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劳模徐宝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铁西劳模徐宝军

铁西人讲劳模故事》系列短视频第六十六期讲述的劳模人物是全国劳动模范徐宝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工种都有自己的技术高峰,徐宝军用三十年,从“零基础”的普通车工成长为机床车间的创新大师;从数控“小白”变身为尖端技术的引领者和把关者。他是沈阳机床的“老中医”,也是同事们眼中毫无保留的“老师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宝军出生在工人世家,他的父亲和几个哥哥都是技术工人,徐宝军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工匠”的基因。徐宝军父亲常说:“车钳铣没法比,要当就当八级工。”只有车工有八级,所以徐宝军从进厂就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工好不好全靠一把刀。”为了学好技术,徐宝军认真学习不同刀具车件技艺,成了厂里最出色的青工。20世纪90年代后期,沈阳机床开始引进数控机床,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徐宝军又开始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驾驭数控车床,让徐宝军永生难忘的就是试水切削0.03毫米余量。当时在出口德国的机床攻关试验生产时遇到了难题,徐宝军身先士卒,用精湛的技术反复推敲,提出了一套详尽系统的返修方案。带领班组连续奋战,车去了零件上仅剩的0.03毫米余量,创下了行业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作中,徐宝军最听不了的一个词就是“差不多”,机床制造的公差在正负零点零几毫米之间,皆为合格,可到紧要关节时,0.01毫米公差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工业制造水平的距离。

“0.01毫米其实是一个分界线,它分割了成品与精品的界限。而一个普通工人和一个大国工匠,有时候就差那么0.01毫米,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工匠,就要像打磨零件一样,不断地打磨自己。”徐宝军说。

2014年,以徐宝军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这里不乏技术能手、技术标兵,更培养出了劳模,在徐宝军的带领下,他们一起为企业创造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如今满载荣誉的徐宝军依旧不忘初心,他希望可以用精湛技术让中国的“工业母机”精度更高,跻身世界机床前列。本期视频将在“铁西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铁西发布”抖音、微博、头条等平台同步播放。

(铁西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