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并不是在遥远的山水迢迢处才能找到,而是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
这些细节包括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和尊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心血都在滋润着我们成长的道路。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期的。
原生家庭中的不健康行为模式、情感虐待、身体虐待、疏离感或其他形式的伤害等都可能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近日,看到一条信息,更加明白原生家庭里父母的偏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治愈这些伤害需要时间、勇气和专业支持,可能需要借助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艺术治疗等方法。
治疗过程中,个体需要探索自己内在的情感和想法,并学会应对和处理这些情绪和经历。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与他人建立可靠的亲密关系,以帮助自己恢复身心健康。
总之,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害是一项漫长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专业支持和个体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在河北某地,一名75岁的大妈向电视台求助,声称自己的大儿子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
她希望通过电视台的力量让自己的儿子回心转意。
然而,当媒体赶到她家了解整个事件后,发现真相跟大妈描述的完全不同。
这位大妈有两个儿子。当年,因为小儿子情商高、说话甜言蜜语,大妈特别偏爱他,而忽视了内向、不善表达的大儿子。
也就是因为这种偏爱,最终大妈把所有的家产都留给了小儿子,却对大儿子不闻不问。
到了大妈需要赡养的年纪,小儿子却不再赡养大妈了,这让大妈感到十分无助。
于是,她只好逼着大儿子来照顾她的后半生。
想起另一位连云港八旬老人无人赡养,她一纸诉状将两个儿子告上法庭。
这位85岁老人有6个子女,在自己丈夫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了两个儿子,而没有给他们四个女儿。
他们当时明确表示,既然两个儿子分得了家产,那么他们将来就必须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到了年老之时,丈夫离世,老人因为身患多种疾病,需要子女们每个月增加赡养费用来支持她的晚年养老。
因为这样的诉求,被自己的子女们推脱,她只好一纸诉状,将两个儿子告上了“公堂”。
老人的次子坦言,他愿意满足母亲的任何要求;
但是他的哥哥并不同意增加赡养费用。
为了避免别人对家庭问题议论纷纷,次子才故意让母亲将他们二人告上法庭。
对此,大儿子觉得他也很冤枉。
他说,“我并非不愿意为老母亲增加赡养费用。问题在于我自己每月只有2700元的退休金,无力满足母亲的要求。”
“另外,我觉得家庭分配当初不公,当初给老二分了更多的财产,因此老二现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最终,在法官的最终裁决和调解中,老人的两个儿子被要求尽力解决母亲的养老问题。
此外,即使老人的四个女儿没有分到家产,他们仍然有义务尽力赡养老人。最终,老人的要求得到了圆满解决。
有网友表示,“这些大妈偏心程度,儿女们还能认这个妈已经很不错了。”
两个事件里,让人看到了偏爱对于一个家庭的伤害。
联想起最近的一档纪实类节目《王牌育儿师》。
在节目里,有一个河北的宝妈,生了两个女儿。
大女儿比较沉闷,不爱交流,而小女儿则非常活泼,嘴巴又甜。
此外,小女儿还是需要被照顾的年纪。所以,母亲
无论是在情感方面还是生活上,都对小女儿更加关注和亲密。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导致大女儿逐渐被忽略了。
有几个小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个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小女儿用了姐姐的勺子。
这引起了姐姐的不满,她大声说:“这是我的,我的!”
其实这并不是在告状,而是姐姐向妈妈发出求助信号,希望妈妈能公正地处理这个问题。
但是,妈妈的反应却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她对小女儿说:“不理她,你吃自己的。”
这样的回应显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大女儿感到被忽视和委屈。
大女儿没有得到回应,只好坐在地上默默地等待。
这种情况在他们家并不罕见。
在这每一个瞬间,引起了节目观察员的深深共鸣。
由于家里人更加关注外向的小女儿,导致内向的大女儿变得更加沉闷,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微小的细节里慢慢积累起来,大女儿的性格变成了她们所不喜欢的样子:沉默寡言,不善于沟通,即使有想法也不愿意说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最需要父母关注和反馈的时候,她得不到正面的回应。
于是,她只能通过哭闹、喊叫等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像所有受忽视的孩子一样,性格越来越难以讨好父母。
节目观察员陈铭也是一个多胎家庭的父亲,他分享了自己和妻子要二胎的经历。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们征求了大宝的意见,甚至可以说是大宝提出了要求。
这样的做法得到了育儿专家的认可,因为这种行为不仅能够让大宝有心理准备和期待,而且也能够让家庭更加和谐。
女排世界冠军惠若琪看到这组家庭的故事后,也想到了自己和妹妹的情况。
她说,妹妹曾经在家族聚会上说过一句话:“我一直以来都不太有存在感。”
这让惠若琪倍感心酸。作为一个女排世界冠军,惠若琪的光环可能一直笼罩在她妹妹身上,让她无法获得应有的关注。
在一些父母那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懂事?”
“你是姐姐/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一点。”
“你已经这么大了,还老是哭哭啼啼的,哭有什么用呢?”
这些责备和指责的话语不断地在这些没有得到关注的孩子耳边回荡。
他们在这个家庭中遭受了太多无形的不公。
他们是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不平衡的感受,只能更多地表现在性格上。
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压抑是真实存在的。
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应该尽量保持公正和公平,避免对子女之间产生不平等和偏见。
同时,子女也要尽力去照顾和尊重父母,传承孝道文化,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一个多胎家庭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安排,这非常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同时,也能够让整个家庭更加和谐。
首先,受到偏爱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过度自信和骄傲的性格,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其他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从而形成一种高傲态度。
而另外那些被忽视和不公平对待的孩子则可能会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出现沉闷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其次,父母的偏爱也会增加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竞争。被忽视的子女可能会产生恨父母、怨兄怨妹的情绪,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发展到敌对状态。
而受到偏爱的孩子则可能会把自己看作是家庭地位最高的人,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权利,进一步加剧家庭内部的紧张局面。
最后,父母的偏爱还可能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
被忽视的孩子可能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而受到偏爱的孩子则可能会因此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难以应对挫折和失败。
所以说,父母的偏爱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尽量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避免产生子女之间的不平等和对立。
父母的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需要用心去灌溉孩子,并且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调整。
父母每一个细小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它们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未来一生的走向。
爱,不需要远去山水之间才能感受,而是在此时此刻,在随处可见的微小事物中体现。
愿我们作为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并在未来的路途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