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天,在山东临沂师范学院门前,刚入学的新生纷纷来校报到,送学的家长在校门外高兴地向孩子挥手。

在众多学生中,消瘦的刘秀祥毫不起眼。但和其他学生家长不同,刘秀祥母亲的脸上没有喜悦的表情,反而是紧张和恐慌,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跟着儿子走进校园。

刘秀祥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赖还在求学的儿子,她接下来的四年时间将和刘秀祥在校园里度过。

他们母子俩不是第一天这样生活了,从初中开始刘秀祥就带着母亲离家求学,身上背的行李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刘秀祥的家乡在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可是,年仅十岁的刘秀祥面对的不仅仅是和其他人一样的贫困,他还要面对家庭的剧变。

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不幸患病去世,母亲伤心过度,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之后,哥哥姐姐因为无法承受家庭重担,都不辞而别,只留下刘秀祥和患病的母亲在大山中。

原本幸福的一家突然垮了,刘秀祥没有抱怨,他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早早起床浇地砍柴,给母亲洗脸喂饭。

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救济粮,刘秀祥和母亲勉强维持生计。周末和放假时,他还和老乡一起上山挖药材,挣来钱给母亲治病买药。

艰难的生活没有阻碍刘秀祥读书上学,即使要照顾母亲,刘秀祥也没有落下一堂课。他心里清楚,想要为母亲治病,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读书,因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学校老师知道刘秀祥的家庭情况后,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交了学费,还鼓励刘秀祥说:“你能来上学就已经很好了,其他的不要担心。”

刘秀祥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

为了兼顾学业和照顾母亲,刘秀祥没有听邻居的劝阻,他坚持要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没有钱租房子,他就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一个茅屋住下。

上学、照顾母亲、打工,刘秀祥的生活日复一日。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坚持上完中学,但刘秀祥凭借自己坚韧的意志克服了所有困难。

中考时,刘秀祥的成绩仍然名列前茅,考上安龙县第一中学。

中考一结束,其他同学都放松地享受假期,刘秀祥却一头扎进工地抬钢筋,为多挣一份工资,他一个人做两份工作,每天在工地十八个小时,磨破的肩膀总是一片淤红。

因为又困又累,他还从百米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过,幸亏有安全网保护才没有受伤。

一个夏天过去,刘秀祥挣来一千多块钱,交完学费,剩下几百元就是他们母子俩的安家费。

安龙县没有合适搭茅屋的地方,刘秀祥只好到处去找便宜的出租房。

在一位房东家,刘秀祥看到一个闲置的牲口棚,就请求房东无论如何也要把牲口棚租给自己。

牲口棚四面透风根本没办法住人,刘秀祥找来一些编织袋,把牲口棚的四周封好,变成屋子的模样。

将母亲安顿到“家”中后,刘秀祥又赶忙去上学了。

读高中的刘秀祥意气风发,他感到距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他一天到晚不知疲惫地努力着。

高中学业负担更重,但是刘秀祥依然想办法挣钱为母亲买药。他每天放学后去捡废品,放假还和老乡一起打零工。

给母亲买药剩下的钱,刘秀祥也都小心保管好,一分钱也不敢多花。他晚上去市场捡来别人扔掉的烂菜带回家煮着吃,连盐都不敢多放,至于食用油,对刘秀祥来说这简直就是奢侈品。

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几乎拖垮刘秀祥年轻的身体,在邻近高考的时候,刘秀祥病倒了。他咬着牙坚持高考,可是成绩不理想,距离录取线只差六分。

在刘秀祥看来,高考落榜如同天塌,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在这一刻破灭。

“别人都可以失败,但唯独我不可以,别人都有机会复读,但唯独我没有机会。”

从十岁起就自力更生的刘秀祥从未害怕过任何困难,落榜后他第一次对未来失去希望,甚至想到了用死亡解脱自己。

他绝望地翻着以前的日记,曾经的苦难和委屈历历在目,他不断感叹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公平。

就在刘秀祥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时,日记中摘抄的一句话突然惊醒了他:“在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的时候,回头发现,别人连脚都没有。”

短短的两行字好像是明亮的灯,给陷入黑暗谷底的刘秀祥带来希望的光。

“是啊!我还有手有脚,我还有妈妈啊!”

