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佛教通史专题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

【安端】、周志华、恒审、兰花草、双林居士、王增惠、厚朴、陈贞云、辛昕、MI8、Edward、李润、

上线稿文字、资料注释由群主【安端】整理、校对、提供。图片由群友 厚朴 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9-2-18

前面几课,我们讲了——雪峰禅系发出来的“雪峰两擎天”,一支是“金刚眼睛”玄沙师备,一支是“总在这里”云门文偃。

禅宗“五家”,它的后期发展,主要是跟“五代”——南方四国的政权发展有关的。当时南方四国,我们按今天的地图来看——闽国,福建;南汉,广东、广西;南唐,江苏、江西;吴越,是浙江。这是个大概的地理范畴。玄沙师备是在闽国……这就是福建,这是雪峰禅系的主要基地;云门文偃在南汉,这是云门禅系的主要基地。那么,他们后一代的弟子,很显然就要向周围去扩展,那剩下的就是两个国家——南唐和吴越。

云门文偃这一支,它是在广东创建的云门宗,是禅宗“五家”的第四家。还剩下一家,没有正式地创建……玄沙师备老师,他提出来的是“金刚眼睛”学说,这个“金刚眼睛”就是“法眼”。但是,从学说到创了一个宗派,这中间还要隔两代。师备老师,他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就是——依据《首楞严经》入禅。那,一条新的道路……成宗,这个道路总是有些曲折!所以,直到玄沙师备的嫡传徒孙,第三代——清凉文益,也叫“大法眼文益”,法眼宗才正式成宗。这是“五家”中……“五家七宗”中,禅宗“五家”的最后一个。法眼宗的名字,就来自于清凉文益的谥号……封号——大法眼禅师。

禅宗之所以有“五家”,按照历史的传说……就,按照传说来看啊,禅宗分成五家,它是一个历史的预言——在佛教史里说,这叫“授记”而来。什么叫“授记”而来?就是——预言过。我们在“佛教诗词”里的第一课就讲过达摩有一首诗,叫作——“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参考关联阅读 佛教诗词 第3课)。达摩祖师就已经说了……预言了“一花开五叶”。如果这真是达摩说的呀……那真是板儿板儿的预言啊!那,祖师授记,禅宗将来就是要分成五家……其实不是!这首诗是托达摩而写,其实不是达摩写的,它是宋朝的诗僧——普宁(释普宁)写的……等于事后的追认。

既然“一花开五叶” ……五叶花,我们讲过——牡丹!那,按成宗的世间来看,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这四个,我们都讲了。那,四家之后,最后一个宗派,禅宗“五家”的——法眼宗,就要来了!

金刚眼睛,这是法眼宗最早的理论来源!它的概念,是玄沙师备老师确立的……它依据“金刚秘密体”而成宗。那,从理论到成宗,这个历史的重担,就交给了他的徒弟们。

玄沙师备,他本身来自于雪峰禅,是雪峰山的首座,后来又在玄沙山弘化。我们说这玄沙山就在福州边儿上——升山,所以,玄沙师备的弟子……嗣法弟子,基本都在福建省活动。

雪峰义存和玄沙师备,这师兄弟……或者说师徒二人,他们对于禅宗在福建的发展、扩展,或者说……作用很大!玄沙师备,他本人的嗣法弟子很多,呐……他弘化三十余年嘛!但是真正传其法旨、得其心要的,是福建漳州罗汉院的桂琛【谥号:真应禅师】,很……很特别的一个学生。

桂琛呢,他是河北常山人。河北常山,就是我们前面屡次提到的那个——石家庄正定。石家庄正定,古代又叫“常山”,常山赵子龙就是这里的。桂琛呢,俗家姓李,他在本地先受戒。受戒完了之后,就往南走了……那个时候,北方已经没有明师了,临济宗的祖庭已经移到河南汝州。然后,他就先到了云居山,求学于云居道膺。

