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副绘画作品的优劣?
它的品评标准是什么?
这些问题相信是不少国画爱好者,收藏者想要了解的。
自古至今,历代书画家或者艺术评论家都在围绕着“什么是一幅好画”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
历朝历代中国的绘画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所以评画的标准也在逐步地理论化,体系化。
最早的艺术评论家可以追溯到南朝的谢赫,他的《古画品录》中记录了评价绘画的六个标准,被后人称之为“六法”。“六法”作为绘画艺术的批评标准,使人们对绘画开始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相对完整的认识依据。
谢赫(479年-502年),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鉴赏家,评论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六法:
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指的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要把对象的精神面貌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有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一副好的绘画作品不仅还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内在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同样有精神,而且一定要做到神形兼备。
骨法用笔指的是画家画画过程中为了描绘出物体时所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神态所展示出物体骨力所用的毛笔中所包含的笔力。
应物象形说的就是画家在描绘事物对象时,要顺应事物本来的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的事物作为依托,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要能做到客观的表现事物。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
随类赋彩指的是色彩的应用,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和地点使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也就是事物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比较小。
经营位置其实说的就是构图,指的是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所谓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话历来十分重视构图,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各种关系。
传移模写就是说的写生和临摹。就是指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研习,是一种师法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六法”之后唐代张怀瓘又提出了比六法更抽象的“神”“秒”“能”三品之说,再之后朱景玄在三品之后又加上了“逸品”一说。之后张彦远又立下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从而使评论画又有了新的标准。它们比谢赫的“六法”更加强调作品的风格和画家所表达到的艺术水平。但所提出来的评画标准略显抽象没有做具体解释。
北宋黄休复对“神”“妙”“能”“逸”评画做出了下列的一些解释。
逸格指的是不拘泥于笔墨色彩的规矩成法,以简练洒脱的笔法,画出自热的风貌。这样的风格,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即使想要临摹也是很难得。
神格树洞额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与描绘它的形状,他的高明之处在在于与自然界的规律完全吻合。
秒格说的是画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运笔着色看似不经意,但作品却十分美妙。
能格是说能深知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性状,并有深厚的功力,所花的山川鱼虫,都能达到形象生动的程度。
另外当时在黄休复眼中,只有唐末书画家孙位够的上“逸格”的标准。
关于神品与逸品谁排第一一直争论不断,其实这两种作品都可以说是上上精品。神品的高妙之处是它的“创意本体”,能于自然妙合。而逸品确实不拘泥于常法而又能得之自然。追求逸品的艺术家常常性格也是不拘常法在画画过程常常也是摒弃规矩。而追求神品的画家相比之下可能更缺了一丝个性气质。所以古人常常认为最高水平的艺术风格,不仅要看画家是否真的具有出众的画艺更重要是要看画家有没有超群的品格。正因为如此后来文人画兴起,直接导致了文人画与院体画的长期对立,同时也促进着中国绘画艺术向着更广泛的范围与更深入的层次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