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73岁的王新华老人,有两个包工程的儿子,条件相当不错,正因如此,两个儿子让父亲早早退休,每月生活费由他们支付。

可就在今年,大儿子王泽涛对父亲断供了,不但不再支付生活费,还经常联系不上,要知道大儿子包了几十个工地,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怎能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找儿子要个说法,王新华从安华老家赶到了长沙找儿子要钱,一个星期前老伴儿于清秋住院了,现在费用都成问题。

到了长沙,王新华就在儿子的工地上等,他事先告诉儿子自己的行程,可左等右等儿子也没来接,王新华熬不住,直接来到了大儿子家。

王泽涛见父亲到来,显得十分无奈,他直言自己不是不给钱,而是真没钱了,就在和父亲沟通的过程中,王泽涛还接了几个催债电话。

王泽涛之前的确是成功的生意人,但在去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工程都停工了,王泽涛资金链断了,不但没挣一分钱,反倒欠了上百万。

王新华不这么认为,生活费一个月才几百元,连几百元都没有?那你自己怎么有钱吃饭?

王新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新华

另一方面,王泽涛的弟弟王知尧比他小六岁,也从事建筑行业,在发迹过程中没少得到哥哥帮助,现在生意做得比王泽涛还大,王泽涛认为父亲应该先找弟弟。

王泽涛觉得,在自己没有能力支付父母生活费时,弟弟应该站出来担待一下,毕竟在成长过程中,弟弟得到父母的偏爱远比自己多。

王新华根本不认同大儿子的说法,王泽涛小时候很淘气不好好学习,为此王新华给前后给大儿子换过八所学校,给小儿子才换四所,不上心的话能这么做?

王泽涛干脆拿出了检查单,在这之前他检查出来身体有病变,情况不太乐观,医生建议手术,而他因为没钱,连手术都没做,父亲明明知道他的身体情况,却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就知道一味要生活费,这也让他心寒。

王新华认为大儿子没钱只是托词,实际就是认为他偏爱满崽后感到不满,进而逃避赡养责任。

王泽涛最后表示,自己现在找到了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愿意尽量节省些尽到赡养义务,但自己更希望弟弟王知尧能有所担待,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

王泽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泽涛

从大儿子家出来后,王新华又开始去找小儿子王知尧,他的气仍然没有消,因为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他对长子更为看重,所以对王泽涛的要求相对要苛刻,不曾想被大儿子理解为偏爱满崽。

对于王泽涛的病,王新华认为也是夸大其词,因为王泽涛从小就忽悠他,找各种理由从他这里拿钱,王新华习以为常,所以认为儿子夸大病情又是在忽悠自己,想找借口不掏钱罢了。

王知尧家是密码锁,王新华之前和老伴儿在这里住,所以一按指纹就进屋了,过了一会小儿子也回来了,见到父亲在家并没有感到意外。

王知尧表态说,父亲老家的房子是自己帮租的,管水管电,生活费也一分不少,该做的都做了,至于帮哥哥负担就算了,自己可不想多管闲事,免得招惹麻烦。

王知尧为什么这么说呢?去年哥俩划分老家宅基地,强势的王泽涛把他骂了一顿,导致兄弟渐行渐远。

王知尧也没有把话说死,他还表态,如果哥哥真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自己会帮他分担赡养父亲的压力,但需要把自己分摊这部分算清。

王泽涛哭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泽涛哭穷

在这之前,兄弟俩从没有捋清谁该分摊多少钱,造成在赡养父母方面权责不清,当务之急是签订赡养协议。

王新华找到当地社区,让社区帮忙协调,社区约定时间,让兄弟俩过来商量,结果到了约定时间,只有王知尧过来了,迟迟不见王泽涛的身影。

王知尧很不满,但他的不满更多针对父亲,父亲总是拿兄弟二人谁付出多少来作比较,最后导致兄弟俩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比如说,王新华习惯当着一个儿子的面夸另一个儿子付出更多,导致兄弟俩都认为父亲更偏心对方。

总之一句话,父亲对两个儿子之前的付出都视而不见,让两个儿子都寒心了,只是大儿子表现得更加明显。

社区干部劝王新华说,协议可以签,但数字是死的,一旦签了亲情也就淡了。

为此社区干部联系了王泽涛所在村,村干部说,王泽涛的确遭遇了债务纠纷,银行卡都被冻结了,村里已经联系过王泽涛,王泽涛愿意年底一次补清欠父亲的生活费。

每月300,一分不能少,王新华愤愤的说,在他心里,这不是钱的事,而是面子。

王新华进城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新华进城寻儿

看得出来,家庭矛盾的根源在于父亲王新华对于两个孩子的付出总是量化并斤斤计较,最终闹得两头不讨好,亲情是不能量化的,一碗水更要端平。

两个儿子谁都没放弃赡养责任,只是大儿子王泽涛暂时遇到了经济困难,但作为父亲的王新华并不理解,只是一味的让儿子掏钱,以钱多钱少来衡量儿子对自己是否真心,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

两个儿子并没有和父亲签订赡养协议,因为觉得没必要,平时除了负担父亲的房租和水电外,还给父母各自300元零花钱,对于以务农为生的父母来说,他们花不了多少钱。

如果父母真有需要,两个儿子也会负担更多的花费,但王新华有个毛病,他总喜欢比较两个儿子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这让两个儿子都感到为难。

在平时,两个儿子有钱时就多给父亲一些,没钱时就少给一些,从没有想过父亲会这样比较他俩,这等于无形当中制造矛盾,久而久之,兄弟俩也因此生疏了。

亲情是不能量化的,更不能用偏不偏心来衡量,和亲人斤斤计较,只能让亲情疏远。

王知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知尧

至于赡养父亲,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两个儿子不应该互相抱怨,更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打消父亲顾虑,父亲再不对,也不是和父亲讨价还价的理由。

作为当地知名企业家,王泽涛绝非吝啬之人,在他没出现债务危机之前,他口罩一次就能捐出几万个,现在连父亲几百元生活费都掏不出来,可见真遇到困难了。

银行卡一被冻结,催债电话一个接一个,王泽涛现在的处境可想而知,但他再困难,父亲这区区300元钱还是应该能给的,只要他自己能吃上饭,就不差这300元。

王泽涛不给父亲钱,还是有生父亲偏心弟弟的气在其中,可他应该明白,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的法定责任,这和父亲怎么对待自己无关。

至于王知尧,也没必要和父亲计较过往,父亲需要钱,哥哥有困难,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少说几句话,不给家人添乱,就是对父亲和哥哥最大帮助了。

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有困难就自己尽量克服,父亲生活费该给还得给,毕竟作为企业家来说,300元都没有,在别人眼里就是笑话。

王新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新华

结语:

都说患难时刻见真情,尤其是在当下,大家都不容易的时期,越到这时候,亲人之间越应该互相理解包容。

王新华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儿子心里还有没有自己,而两个儿子也通过对父亲的抱怨来表达不满,其实都没有必要,因为啥问题都解决不了。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按照父亲的意思,该给他多少给多少,有困难自己多担待一些,让父亲的不满少一些。

也希望王新华能够理解大儿子的苦衷,不要直接断定儿子以生病为借口欺骗他,起码应该等到进一步检查结果出来再说。

至于王知尧,更应该充当父亲和哥哥调解人的角色,即便你以哥哥名义说些善意的谎言,多担待一些,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