云居道膺,他是曹洞宗的旁系,提倡的是“无争禅”,“无争禅”是洞山禅系的一支,我们说——云居道膺是洞山良价的两大嗣法弟子之一。

桂琛在云居道膺这儿学“无争禅”不是很很相契,就……啫,不是很合,就继续向南,就来到了福建,求学于雪峰义存和玄沙师备两个人。

从罗汉院桂琛……我们就说——罗汉桂琛,他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一个历史的变迁……就是,从晚唐以后的一百年,中国佛教,或者说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的中心在转移。中唐的时候儿,禅宗的中心在湖南、江西;到了晚唐,就开始向北转移到了河北;然后,又南下,转移向了福建。

这个桂琛……罗汉院桂琛,他是正定人,对吧……临济宗祖庭所在地,那你出家,你直接在那出好啦,但是,他出生的时候儿,临济宗的中心已经迁移了!我们说——先迁移到了大名,后来又迁移到了河南汝州。所以,在他师爷的那一辈儿,就是雪峰义存的这一代的时候儿,天下学僧还是去河北求学。雪峰义存本人……啊,他们师兄弟三人就从福建到过河北临济,对吧?但是到了桂琛这一代,已经开始从河北临济前往福建求学。所以我们说从桂琛的求学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来——自中晚唐以后百年来中国佛教中心的转移。

罗汉院桂琛,他是玄沙师备的嫡传法嗣。我们说——玄沙师备有好多学生,弘化三十多年,只有他是真正的嫡传!因为,他继承了玄沙山“唯识无境”的学说,而且更加洒脱——不光是“唯识无境”……因为,持唯识学理论的弟子很多,但是,他坚持了师父的那个“灵性金刚秘密体”的学说。我们说——玄沙师备提出来一个“人的最高本体”……就是,提出了一个“最高本体论”,而且这个“最高本体”是个实体,叫作“灵性秘密金刚体”。

在佛教哲学的四大流派里呢,最后一个流派,或者说——集大成者,叫唯识学派。唯识学派分两个分支,各自有一个最高本体:一个是“阿赖耶识”,一个是“如来藏”。玄沙山这个“金刚眼睛”的学说,它既不同于唯识的“如来藏”,也不同于唯识的“阿赖耶识”,是“灵性秘密金刚体”。那,这个“最高本体”,或者说这个学说,是玄沙师备个人首创!它和传统的佛教义理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前课就讲过——这是一个很危险、也很勇敢的理论。所以说,之所以说罗汉院桂琛是玄沙师备的嫡传法嗣,就是因为他坚持了师父这个危险的学说。

一个宗教的学说,如果你最后被承认了,呐!你开宗立派,对吧?你创建学说、开宗立派……如果你不被承认,或者说不被广泛承认,那就有沦为异端邪说的危险啊!所以说,罗汉院桂琛继承了师父——玄沙的这个“秘密金刚体学说”,他就正走在了一条危险的道路上!

而且,在传法的方式上啊,桂琛显得更加地“左派”……就,更加地激进!他已经走上了密法传教的道路……就是,已经开始传密法了。他叫罗汉院……漳州罗汉院桂琛,是因为当时他在漳州弘化……当时整个儿福建分五个州,其中有一个州叫漳州……福州、漳州、泉州、汀州……他在漳州。当时的漳州行政官员叫“漳州牧”……牧师的“牧”啊,就为他在闽城西的石山上,建立了一个庙,叫作“地藏精舍”……嗯,也不一定是个庙啊……就是个“精舍”。然后,罗汉院桂琛就在地藏精舍聚徒二百余人。

根据《宋高僧传》本传的记载啊——“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宋高僧传》 原文:密行累载,处众韬藏。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即漳州)西石山建莲宫(即地藏院)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什么意思?这段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他正在秘密地传教,“有密学恳求者”才“时为开演”。他传的是秘重妙法,说明——桂琛不光继承了师父玄沙山的这个“秘密金刚体”的学说,并且,他继承了师父密教传教的部分,正在秘密地传教!

