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刘墉朝见乾隆。皇帝问:“君叫臣死,臣不死,叫什么?”刘墉回答:“叫不忠。”乾隆听了哈哈大笑:“朕今日就赐你一死!”说罢,他指着门外的荷花池:“你现在就跳下去淹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墉连忙叩头谢恩,然后朝荷花池走去。乾隆皇帝见刘墉神态自若,气色如常,不像要自.杀的样子,心里暗自佩服。

没过多久,刘墉走到池边,像在和人说话,过了片刻又回头走了回来。

乾隆皇帝见状,疑惑地问:“你为何又回来了?”

刘墉镇定自若地回答:“臣在池边遇到屈原,他勉劝臣不要跳水。”

“屈原怎么说?”

“他说:‘我遇昏君才死,汝遇明主应生。’臣被他一再劝说,这才回来。请皇上决定臣的生死。”

乾隆皇帝心想,如果再让他去死,那岂不是昏君了么?于是说:“刘爱卿,你真聪明,朕今日就免你一次死罪,你可以回去了!”

刘墉连声谢恩,然后退出殿外。

乾隆皇帝自言自语道:“刘墉果真机智过人,朕一时兴起要他自尽,他竟能化险为夷,把话说得朕一句也驳不过来。如此奇才,当真难得,朕对他的爱岂止浅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月后,乾隆皇帝发现午门到正阳门之间的御道破败不堪,实在有失体面,急需修缮。他想起心腹和珅,决定让他来主持修道工程,限期两个月完成。

和珅接到任务,喜不自胜,盘算这可是件大买卖。三天后,他上奏道:“圣上,此段御道全须更换,需要从房山运来上好石料,雕工精艰,工程浩大,预算需银十万两。”

乾隆皇帝信任和珅,立刻下旨准备经费。和珅开始修道,帐棚遮天,众人昼夜赶工。

一个月后,工程竟然提前完工。和珅得意极了,乾隆皇帝也大加赞赏,当场赏银一万两,官职提一级。和珅喜上眉梢。

没过几天,刘墉发现这场工程有蹊跷。工期太短,肯定有猫腻。

他亲自去查看,发现和珅根本没运石料,只是将旧石块翻面雕饰,重新铺设,实际费用仅一万两,与申请的银十万两相差甚远。

刘墉决定警告乾隆皇帝。第二日入朝,他将朝服反穿。

乾隆皇帝见他今日衣着失礼,奇怪刘墉怎会如此疏忽大意。和珅见刘墉反穿朝服,恶意嘲弄起来。

刘墉不慌不忙,等皇上问罪,才出去整理朝服,再进殿请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墉进来后说:“陛下,臣朝服穿反是显而易见的错,求宽恕罪过。然而,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个面,就私吞公.款,牟取暴利。”

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什么?御道只翻个面?刘爱卿,到底怎么回事?”

刘墉回答:“陛下万岁,臣偶然得知此事,已去亲眼查看。然而,还请陛下先问问和大人。”

乾隆皇帝大惑,只得转问和珅:“你还不实招?”和珅见事败露,只得承认:“臣该死,确未去运石料,只将旧石块翻转雕刻,重新铺设,实际花费仅一万两。”

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你有多大胆子,究竟花了多少?”

“一万两。”

“那么九万两在哪?”

和珅跪地磕头,狼狈至极。刘墉说:“陛下,其余银两早入了和大人的腰包。这小修道,和大人变出了大戏法!”

乾隆皇帝震怒,下令:“和珅,你竟敢欺君瞒上!还我银两,官降一级。御道须重新建造,费用由你负担!否则重罚!”

和珅只得认罪谢过。纪晓岚上奏:“陛下,刘大人有功,应赏。”

乾隆皇帝笑道:“好, 赏刘墉三件朝服。下次不要再穿反了!”

这场闹剧终于结束。和珅这个老贪.官,见钱眼开,竟然敢把修道工程做得这么敷衍,简直是胡来。把老路翻个面儿就当新路,这招高,这戏法大,真是不要脸。

好在刘墉头脑清晰,眼睛明亮,一下就看出里头有鬼,赶紧去亲自查个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乾隆皇帝亲自赏赐刘墉三件朝服,也算是对他的褒奖和补偿。这出闹剧的结果,除了和珅倒了大霉,乾隆皇帝和刘墉两人倒是大显身手,都算得上赢家。

这件事过后,乾隆皇帝对刘墉的信任更上一层楼。刘墉聪明过人,机智周密,又老实忠厚,乾隆皇帝实在是爱极了,对他情有独钟。

而和珅这个老贪.官,由于这次败露,打击不小,日后竟有几分敬畏之心,见刘墉也要避三舍四,生怕再惹出什么乱子来。

刘墉平生清白廉洁,只求济世安民。他深知自己辅佐皇上的重任,朝中百官,能力和品行都不及刘墉的寥寥无几。

乾隆皇帝有好的想法和宏图,但都需要刘墉协助推行。刘墉始终不避艰险,发掘人才,整顿吏治,乾隆盛世得以成就,刘墉的功劳不可小视。

一次闹剧,牵出人物性格。乾隆皇帝机智灵活,但心直口快,刘墉的出现及时矫正了他的错误决定。

和珅贪婪无.耻,寻常市井之徒,遇到聪明过人的刘墉,立时败露。

刘墉正直有智谋,机敏周密,是乾隆身边少有的良才。

这场闹剧充分表现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又推动人物关系发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朝宫廷生活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