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8日,央行来了一位奇怪的人,浑身捂得严严实实。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国务院派来办事的,你们把这封文件交给行长,一定要他亲手打开。”

工作人员虽然感到奇怪,但毕竟对方自报家门是国务院的,所以这封文件很快就被送到了副行长手中。

行长打开信封后,信上写着如下内容:“主席办公室电话称,今晚有西藏活佛讲经,场面无比壮大,中外记者都将参加。”

“为推行宗教自由,以及对少数民族的支持,拟让中国人民银行拨款15万-20万修缮寺庙,请批示。”

信上赫然有周总理的签名和批注“周恩来:请人民银行立刻拨款20万,为避免媒体造谣,务必使用旧币,今晚七点送到民族饭店,交给赵全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长看后明白了,但20万实在是个天文数字,不得不让人生疑,放在今天,这笔钱足足要翻两百倍。

这不仅让副行长有了怀疑,他反复查看信封,的确是国务院一贯使用的款式,钢印也一模一样。

并且,下方周总理的签名还有批注,都完全是周总理的笔迹。

经过研究后,副行长决定事急从权,还是要抓紧准备这笔钱。

工作人员整整准备了三个多小时,才凑齐了20万旧币。

旧币本来面值就小,大多数都是一块两块的,连十块的大票都很少。

这些钱凑20万整整装了两麻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有关工作人员来到了民族饭店,还没等找人打听,“赵全一”就走了过来,并且说自己是西藏宗教处的职工,来领国务院批示的修缮款。

赵全一拿出了一张批条,还是周总理的笔迹“介绍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同志,赴民族饭店领取拨款。”

这些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信以为真,赵全一带着钱就离开了。

随后,副行长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出差归来的行长,行长觉得这件事颇有蹊跷,于是层层上报。

不久上面的批示就下来了,国务院根本不知道有这笔批款,周总理也没签过什么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好了,整个银行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20万可是个天文数字,放到今天相当于是普通人诈骗了银行几千万。

随后,调查专案组成立,杨奇清担任组长,展开了全面调查。

很快,杨奇清就在信封和批条上发现了问题,这封信确实出自国务院,但信封却经过了二次封口。

也就是说,诈骗犯应该是国务院内部的人,拿到其他信封后再次封口,以此来进行诈骗。

1960年4月2日,案件终于有了转机,这封信的信纸用的是八开十五横格,是典型的机关专用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案组一番调查后,发现纸张来自外贸部,这下好办了,全员问话吧。

在问话后,专案组发现,3月19日当天,一个叫王倬的人并不在工作单位。

他的理由是母亲生病,并且只去了半天,就告诉同事母亲又好了。

随后,专案组让王倬进行了字迹比对,果然和信纸上的十分相似。

但这些都是推测和假设。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最终,王倬的档案出卖了他,王倬用过一个假名,正是“赵全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王倬被捕,专案组在他家的地窖中搜出了19万,据王倬交代,剩下的一万多被他烧了,因为实在找不到地方放了。

原来,王倬早就对银行起了歪心思,直到有一天,外贸部收到了一封国务院的文件。

王倬私藏了信封后就想了这个馊主意,他苦练周总理的笔迹,最终完成了以假乱真,成功骗走了2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这之后,王倬一分钱都没敢花,并且他也没命花了。

王倬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影响十分恶劣。

1960年7月28日,王倬被依法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