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助手全网维权。

山西的古村粗看长得长不多,可是走进去细看,则是个个不同,各有各的魅力。像胡哥这次走访的北天河村,就有迥异于其他古村的特色窑洞建筑群。

北天河村民居的选址建造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沿着T形河谷两岸分布,连片集中,远观不显眼,近看很壮观。这一点和古人选址建房遵循的“天人合一”理念十分契合。

古代人民选址建国都(城池、村落、寺观庙宇等)有几个原则,首先遵循“近水利而避水患”,即接近水源但地势要高于洪水位;其次是防御性好;

第三是交通便利;第四是小气候好。即满足冬季避风日照多,夏季凉爽有阴凉等条件。总的来说就是要达到居住便利,和环境相融相和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北天河村的古民居全部位于T形河谷的两岸,两岸的土崖成为村民建房的第一选择。他们因地制宜选择了北方农村最常见的窑洞这一建筑形式,掏崖为窑,烧土为砖,把一孔孔大小不一的窑洞,建成了别具特色的窑洞民居群。

这里的窑洞特点鲜明,首先是最早的窑洞年代久远;其次是建窑延续时间长;最突出的是窑洞数量多、结构种类齐全。

从时间上来说,北天河村的窑洞建筑群,建造年代序列完整,从明万历年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堪称窑洞建筑编年史。

从窑洞的建筑结构来说,这里的窑洞从单孔、双孔、多孔到窑中窑、窑上窑、窑上楼等等,种类齐全,拱券工艺运用娴熟,堪称窑洞建筑的标本性存在。

尤其是当地村民称之为凤凰窑的一种窑,更是在长治地区非常少见的一种窑洞结构。

据资料统计,北天河村如今仍有200多孔保存完好的窑洞,涉及到各种种类。但从现状来看,这里的窑洞群和陕北的窑洞还不一样。陕北那种一长排的窑洞这里没有,这里都是一院一院的四合院格局,而且是窑洞和棚楼房屋相结合的窑楼院格局。

当然了,窑洞在这四合院里是当之无愧的主房,配房是一层或两层的普通土坯或砖瓦房。其中不乏一些大户人家的豪华四合窑楼院,比如南头姚家阁楼院、东沟宋家二进窑楼院、南头西岸的许家窑楼院、西头赵家窑楼院等等。

这里的人们钟爱窑洞,就算是四面平地,后面没有土崖,也要在平地上先用土坯或者青砖碹出个窑洞来,然后再覆土压实,成为一孔窑洞,再在窑脸上装饰一番,作为主房。配房则根据地形地势选择平房、棚楼或者依然是窑洞。

无论哪种窑洞,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单说一下北天河村民居窑洞中的奇葩:凤凰窑

这种窑洞在长治市范围内的古村中,非常少见,仅在沁源的古村里见过一两孔。那么,什么样的窑洞是凤凰窑呢?其实就是横窑,也有地方叫做枕头窑的。

特色凤凰窑

常见的窑洞都是纵向筒形,拱券是左右起拱,前后进深是窑洞的深度。而横窑则是横向筒形,拱券是前后起拱,再配以纵向的小拱券做门窗,前后进深取决于横窑拱券的跨度,但是横向长度则和窑洞的面宽一致。

这种窑洞体量做大了就被称作无梁殿。像著名的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我国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现在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北天河村的凤凰窑现存有好几处,大都保存还算完好,结构也很精巧。由于窑洞是横向筒形,正面就可以开多个门窗,所以除了有普通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外,空间大、采光尤其好。

也许是为了增大空间,主人家除了前面拱券形门窗外,后墙位置也开设好几个小型拱券,显得窑洞内空间变大很多。这种窑洞结构富有变化,如果把前后的拱券看做凤凰翅膀,左右横券看做头尾身子的话,说它是凤凰窑也挺形象的。

这种窑洞结构很有研究价值。尤其是北天河村集中了除地窨院之外的北方窑洞所有种类,是研究山西窑洞民居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好好加以保护和研究利用。

比如村西头北岸就有一户凤凰窑院,主人姓殷,他家的正房看起来和村里其他窑洞没啥不同,都是横长一排窑洞,迎面的正墙上开着大大小小的门窗券洞,共有三组一门两窗的造型。

其实不然。正中间的门窗距离很远,实际上是相当于三开间的凤凰窑,前墙开门窗券洞,后墙再挖三个小券洞。紧挨着的左右两边的窑洞实际上就是一孔普通窑,所以门窗才会紧挨着。

不过窑洞里面也有讲究,它在侧面再挖出一个小的横向券洞。几种窑洞样式并存,大小拱券组合巧妙,拱券技术运用熟练,它们出现在一户人家的同一个位置,实属罕见。

除了窑洞种类齐全外,我们还可以从每家每户的窑洞院落装饰上,直观看出户主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审美取向。

北天河村位于北通郡城、南接荫城镇、西连苏店镇、东接壶关县的交通线上,自古经商者众,他们成为潞商的一支有生力量。我们从村里遗存至今的富商豪宅大院里,依稀能看到他们昔日的荣光。

漫步村中,那些古意盎然的高大门楼、宽阔院落,都在无言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那些在门楼上、窑脸上、窗户上等处遗存的精美三雕装饰,虽然有些残破,但无一不在彰显着古人的精气神。

最幸运的就是那户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清代院落,曾经在1945年上党战役期间,成为上党战役指挥部所在地。指挥部在这里待了8天,刘邓首长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战争第一仗”,为解放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此,古村北天河有了红色之光的照耀。古老的院落不仅成为省级文保单位,还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行走北天河村,感受古意古韵,体味红色韵味。无论是先人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修筑堤岸与山洪抗争的历程,还是开动脑筋瞄准商机发家致富的故事;

无论是耕读传家以图出人头地的拼搏经历,还是青年踊跃参军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壮举,都藏在旧村的每一户窑洞院落里,藏在角角落落的建筑细节中。

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正在为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着不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