玄沙师备禅观,依托的根本经,我们讲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它分为两部分——“首楞严经”和“首楞严咒”。其中,就有密法、密咒几百条儿。这个……“首楞严咒”,或者说这些“密咒”,玄沙师备大师生前肯定是传了,但是我们说——这是一个勇敢又危险的选择!所以,他应该是只选择了最重要的几个嗣法弟子传了这个“大佛顶首楞严咒”。这是……密教入禅!这是当时中国佛教的一个潜伏的潮流。

师备老师这么做了,但是他是知道这个危险性的,所以,他是小范围地传……因为玄沙师备,他本身是雪峰首座嘛……呐,他就是大师……大师兄、小师弟……对吧?师父的小师弟,徒弟们的大师兄……所以,其他师兄弟拿他是没有办法的!虽然知道玄沙师备在传密法,那只能当没看见。

罗汉桂琛,他不光是玄沙师备的嗣法弟子,同时,也是他传播密法时的重要助手……这个密法有的时候不是一个人能传,得两个人……得有助手才能传,所以,玄沙师备圆寂以后,罗汉院桂琛那就在漳州这个地藏精舍传承师备所教的秘密法。但是,他私传的这个秘密教法受到了雪峰义存其他支派的强烈反对!

雪峰禅受闽王册封,有五大紫衣首座……就,五个领头儿的,那……剩下的,百、百十人。除了玄沙师备,还有四个——洞岩可休、鹅湖智孚、招庆彗棱、鼓山神晏。这是剩下的四大首座,对吧!我们说——师备大师和雪峰大师是同时入寂的,所以……呐!罗汉院桂琛继续传密法的时候,师叔们就看不下去了啊……那,其他支派是强烈反对的!

小师叔最后就出手了!那四个师叔嘛……四个得法师叔,其中,小师叔——鼓山神晏就出手了!鼓山神晏就找到了当时的漳州牧,要通过朝廷势力逼迫罗汉院桂琛放手,对吧……师父有两条路,一条是“唯识学”,一条是“秘密金刚体”。你学那个“唯识学”就好啦……你为什么要坚持这个“秘密金刚体学说”呢?所以,他想通过政治势力逼这个罗汉院桂琛放手。

而且,还有四个师叔嘛……对吧?洞岩可休、鹅湖智孚、招庆彗棱,还有我——鼓山神晏,你随便挑一个!你挑谁都可以!你挑哪个,我们就立刻认你为嗣法弟子……只要你能放弃玄沙师备,归入正宗雪峰禅系。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前课说过啊——玄沙师备,他和其他弟子不同!他本身就是平辈儿的师弟;第二,玄沙山法旨和雪峰山法旨,它是属于两个学派……在佛教里——玄沙山,是唯识学派;雪峰山,是中观学派。大师兄活着,四个小师弟不敢怎么着,但是大师兄不在了!对吧?我们收拾你个师侄,还不是手拿把掐的啊!

而且,雪峰的师叔们啊,给开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就是说——你想挑谁……挑谁,对吧!你只要放弃你师父那个“金刚眼睛学说”就可以了。但是,他们这一次,他挑错了人了!罗汉院桂琛,他是河北常山人啊!我们不是说有地域歧……嗯,地域这个……嗯,性格吧!常山赵子龙的老家,那儿的人硬气得很啊!背师弃义这种事儿怎么可能干呢?而且,按曹洞宗的理法,背师弃义相当于欺师灭祖!那就是“谋杀亲爹”啊!

所以,僧史记载——罗汉桂琛“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轥”【《宋高僧传》原文:琛得密法付授耳。时神晏大师,王氏所重,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轥。惜哉】。什么意思啊?就是——鼓山神晏给漳州牧进了谗言。他“确乎不拔”……就不服!就不同意!“终为晏谗”,就是——被鼓山神晏进了谗言……而凌轥!就是——凌辱加蹂躏……凌辱加蹂躏!反正字面上是这个意思啊……凌轥!但说得很含糊……因为毕竟他们是那个师叔、师侄嘛,对伐?还不至于这样儿。但是,肯定是压制、排斥了桂琛!但桂琛的态度呢?就三个字——你随便。

桂琛就这么硬挺着,开始向禅宗内部输入密教!自玄沙师备和罗汉桂琛开始,禅宗输入密教,这就是一直隐隐的一个趋势……就是说——在佛教的禅宗统一运动中,一直存在一个隐藏的趋势,就是密教正在输入禅宗。但是到了玄沙师备和罗汉桂琛的时候,这个趋势……就是“密教入禅”的趋势,就变得非常地明确和显著起来了。

在佛教史上呢,有个惯例,叫“三代成宗”……就,必须有三代!一代不行!法眼宗也一样——玄沙师备传漳州罗汉院桂琛,再传他的弟子,呐……这回三代了!该成宗了!

