小事”用心办、用情做,解群众难,暖百姓心,来赢取群众的“大满意”。

紧紧依托科技强警赋能,认真服务群众和广大游客,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你好,我来景区忘带身份证了,身份证丢失了,没法购买优惠票怎么办?没法住旅店怎么办?我手机丢了怎么办?我在大山上迷路了怎么办?”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此类问题。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始终秉持“以服务为宗旨,待游客如亲人”的理念,切实帮助游客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从而赢取民心。

进入旅游高峰期,针对警力不足、辖区游客流动性强、时间跨度长等特点,贾登峪边境派出所整合景区安保、辖区经营户等各方力量,通过警民共建、群防群治,共同构筑了一道“安全防护墙”。

近年来,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先后在疫情期间联合景区各部门转移滞留景区游客5000余人,帮助游客找回各类丢失贵重物品及现金,累计金额达300万余元。同时,收到的锦旗也很多,有救助群众的、拾金不昧的、品德高尚的等等。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和真诚服务,收获着辖区的安宁与群众的满意。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贾登峪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初心不改,将通过全警发力,聚薪成炬,让“枫桥经验”在喀纳斯景区得以创新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