合上日记,刘秀祥紧紧拥抱身旁的妈妈,决定努力开始新的生活,给母亲一个真正的家。

刘秀祥放弃学业到一家洗浴中心给人搓澡。洗浴中心人来人往,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刘秀祥一边搓澡一边和客人聊天,向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刘秀祥渐渐发现,人可以有很多种生活方式,而那些他想要的,只能通过读书上大学才可以实现。于是刘秀祥萌发了复读的想法。

在洗浴中心工作一个月后,刘秀祥辞职了,他开始到处寻找复读学校。

可是,因为付不起学费,刘秀祥屡次遭到复读学校的拒绝。

当刘秀祥来到第五家学校的时候,他放下了尊严,跪倒在校长面前,恳请校长让自己入学。

这是第一次向别人低头乞求施舍,因为他已走投无路,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个机会。

校长被刘秀祥一心求学的精神打动,破例为他免除学费,而且允许他不用在校寄宿,可以每天回家照顾母亲。

这一年,刘秀祥一丝不敢松懈,每日埋头苦读。转年夏天,刘秀祥终于榜上有名,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

拿着录取通知书,刘秀祥觉得以往的一切都值了,自己终于冲出命运的牢笼,眼前一片光明。

刘秀祥不敢在喜悦中沉浸太久,他要抓紧时间打工挣钱。

暑假之后,刘秀祥揣着挣来的两千元钱带着母亲一起去山东,这次他下定决心走出大山,发誓永远不再回到这个苦难之地。

千里携母求学的路上,刘秀祥的故事被记者得知。很快,《贵州孝子,千里背母求学》的新闻成了头条。许多媒体报社争相报道,甚至登上人民日报。

新闻的速度比刘秀祥的脚步更快,在刘秀祥到达学校时已经能看到自己的报道,不久他又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刘秀祥居然把这些捐款全都拒绝了。

“困难挫折不是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资本,”多年后刘秀祥对记者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让别人同情可怜,应该是让人可敬可亲的。”

刘秀祥不想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他只想踏踏实实完成学业,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的生活。如果别人捐款只是可怜他同情他,他宁愿不要。

强大的自尊心让刘秀祥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的收入只靠打工和优异成绩换来的奖学金。

刘秀祥把挣来的钱大部分都给母亲治病,剩下的钱他就寄给曾经在贵州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鼓励他们用心读书。

刘秀祥大学毕业,很多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一家北京公司甚至开出55万元的年薪。但刘秀祥知道,这些公司更看重他的故事,而他想凭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

后来,刘秀祥通过面试应聘入职了当地一家保险公司,月薪一万两千元。这与北京那家公司的待遇相去甚远,但刘秀祥觉着这份工作更适合自己。

刘秀祥有了稳定的工作,终于可以让母亲过上不再漂泊的生活。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刘秀祥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事实并没有,刘秀祥另一段不同的人生又要开始了。

工作后的刘秀祥依然省吃俭用,工资收入除了给母亲看病之外,他还坚持资助那三个弟弟妹妹。他常常告诉弟弟妹妹,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现实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天,年纪最小的妹妹给刘秀祥打来电话:“哥哥,我不上学了,爸爸让我嫁人。”

妹妹的电话很短,还没等刘秀祥劝她,就已经挂断了。刘秀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一直认为有了钱,弟弟妹妹就可以顺利读书。

可是,现在才知道阻碍他们读书的不仅仅是金钱,他们还需要精神的力量,需要有人站在身后鼓励支持他们。

刘秀祥辗转反侧,几天后他做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决定。他辞掉高薪的工作,带着母亲重回望谟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刘秀祥心想:我能帮助一个孩子就帮一个,哪怕只能帮这个妹妹上大学也算自己没有白努力。

踌躇满志的刘秀祥来到望谟县民族中学高中部,刚刚上任,就遇到了巨大的难题:中考满分七百分,而他带领的班级平均成绩只有二百多分。

除了考试成绩,这些学生还是所有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抽烟喝酒,游戏成瘾,打架旷课......

