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也称“摇会”,在我的家乡南方泉,它是民间的一种信用互助方式。旧社会民间某一家遇到建房、婚丧或其他要务,而本人一时无力筹集款项,就常用“摇会”的办法来筹集。它是老辈头里(方言,指旧时)流传下来的,历史悠久。

那时,乡下农户大多数是“做做吃吃”的,手中只有点油盐钱,虽尚能自给,却并无闲钱,日子过得清贫。一旦家中遇事,急需用钱,便一筹莫展了,向别人借钱往往又很难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先辈们就聪明地运用“聚会”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们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纳“会款”契约账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聚会”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当一个人急需用钱时,一时借不到,又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就会想到“聚”一个“会”,发起者就是“聚会人”。“聚会人”会根据自己的金额需求量,确定“会”的大小,拟定与“会”的人数。例如:他需要30元钱去购买某一建房材料,则可确定“会”要有11人参加(包括自己),每人“会费”3元钱。

“会”的大小确定后,“聚会人”就要一个个地去找人帮助。向他们说明“聚会”的情况、时间和“会”的大小,直到聚齐所需的人数。这些参加的人叫“帮会人”。

“聚会人”在找“帮会人”的过程中,就直接收取“帮会人”的第一次“会费”。这样“聚会人”就马上可以使用这一笔钱了。如前例,“聚会人”收到10个“帮会人”的第一期“会费”,共30元钱,这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能将建房材料及时购买回来。

到这里,只完成了“聚会”的一部分。后面“聚会人”还需做好10个月的“摇会”服务工作。“摇会”是确定“帮会人”各自取得全部“会费”顺序的活动,直到“摇会”全部结束,这个会才解散。具体如何“摇会”?且看“聚会”的约法三章,也就是“会”的规矩。

通常“聚会”的规矩是:

1、谁“聚会”,谁就是“聚会人”, 参加“聚会”的人就是“帮会人”。

2、“聚会人”要确定“会”的大小(金额)、人数、“摇会”日期及地点。

3、“聚会人”是“摇会”的召集人,又是所有“帮会人”的服务员。负责每月一次的“摇会”活动等事。“摇会”的场所一般都在“聚会人”的家里。

4、“摇会”是确定“帮会人”按顺序得到“会”费总额的形式。

如前例,“会”有11人参加,每人3元钱,总额就是33元钱,用9次“摇会”的形式来确定顺序。

5、“摇会”工具是用一大一小两只碗,碗内放两只骰子, 扣住碗,摇骰子,比点子大小,最大的就摇得这一次的“会”。

6、摇到“会”的人,就不再参加下次“摇会”了,在下次付“会”费时,则需加付约定的“利息”。如约定是5分钱的,则后面每次要付3.05元,直到这个“会”结束。

7、“聚会人”是不要付“利息”的,每次只付基本的“会”费。

8、“脱会”:当某甲摇到了这一期的“会”,而某丙急着用钱,则某丙可跟某甲商量,先得这一期的“会”费,条件是某甲今后摇到“会”后,需交“会”费时的“利息”部分由某丙负责交付。这就是“脱会”的规定。

9、最后一次“会”,是不要“摇”的,直接由“聚会人”到“摇会”的日子,向已摇到“会”的人收齐“会”费(包括“利息”), 和“聚会人”自己的“会”费,一并交给最后一名“帮会人”。

这样,这个“会”就结束了。这就是“聚会”和“帮会”的全过程,也是“聚会”的规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聚会”中的众多“帮会人”帮了“聚会人”,“聚会人”在“聚会”中,自始至终为“帮会人”服务,充分体现了互帮互助的过程。

其实,“聚会”类似于目前银行“零存整取”的贮蓄项目,只是“聚会”规模小,比较灵活简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没有银行,农村人也没有闲钱存银行。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聚会”和“帮会”。所以那时能经常看到“摇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家家户户都忙着造房子的年代,村里的“摇会”三天两头都有。那段时间可谓“聚会”、“摇会”的鼎盛时期,南方泉地区的村庄都能见到“摇会”。我母亲在那时也是靠“聚会”、“帮会”将房子一点点造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模式造福了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变得富足,大多有一定的积蓄存在银行里。南方泉镇上也有了“中农工建”、“江苏”、“邮政”等各家银行。人们将钱放在银行里,存取方便,“聚会”和“帮会”的作用逐渐淡化,在农村慢慢销声匿迹了。

“聚会”是先辈们的伟大发明。多少年来,人们用“聚会”的方法,互相帮助,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聚会”为不急着用钱的人积存闲钱,在“聚会”活动的过程中拉近人们的距离,加深村民之间的感情,和谐了乡风民风。虽然这种民间形式现在看不到了,但人们会记住它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德清,无锡南方泉人,高中毕业于无锡县中(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级工程师,退休前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的技术和管理等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看到家乡从“苏南模式”一步步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对家乡土地产生深厚感情,遂写一些家乡变迁,让人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