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辉 通讯员 王晓超、杨浩

6月12日,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学校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原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史委主任,现华夏文化促进会住会会长刘德龙;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原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德增;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杨文学;烟台科技学院校长马红坤,副校长左振华,督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宋华岭出席活动。学校科研处、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左振华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红坤致辞

马红坤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表示衷心感谢。马红坤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发展取得的成绩。他特别指出,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11253”工作体系,即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思想政治育人特色、产教融合育人特色等两大特色,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学校文化品牌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实现务实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得到了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马红坤表示,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其宗旨是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大力弘扬胶东红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成立该中心,既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也契合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坚信,在领导、专家们的关心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中心将成为烟台市乃至胶东地区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金字招牌”,有力推动胶东地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德增致辞

刘德增在致辞中对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烟台科技学院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科研提升,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应用型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术服务地方,有利于推动我省社会科学事业进步。

刘德增特别提到,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对胶东红色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系统地翻译与推介,让胶东红色文学走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希望中心能够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高质量成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德龙、马红坤共同为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揭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红坤为刘德龙、刘德增、杨文学、孙宜学、张士闪、叶涛颁发中心客座教授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台科技学院胶东红色文学与民俗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廷兴教授为刘德龙、刘德增、杨文学、孙宜学、张士闪、叶涛、马红坤、左振华、宋华岭颁发中心顾问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振华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左振华在主持活动时,宣读了上述单位专门发来的贺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廷兴致辞

活动上,张廷兴介绍了中心组织框架和主要工作任务。未来五年,中心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胶东、戚继光等红色文学研究,沂蒙红色文学国际化翻译推介;二是胶东民间文学研究、山东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包括《胶东民间神话》《胶东民间传说》《胶东民间故事》《胶东民间歌谣》《胶东民间谚语》《八仙仙话》《戚继光的传说》8卷;三是胶东民俗与胶东民间艺术研究,编辑出版胶东民俗民间艺术系列丛书,包括《胶东节日习俗》《胶东渔家习俗》《胶东民间艺术》《胶东人生礼仪》《胶东生产民俗》《胶东方言民俗》,编撰出版蓬莱非遗与民间艺术人物传记,编撰烟台非遗与烟台民间艺术传承人传记。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成为烟台市市级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级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近年来,烟台科技学院高度重视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力打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学思践悟,用思想引领学生;以弘扬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为特色,坚持以史励人,用精神涵养学生;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阵地,坚持课程育人,用课程教育学生;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四爱”(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教育为路径,坚持践行培育,用实践带动学生,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的思想政治育人特色、产教融合育人特色日益彰显。在思政育人特色中,培育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的烟科学子特质,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在产教融合育人特色中,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生态圈,组建三大专业集群、对接三大产业,打造三大产业学院,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