但在刘秀祥看来,这些学生能够读高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望谟县,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并不理解,人们觉得男孩打工挣钱,女孩嫁人生孩子更实际一些,义务教育之后很少有家长支持孩子读高中。

刘秀祥认为这些“问题学生”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未来没有自信。

想要改变学生们现在的状态,一定要让他们冲破家庭和旧观念的束缚,激发他们求学的欲望。

刘秀祥经常召开班会,他像个朋友一样和学生坐在一起聊天,告诉学生们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只说些大话空话学生们不屑于顾,刘秀祥就讲起了自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怎么样从无到有,从大山走到城市。

刘秀祥还带着学生到自己家破烂的老房子去参观。他想告诉学生,自己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真实的受益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刻苦读书换来的。

听过刘秀祥的故事之后,很多学生有了感触,开始相信奋斗的力量,逐渐对未来有了向往。

这个方法奏效后,刘秀祥开始在校园里用自己亲身经历做励志演讲。

从前,刘秀祥非常不愿意和别人讲述自己过去痛苦的经历,除了不想博得别人的同情,还因为这些经历像一道深深的伤疤,每次回忆都让他疼痛不已。

现在的刘秀祥不在乎一次次揭开自己最疼痛的伤疤,他觉得学生们努力读书是最好的止痛药。

三年之后,刘秀祥班级的本科录取率达到百分之百,曾经中考成绩只有一百多分的学生也考上了大学。这样的成绩在望谟县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学校里的学生都安心学习了,学校外辍学的学生变成刘秀祥最大的牵挂,这个问题更难解决。

刘秀祥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下课后就到学生家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生破除家庭的阻碍。他去家访的时候随身带着音响,让周围的人也能听到他说的话。

有些家长“读书无用”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刘秀祥提出不用交学费,学生家长还是坚持不让孩子去学校。

刘秀祥到一位女生家中家访了八次,女生的家长还是把她送到电子厂打工。

这位女生在电子厂每天加班加点干活,十分辛苦,她偷偷打电话给刘秀祥说:“老师,帮帮我吧,我想回去上学。”

听到这样的话,刘秀祥自责万分,他觉得自己还是没有努力把家长的思想工作做好。

刘秀祥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位学生,他一次又一次找到家长,即使被赶出门外也决不放弃。

在刘秀祥不断努力下,学生家长终于想通,同意孩子回去上学。

刘秀祥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望谟县,把那些辍学的高中生从工厂里一个一个拉回校园。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返校园,困难又回到了助学金上。

一开始刘秀祥用自己的积蓄资助学生,后来他还鼓励身边的同事和外地的大学同学参与进来,上学时打工认识的小老板也是刘秀祥的动员对象。

曾经最困难时都没有伸手向别人要过一分钱的刘秀祥,现在为了学生到处借钱,不惜遭人白眼。很多人背后说:“那个刘老师怎么天天像个乞丐一样?”

小县城里的人实力有限,刘秀祥需要向社会上更多的人寻求帮助。为此,刘秀祥开始接商业演讲的邀约。

这其实是刘秀祥很不情愿的方式,因为贩卖苦难经历,博取他人同情,曾是学生时代的刘秀祥最不耻的事情。

刘秀祥在谈演讲报酬时却和别人不同,他要的报酬不是现金,而是对学生的资助。他要求主办方,每一场演讲要资助两名学生。

就像以前打工那样,刘秀祥让自己满负荷巡讲,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演讲一场,让六位学生获得资助。

从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现在为学生的梦想奔波。刘秀祥的脚步遍及全国,开展励志演讲上千场,为一千九百多名学生找来一对一资助对象,获得资助金额近三百万元。

2020年,望谟县终于脱贫摘帽,这一年,望谟县的本科录取率百分之六十。而在五年前,望谟县的本科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二。

最美教师,孝心大使,五四奖章,人大代表,刘秀祥的头衔和荣誉越来越多。十多年前饥餐露宿的瘦弱少年,如今成为其他贫困学生未来的指路人。

刘秀祥唤醒了一代望谟人,老师、学生、家长都改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像刘秀祥演讲中说的那样:“相信奋斗的力量!”

文 | 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