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乡村振兴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地区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乡村振兴该如何开展呢?

现在的乡村振兴,很多地方热衷于开展美化亮化建设,把外墙刷的白白的,再涂上各种样式的画,建上各种花样的矮墙等等。当然,看起来是很美丽的,住起来心情应该也是很舒适的。但是,这样的乡村振兴,就像是外在的形象一样,只是把表面抹光滑了,对于村民最关心的收入的增长没有太大的意义。

有些地方,借助乡村旅游,大力投资搞一些网红村,建了一个两个三个,甚至还要继续建。但是,这些网红村基本上就像网红一样,长的也都差不多一个样子,就像复制的。生命力也是昙花一现,当时有多热闹,没过几个月,就有多凄凉。

可以说,大多数的网红村,投资了几十甚至上百万几百万的,基本上就不存在任何盈利能力,投资也基本是打了水漂,对于本就紧张的小地方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开展网红村建设,不说是大部分失败的,只能说与乡村旅游的思路是对的,但是,要考虑生命力,两三个月就偃旗息鼓无人问津,这种情况很让人痛心。

对于乡村振兴,有些人认为应该做好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打造宜居乡村。

但是,有些方面是过了火,比如片面要求村里建设医务室,恨不得每个村一个。而现阶段对于村级医务室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大,导致很多村里建设的医务室成了个摆设,甚至只是挂了牌子,根本就没有医生坐诊。

实际上,几个村子有个医务室就足以满足附近村民看些感冒发烧类的小病,大一些的病,一般到镇上或者城里看。

当然,几个村子合起来养活一个医务室还是可以的,医务室应该进一步充实。比如说除了看小病,还可以为那些在家的老龄人或者长期病号尤其是慢性病,提供更多的服务,方便他们就近就医,也可以增加自身收入。在这方面,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后医务室应该还是大有可为。

教育方面,由于出生人口的大量减少,村级小学已经由过去的每村一个减少到几个村一个,再到目前的一个镇只有几个。村级小学的合并,是由于生源的大量减少,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目前来看,前两年大力推行的“厕所革命”,应该算是一个大的便民举措。对于年轻人来说,以前的旱厕不堪入目,说是回乡的一大阻力都不为过。但是,改造后的厕所也是存在一些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后期的维护,包括自来水的接入等等,甚至影响了正常使用,这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生活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是,农民的收入便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在减少。

农民主要的收入是种地,但是这些年来,种地收益的逐渐减少,更是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加剧了劳动力逃离乡村。

过五到十年,六零后都干不动了,农村大概就没什么人种地了。有人会说,资本大户正好进入,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降低成本提高收入。这应该是个大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说,种地怎么都不好赚钱,一方面是地小块一小块的不成片,另一方面就是缺水严重,抗风险能力弱,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

有个亲戚种了几家的地共五十多亩,照样不赚钱。

近二十亩旱地主要种的小麦和玉米,但是,今年的小麦并不是个好年景,干的亩产也就只有六七百斤,种的也不多,目前还没有卖。玉米去年价钱好,达到了1.3元,今年种的就多了,但是,前段时间一场狂风暴雨,导致玉米大面积倒伏,减产是肯定的,有些严重的甚至要绝收了。

去年由于夏天长时间干旱少雨,导致水稻减产严重。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来看,水稻应该会好很多。

有些人说农民一年到头就忙一两个月,这话个人认为是不客观的。有些家庭地种的少,就三五亩的,或许一年就忙那些天。但是,种的多的,比如像我那个亲戚,两口子种五十多亩水旱地,要有好的收成,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有忙的,不很忙的时候也有人要被困在地里不得闲。

两口子去年一年忙到头,不舍得请人工,从种到收都是自己干,家里的收割机白天割别人的晚上抢割自己的,也才赚了不到五万元。今年,什么行情,还不确定,但是,应该会比去年要好些。用他们的话说,今年把儿子前些年结婚欠的债还完了,就不种地了,到城里去打工或者当保安。两口子才五十几岁,已经都是一身的病痛,也确实耐不活种这么多地了。

从目前来看,各地方的乡村振兴工作正大干特干,但是,效果方面,与想象中差距不小,或者说与普通村民的关系并不大。可以说,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乡村逐步消亡的脚步并没有变缓,甚至在加剧,这不是修条路或者建个广场之类就能改变的。

没有年轻人的地方,不仅是没有生机与活力,更是没有未来的。很明显,整体上农村并不适合年轻人生活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变,这是让人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