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是老百姓的牵挂,是全社会的关注,更是党委政府的“心头事”。近年来,枫桥街道马浜社区党委聚焦老人和儿童两大特殊群体,以党建为引领,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整合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积极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开展贴近民生的尊老敬老活动和关心下一代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升级,给老年人送上稳稳的幸福

“听到小区里居家养老服务站要开放的消息,我就赶紧过来看看,能在这里跟老朋友喝茶聊天,还有便民服务活动,太方便了,给政府点赞!”居民张阿姨笑着说。日前,完成提质改造的马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崭新面貌对外开放,好消息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前来,现场格外热闹,洋溢着欢声笑语。“此前这里是功能单一的文娱活动室,社区在街道民政部门的统筹下,通过资源整合,重新规划布局,为老年人打造了‘1厅2室3区’的功能分区,优化为老服务空间,升级改造后的服务站不仅是居民们熟悉的‘茶馆’,也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新阵地。”马浜社区党委书记朱建军介绍道。如今,在这个宽敞明亮、温馨素雅的服务站里,老年人可以读书看报、对弈切磋,或听一场健康讲座、看一部红色电影,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社区组织“金乡邻”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年人送上免费理发、健康义诊、修理电器、手工制作、政策咨询等10余项便民志愿服务,得到了老年居民的一致点赞。

建好服务载体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服务力量的建设。马浜社区党委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通过协商议事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等特点,成立一支由网格员、社工、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组成的“红色浜帮团”志愿服务队,定期探望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点单式、上门式服务,实现老年人一个电话,助行、助医、代办等服务“送上门”。依托“红色浜帮团”,社区实时掌握辖区老年人各年龄段底数,牢牢把握重点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生活实际需求,为“吃饭难”的高龄老人办理“一餐热饭”助餐服务,为“打扫难”的高龄老人办理上门保洁服务,严格细致落实苏州市尊老金制度,为辖区老人送上稳稳的生活保障。

同时,马浜社区党委进一步扩大适老化改造对象范围,将低保、领取救助金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和残疾老年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主动联系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家庭,确定“一户一案”改造内容,用贴心服务破解老年人“磕磕碰碰”难题,切实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

快乐加倍,为青少年奉上丰富的活动

马浜社区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创新力度,注重融合共建,构筑儿童安全成长空间,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全力推动“幼有所托”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少年的幸福生活注入更多动能。“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让孩子懂得了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的意义,又让他们牢固树立了做慈善、献爱心的理念。”家长们纷纷表示。日前,马浜社区党委联合共建单位在月泊湾广场开展了“环保节能行 童心聚爱心”儿童公益跳蚤市场活动,组织爱心家庭参与义卖善款捐助活动,用小小的跳蚤市场传递爱心,小朋友们在交流互动中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将善款捐助给辖区困难群众,从爱心慈善捐助活动中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直以来,马浜社区党委十分注重以“五社联动”机制来做好关工委工作,通过调动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等多元参与,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绘画绘本、图书阅读、DIY手工、爱心帮扶、展览参观等共建活动,以共建共治的理念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特别是在发挥志愿者作用方面,马浜社区亮点突出,注重挖掘和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涌现出了一批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丰富的“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他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助“校企站”合作共建机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争当时代新人,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得到了社区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马浜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带关建”,以校外辅导站为载体,以“五老”志愿者为依托,常态化开展“红心永向党 银辉护新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的关爱、帮扶、益智、文体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主动担当起青少年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呵护“幼苗”茁壮成长,不断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推动辖区关工委创新发展凝聚强劲动力,荣获“苏州高新区先进基层关工委”荣誉称号。

“一老一小”是最柔软的特殊人群,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接下来,马浜社区党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共建共治,聚焦“一老一小”领域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服务温度,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一老一小”,绘就民生幸福温暖底色。(吴振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