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尔浒和辽沈战役以后,后金发现明朝的战斗力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强悍,于是便想趁热打铁拿下广宁。而明朝很明显也知道后金的企图,他们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来把握局势,于是熊廷弼就成了不二人选。
在辽阳失守后,朝廷便任命熊廷弼为辽东总兵来镇守广宁,时任辽东巡抚王化贞给他做辅助。
但是作为主帅的熊廷弼和辅助王化贞在策略上产生了分歧,熊廷弼表示我们现在还是防守最好,但是王化贞表示我们应该主动攻击,王化贞还为此做了一个作战方案,我们攻打后金肯定不能一步到位,于是他们可以先陈兵河上,伺机行动,之后可以举兵攻打镇江,东西夹击包围后金,他们还可以联合盟友,当然这个盟友就是蒙古。
当时漠南蒙古是后金和明朝的拉拢对象,谁可以争取到他们就多了一份胜算。
但是很明显王化贞这个战略是很不理智的,熊廷弼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拿大军去孤军犯险的事情他不可能答应。不过虽然他不认同王化贞的战略,但是也向朝廷提出了三方布置策略,表示我们可以依托广宁为前线,山海关为后方,山东登、莱为水军。
这个策略还是很靠谱的,但是如此广泛的兵力布置势必是需要倾尽所有的家底,于是王化贞表示我也反对,总不能你的可以,我就不行吧?
王化贞的反对就意味着这个战略是无法实施的,虽然在职位上王化贞是受熊廷弼节制的,但是在前线的十万部队是由王化贞掌控的,并且在中央王化贞还有自己的靠山,当时的大学士叶向高和兵部尚书张鹤鸣党羽的支持。
无奈熊廷弼要亲自前往前线,与此同时后金大军已经杀过来了。其实当时如果不是高估自己的话,明军选择防守等待救援还有胜算一些,但是明军很明显是喝多了,跑出去和后金野战,惨败。
好在后金在围困广宁的时候,明军的援军已经到了,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就是这么突然的,援军里面有个将领表示我军这样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想投降后金,并且和后金里应外合,明军本来战斗力就跟不上,现在还出了奸细,很快就被打败了。
投降后金的将领叫孙得功,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跑去后金阵营,而是继续在明军里面做内奸,要投降肯定要带诚意,于是他就准备拿王化贞开刀,跑到广宁里面去散播谣言,表示后金实在是太强了,我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怕城门马上就要破了。
一时间明军内部人心惶惶,王化贞直接带着官印直接脚底抹油溜了,剩下几万明军独自呆在城里原地打转。而孙得功趁机与张士谚、黄进、石廷柱、郎绍贞等人,带着跟随自己的士兵和百姓出城去迎接弩尔哈齐,自己被弩尔哈齐授游记的职位,加入镶白旗。
其实弩尔哈齐对事情发展到现在都是很懵的,虽然他已经做好准备明军打不赢自己,但是却没想到自己都没怎么费劲就拿下了广宁城,甚至还让李永芳去打探虚实,在知道是真的以后估计都忍不住仰天大笑,高呼真是天助我也。
王化贞的一意孤行,临阵逃脱,失去的不仅是辽西的土地,无数的财富,大量的粮食补给和人口,还把无辜的百姓暴露在了残暴的后金面前,实在是千古罪人。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弩尔哈齐还是没有派人去追逃跑到山海关的明军,而是在广宁先安排了自己的人防守,自己返回了辽阳,否则明军很可能有更大的损失。
这边逃窜的王化贞和熊廷弼就这么尴尬地相遇了,把事情给熊廷弼一说,熊廷弼只能赶紧指挥撤退,现在的出路只能是回到大后方的山海关策划下一步。
广宁失守的爆炸性新闻传到了京师,整个朝廷都十分惶恐,大臣们纷纷上书皇帝要追究王化贞和熊廷弼这两个主事人的责任,于是罪魁祸首的王化贞被逮捕,熊廷弼被革职回家等待宣判。
而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因为害怕自己被牵连,直接告老还乡。朝廷就让宣府巡抚解经邦来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解经邦三次推辞表示我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了。几次三番打了朝廷的脸,最后一怒之下就让解经邦革职为民,永不录用。
虽然从官员成为一个普通百姓,但是我估计解经邦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的,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不用担心被害死。
另一个王在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解经邦跑了以后朱由校就让王在晋去经略辽东,王在晋连忙摆手表示自己志大才疏,难堪大任,朱由校表示我不信,然后王在晋只能被逼着上任。
这边还没等到朝廷的讨论,熊廷弼已经被阉党所设计杀害,传首九边,罪魁祸首因为阉党的保护而暂时没有受到惩罚,直到崇祯五年才被处死。
而广宁的失守,意味着明朝与蒙古之间微弱的联系被切断,也意味着明朝永久性失去了辽西,反而巩固了后金的统治,为他们进一步攻下明朝奠定了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