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筑工地环境整治提升惠及万千市民,城市更宜居,苏州更美好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惠路上,既有炎炎夏日的斑驳树影,也有不远处东门之门等城市地标,交叉的烟火气和都市感让人很容易忽略这条路上还有多处施工现场。工地,如今在很多苏州市民眼里,早已不是脏乱差之地代名词,而是城市文明的点点“星光”,承载着对城市建设的期待与信心。这一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建筑工地环境日积月累的整治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月,苏州启动“文明润万家 苏州更美好”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9大专项行动提升城市“颜值”,包含户外公益广告提升行动、公共文明宣传引导行动、主次干道管理提升行动等,市住建部门积极响应,通过工地围挡品质提升、各类污染物综合治理等,全方位推动在建工地环境整治提升取得实效。

公益广告、童趣涂鸦、人文情怀……工地围挡不仅绿意盎然,而且积极有趣,成为了文明苏州的一道缩影;喷淋洒水、机械喷雾、智能冲洗……建筑施工现场不再是印象中尘土飞扬的样子,干净整洁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近年来,苏州通过在文明工地建设管理中软、硬件同步提升,让涓涓文明细流润泽城市的建设现场。

扮“靓”工地环境 车辆进入要“冲澡”

“年初刚搬入四季新家园小区的时候,看到马路对面就是建筑工地,十分担心家里尘土太多,半年时间过去了,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影响。”市民韩涵所说的工地,正是目前由中建四局承建的万科左岸项目。韩涵告诉记者,她每次路过,都看到工地围挡上的喷淋设施,精准地对施工现场进行不间断喷洒,让人感觉很是清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该项目施工现场,记者发现,除了从外面常见到的围挡喷淋设施,还有高杆喷淋、雾炮机、洒水车等扬尘管控设施。中建四局项目负责人董三中介绍,现场的5个高杆喷淋、大型洒水车等设备,全天24小时“在岗”,只要有起尘施工作业,就不间断地启动“洒水模式”,平均10分钟左右启动一次,每次喷洒5分钟,从高空降尘到地面润湿,进行全方位扬尘管控。“我们现场管控的标准就是,整个路面都要一直保持湿润状态。”董三中说。除此以外,现场每天进出两三百辆次工程车,每辆车进入施工区域前都需进行5分钟以上的“冲澡”,以保持车身清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住建局质安处副处长柳文斌介绍,需要始终坚持全方位治理工地环境污染问题,持续美化城市环境。通过加强执法、加强督导暗访全市的建筑工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扬尘污染。此外,全市范围内还开展了建筑工地环境保护月度互查,让各个板块形成了互相比学赶超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畅通城市交通 “还路于民”退三尺

沿着苏惠路向西行,不远处便是中铁二局承建的苏州轨道交通工程7号线5标中央公园站。路上车流通畅,行人来往自如,丝毫看不出受到项目施工的任何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轨道交通工程“占道”施工在所难免,而占了多少道,可以少占多少道,才是文明工地文明城市的底色。该项目负责人谢平贵说:“这一项目建设前对方案进行了一再优化,早期方案要占用人非混行道,而现在做到了只占用部分人行道,对整个道路的占用减少了1300平方米,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工地围挡退到极致,对周边道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柳文斌介绍,今后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前,要求进行施工占地审查,分阶段、分批次进行评审,杜绝施工单位违规随意占地。

目前,经过一阶段的全面排查整改,轨道交通6、7、8号线在建线路拆除旧围挡6699米,实现让路于民55404平方米,修复道路40890平方米,站点周边居民出行便利性明显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速“美丽蝶变” 科技加持提升治理手段

文明工地的内涵十分丰富,让人民满意,则是始终不变的评判标准。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除了相关部门的督导检查,更多创新方法都在应用升级。今年5月印发的《苏州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中,就提到将运用更多技术手段,利用无人机航拍、手持便携式环境监测仪、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将大力提升建筑工地环境保护监管效能;通过无人机航拍定期排查违规占道施工问题;指导建设工程项目利用智慧工地技术,加强对项目现场空气质量监测、车辆冲洗监督、定时自动喷淋的智慧化管理,以智慧工地建设促环保能力提升……更加干净整洁又充满“智慧”的工地,能做的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创评工作,将围挡、扬尘、噪音、污水、泥浆等管控情况列为重要评价内容。”柳文斌表示,同时加大执法和第三方暗访暗查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建筑工地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建筑工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