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舆情的背后,是社会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网络舆情反映着社会的矛盾,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网络舆情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迅速有效应对,否则就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危机。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呢?

早在2015年9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就出版了《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指南》一书,作为面向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舆情分析师的培训教材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指南》一书的第六章第四节提出舆情引导“六战术”与“十二计”,对现阶段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舆情引导“六战术”为:

①公开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②切割术:上下切割,政府和无良官员切割;

③调解术:中立站位,不成为矛盾某一方;

④放大术:放大主流声音,允许小骂大帮忙;

⑤交友术:重视网络上意见领袖,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放下身段,平等对话;

⑥分解术:将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将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

舆情引导“十二计”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以逸待劳、隔江观火、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擒贼擒王、釜底抽薪、偷梁换柱、苦肉计、走为上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计”中的第一计为“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本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在这里的意思不是瞒报和隐藏,而是适当的通过渠道发布信息,实现有序表达,而非将全部信息和盘托出,以防止网络舆论的震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则是教领导干部在实际的舆情应对中,转移舆论关注点,通过对网络舆论热点的转换,改善不利的网络舆论位置,实现舆情的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发生的“武汉被碾压小学生妈妈坠楼身亡”事件,就适宜用“围魏救赵”,将舆论关注点转移到网络暴力上,转移矛盾冲突,进而引导全民反对网络暴力,避免更加不利的网络舆情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计“以逸待劳”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为适当等待时机和真相发布信息,选择好时机和方式,“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在“山东沂南跨省抓捕舆论监督者”一案中,沂南警方选择4月28日五一小长假前夕作出《终止侦查决定书》,应该是充分考虑了舆论影响,在网友们忙着准备假期出行时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最大限度地减少关注,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正面案例。

第四计“隔江观火”之计,是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应用于网络舆情应对时表现为以完善的心态正确看待网络舆情产生,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洗牌”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计“打草惊蛇”作为兵法三十六计之一的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意向不明时,不可轻敌冒进。在舆情实践中,表现为通过对“曝光人”的深入了解和前期调研,正确科学地评估舆论,把握舆论趋势。

第六计“调虎离山”是政治斗争中用得最多的一计。网络舆情的危机应对中经常看到“避重就轻”的表达方式,这实际上也是“调虎离山”的一个计谋。媒体的“老虎”一旦被引入正确的舆论方向则会减少自身的攻击性,“调虎离山”实际上就是需要妥善进行网络舆情的议程设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计“欲擒故纵”表现为顺应舆论对信息的渴求,多释放舆论的声音,实现对负面报道的冲击。

第八计“擒贼擒王”指的是对信息发布者进行正面回应,通过对信息源的把握,实现有效危机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计“釜底抽薪”要求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搅局者”进行舆情疏导,防止负面情绪传播。

第十计“偷梁换柱”原是贬义词,这里指针对敏感词汇,在现意未被曲解的情况下调换为其他类信息,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谋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一计“苦肉计”需要负责人克服困难,想民众之所想,扮演悲情角色,以应对突发舆情事件。

第十二计“走为上计”意为通过实时脱离舆论的视线来减少舆论的关注,同时要防止舆论反扑。“北极鲶鱼”、中石油董小姐“牵手门”事件充分证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之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书中其他章节还介绍了舆情监测常用工具、如何接受新闻采访、网络舆情事件与案例分析等,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