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成为节日的最大的原因是按照阴阳历法中认为每年的午月午日午时为一年中阳气之极盛值有关。确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的时间应不晚于秦汉时期,端午与廿四节气中之“夏至”节有相同之意,就象人的阳历生日农历生日一样端午是农历的节日,夏至则是公历的节日。我国的先民以农历(亦称阴历)纪年,农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朔望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故每年的月份数即为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圈数为12-13月(闰月)。公历俗称阳历,亦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年而制定的历法。 故而我国的农历既以月亮的圆缺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农历的微妙之处在于其在阴阳五行中之作用;同时又按地球绕太阳一圈为周期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提醒农事;公元的起始元年是我国西汉末期的汉平帝以元始元年开启了以公元纪年的先例,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在天文、历法纪年方面始终是领先于世界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先民的伟大。

“端午”的时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廿四节气中“夏至”这一天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北行到极致之时,是太阳行经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在北半球太阳最高,这一天的白天的时间也最长,因此夏至节古人亦称之为长至节。端午与夏至的关键内容是认定上这一天是白天时间最长、阳气最足,故而诸多习俗一致,有时也是重叠的同一天(今年几乎就是同一天),这种现象约19年重复一次。从天文学和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端午节是一年中太阳光照时间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是阳气最重的一天,也是炎炎夏日正式开始的一天。因此,端午与夏至的实质内容相同,就如人的阳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一样。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在气候极值(巅峰拐点)到来时要注意养生防病,因此就有了在这一天要有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同时亦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些无不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经验。端午与夏至只是依农历纪年与公历纪年上产生的差异而变成了二个节日。

自汉代以来我国各地就有选择在五月五日铸铜镜之习惯,东汉《论衡》有:“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乃能得火。”“阳燧”是古代的一种凹面镜,能够聚集太阳光取火,这与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密切相关,这一时日对应五行中的“火”,被认为阳气最盛,在古代材料、设备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然界中温度也确实能影响炉火的温度和金属冶炼。此外,镜能折射阳光,在古人眼中具有辟邪的作用,“以明镜九寸悬于背,老魅不敢近”,根据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在“阳气盛时”铸镜,则其所含之阳气最足,驱除邪祟之效果最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百炼镜》诗中,描述了当时扬州进贡宫廷的特殊铜镜:“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在唐代,扬州一度有“五月五日于扬子江心铸镜”的传统,不仅一些笔记小说中可见“江心镜”的神异传说,在存世的铜镜实物中,有“扬子江心”或“五月五日造”铭文的亦不鲜见。唐宋时期的诗词中亦多相关词句如“江心新得镜,龙瑞护仙居”“扬子江心泻镜龙,波如细縠不摇风”等。足见端午及江心铸镜之风颇盛。《异闻录》中讲述的端午日铸江心镜之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铸镜人是一自称“龙护”的神秘老人及叫“元冥”的小童,封门铸镜三日后不知去向,只留下一纸,上书:“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上清仙子,来献圣聪。”铸镜匠人将未铸完的镜炉移到扬子江心的船中,五月五日终于铸成。铸时还有异象发生,“铸前天地清谧,兴造之际,左右江水忽高三十余尺,如雪山浮江。又闻龙吟如笙簧之声,达于数十里”。可见地方官为营造出所贡之镜极不易得而增添了诸多故事。然更有甚者云,数年后关中大旱,三月不雨,昊天观道士叶法善提出要用真龙感应来祈雨,在内库中见到此镜,如获至宝称“此镜龙真龙也!”对镜祈雨,镜背铸龙的鼻中喷出白气,“须臾充满殿庭,遍散城内,甘雨大澍”。自此,扬州的“江心镜”名满天下。此中真假识者自知。然因其能满足进贡者、受贡者以及使用者之心愿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唐宋时期,尤其是唐代道教盛行,端午镜作为避邪驱魔的法器大有市场,因此,有五月五日铭文的铜镜遗存至今并亦不鲜见。笔者所得之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端午镜乃典型之唐代端午镜遗存实证,镜之造形颇为奇特,规格硕大(径23.8厘米)、铸工精湛,寓意颇佳,当为道教御符性法器。镜八角形、龟钮,中区为五岳、东南西北四岳上有五月五日四字铭文,中心为一龟钮四周有卷云纹环绕表明为中岳,龟钮即为岳峰。八角之形,角尖处为山峰故当为八山;画面上有鱼有飞鸟如入云雾仙境。

以五岳图作饰之含义说法颇多,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五岳是根据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演化而来,表示五个方位,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对应金;东岳泰山形体庞大,肃穆威严对应木;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对应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腾空而飞对应火;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对应土。这一说法较为契合太上道君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原理,安置五岳镇守大地,让华夏子民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东岳代表的是青龙,西岳代表的是白虎,南岳代表的是朱雀,北岳代表的是玄武,中岳代表的是土神,是谓镇守大地之五神。《抱扑子》记载:“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种种传说均认定端午镜能避邪驱魔庇佑人,在道教与迷信盛行的时代,这样的传说更主要的是代表了一种信仰和愿望,亦华夏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钱惠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端午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端午镜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端午镜拓片题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端午镜拓片题跋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小端午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五岳八山小端午镜
唐代五月五日端午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端午镜
唐代五月五日在端午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五月五日在端午镜
宋代五月五日在端午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五月五日在端午镜
扬州博物馆藏拓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博物馆藏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