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23年多链融合联动—助力辽宁千企创新行动合作服务签约会议上,沈北新区多链融合服务团与省技术创新研发工程中心成功签约,荣获2023年多链融合联动—助力辽宁千企创新行动合作服务项目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约会上,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王晓宇介绍了沈北新区多链融合服务团的工作成果。一是组建科研团队。2021年9月,在省技术创新研发工程中心指导下,区科技局联合沈阳工程学院组建了沈北新区多链融合服务团,围绕驻沈北新区企业开展服务工作,汇聚了16名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科技服务专家和企业需求调研员。同时,依托政策补贴了5万元,用于支持“多链融合”服务团开展活动。二是是建立科技攻关体系。充分发挥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试验田优势,设定“产学对接+科教融合+公益支持+市场机制”路径,采取4个梯度(第一梯度: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100万元“大学科技园种子基金”,面向能源电力行业和沈北新区企业征集技术、工艺或工程等方面需求,以项目指南的方式面向驻区高校、院所发布,通过种子资金支持,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对子”开展科技攻关。第二梯度:沈北新区科技局按照首轮资金的10%给予二轮资金支持,并对需求企业科研诚信做背书。第三梯度:科研项目达到预期指标,科技园撮合技术需求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等,联合投早投小,分摊投资风险,给予项目研发第三轮资金支持。第四梯度:项目研发进展到市场认可的阶段,依据法律法规,科技成果向需求企业转移转化,给予项目研发团队第四轮资金支持。在此阶段,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收回前期投入资金。对于培育相对成熟的科技攻关项目,推荐申报省、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体系开展定向技术攻关,解决中小微企业提出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初步形成“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体系。三是促进成果转化。构建科技创新自循环体系,赋予科研机构及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让企业敢于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使科研资金得到循环利用,促进项目、人才、资金、平台实现一体化配置。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已有效解决企业科技需求53项,10余项技术需求被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揭榜攻关,举办产学研金对接活动15次,开展专业讲座9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12项,成功举办沈北新区“访企拓岗 多链融合”、北方环境论坛(2023)暨首届工业减污降碳技术校企圆桌论坛等活动。

沈北新区多链融合服务团出色的工作终于结下硕果,今年初,在全省多链融合服务团考核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优秀服务团。下一步,沈北新区多链融合服务团将围绕沈北科教融合园开展各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人才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提供人才发展政策支撑。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实施“人才+项目”“人才+产业研究院+项目”新模式。二是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坚持“服务转化就是服务科技”的理念,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产业服务生态,建立了“三个平台、三支队伍”(“三个平台”是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交易平台、转化平台,“三支队伍”是指专家评审队伍、专职服务队伍、职业经理人队伍)。依托中部知光、智慧湾科创孵化中心等重点载体,常态化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三是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依托沈北“多链融合”服务团,挖掘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利用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发布“榜单”,借助沈阳工程学院项目研发专项资金和区政府奖补政策,面向驻区高校科研团队实施“揭榜挂帅”。

(图片来源:沈北新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