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这个“老年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晶状体是眼睛中的一个重要部位,它可以帮助调节眼睛的焦距,使我们可以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当晶状体变得不透明时,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睛,从而影响视力。

白内障就是眼球里的晶状体从透明到混浊的过程,这个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调查,在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90%以上。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老化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中的蛋白质会逐渐失去弹性,导致晶状体变得不透明,像一块脏玻璃。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如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等。除了年龄和慢性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加速白内障的发展,比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过度饮酒、吸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内障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它是由于眼睛晶状体变得不透明,导致视力模糊。白内障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畏光:

畏光是白内障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尤其害怕夏天正午的阳光,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症状,哪怕视力没有明显下降,也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

(2)视力模糊

白内障最明显的症状是视力模糊,表现为看书、看电脑、看远处的物体时模糊不清。

(3)对比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会导致对比敏感度下降,使得患者难以分辨物体的轮廓和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色彩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会导致色彩敏感度下降,使得患者难以分辨颜色的深浅和色调。

(5)眼前黑影

白内障可能会导致眼前出现黑色阴影,尤其是在看白色背景时更加明显。

白内障如果不治疗,一定会失明吗?

有些人认为,一只眼得了白内障,只要另外一只眼的视力还好,就不用治。

其实并不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白内障患者都需要手术。如果只是轻微的视线模糊,并不需要太多干预,矫正眼镜度数说不定就有效果。

不过,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部疾病,致盲率达47%。白内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轻微视力模糊到完全失明,中间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发现白内障,且不积极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失明。

白内障致盲的几率非常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可靠的方法,通过切除已经变质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达到治疗效果。

白内障患者手术后,不仅可视力可以得到恢复,还可以减少其他治疗方法带来的风险和痛苦。不过,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在选择时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