罗汉桂琛的弟子,他们在福建本省……你看——受到凌虐嘛,那只好走啦……再往南方去——广东那边是云门的地盘儿。在福建本省,四位师叔都不放过他!所以,罗汉桂琛的弟子就开始向“五代十国”中剩下的两个国家去流动……“南方四国”中剩下的两个国家。剩下两个国家就是——江苏和浙江,主要是这两块地方。

呐,江苏、江西这块,包括湖南、湖北的大部,这属于南唐国;浙江全省,这属于吴越国。但是,这个运气很好!南唐和吴越是“南方四国”中最富的两个国家——历史最富,今天也最富!罗汉桂琛去了南唐的嗣法弟子——清凉文益,就确立了法眼宗,成为了“五代末期”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宗派,也是禅宗最大的宗系!就是——法眼宗。

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方四国的禅宗宗系是这么分的……我们为什么就直接说“禅宗宗系”了?因为从晚唐以后,中国的佛教史就是“禅宗史”和“净宗史”……汉传,就是“禅宗史”和“净宗史”!没有别人的事儿!我们讲完“禅宗史”和“净宗史”,“佛教史”就讲完了。

南方四国,它的“禅宗宗系”是这么分的:

闽国——福建,呐,雪峰的大本营;

南汉——广东,云门的大本营;

法眼宗……因为这个密法的原因,被逼出了福建,所以,它一家就吞下了剩下两个国的地盘儿,就是南唐国——江苏和吴越国——浙江。

啊……所以说有的时候,这个……挫折可能也是机会。罗汉桂琛,他这一代是受到打压了,没有把玄沙山的法旨——“金刚眼”确立成宗。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创立法眼宗的任务的,那就是他的最有名的嗣法弟子——清凉文益。

《景德传灯录》记啊——罗汉桂琛嗣法弟子七人。上首弟子——文益,一般叫“大法眼文益”。因为,“大法眼”是他的谥……这个封号啊……谥号,这是死后的事儿。所以,一般我们叫“清凉文益”。

他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唐僖宗光启元年是公元885年。唐灭于公元907年……什么意思呢?他出生的时候儿,唐朝离灭亡没几年了……十几年。

他死于后周显德五年。后周显德五年,就是公元958年了。那,北宋建于……那是篡位的啊……建于公元960年,等于他死的时候儿,北宗就要建国了。所以,清凉文益的一生就贯穿了从唐末、五代的整个儿过程!那你看他……挺惨的吧!他生下来——唐灭;他死——宋建!正好儿贯穿了“五代”……基本上,完全!

大法眼文益,他俗家姓鲁……这样吧,他有封号之前,我们叫“清凉文益”;他没有封号……他有封号之后,我们叫“大法眼文益”吧!清凉文益,他俗家,他姓鲁,杭州人。那个时候儿,杭州叫余姚杭……余姚杭人,书上记载他。因为他生于的是乱世……乱世嘛,能活下去……所以说,少年时就被父母舍出家了!就……童年就出家了,不然,活不下去啊……乱世。七岁落发,在浙江绍兴的开元寺受戒。

当时,福建的雪峰禅声望正隆!所以,文益到了青年时代的时候儿,就南游去参拜雪峰……就想去福建就学雪峰禅。那个时候儿,雪峰已经不在了啊……但是,还有那“四大高僧”嘛……“四大首座”嘛!所以,他到了福建,就去参拜这个……雪峰首座。第一个参拜的,是雪峰义存五大受法弟子中的第四个……最小的是鼓山神晏,他参拜的是第四个——长庆彗棱【招庆彗棱——刺史王延彬迎雪峰义存的高足慧禅师主之,拥徒于泉州招庆,禅子委输,唯虞后至;慧迁长庆,道匡禅师接席,学众如故。慧棱禅师塔又名超觉塔,位于福州市西禅寺边】,但是呢,文益跟长庆彗棱谈得很不投机……啫,怎么这样啊?所以,就回乡。他在返回的路上偶然的机会,在路上就碰到了罗汉院桂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