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许多外国人涌入中国,各有不同的目标。有些人传教,有些人成为帝国殖民者的代理人,有些人则希望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传播到中国。

莫理循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苏格兰人,他身份多重,医学博士毕业,是《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此外,他还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政治顾问,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和政治家。

晚清中国乡村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中国乡村的村民

莫理循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后,开始了他的环球之旅。他错过了前往日本的船只,于是自上海出发,沿长江前往重庆,再转道云南,最终靠着母亲寄来的40英镑,徒步前往缅甸仰光。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和冒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晚清治水工地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治水工地场面

莫理循在旅途中记录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日记,他将这些整理出版,写成了《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这本书让他声名大噪,甚至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华记者。

中国北方的集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北方的集市

1897年,莫理循成为《泰晤士报》驻华特派记者,在此后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他用镜头记录了清末民初的许多变革,报道了许多划时代事件。

清末一次官绅集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末一次官绅集会

1910年,莫理循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他从咸阳出发,穿越陕甘回疆,途经平凉、兰州、凉州、甘州、肃州、嘉峪关、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向西到达伊犁,再经阿克苏到达喀什葛尔和乌恰,最终抵达俄罗斯的奥什。

晚清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清士人

1912年,莫理循担任袁世凯政治顾问,利用《泰晤士报》极力向西方世界吹捧袁世凯。

乡村的一个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的一个聚会

1915年,莫理循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曝光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将日本想灭亡中国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中国乡村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乡村巨人

1917年,莫理循力劝中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协约国”一定能胜利,胜利后,中国就可以参加“和会”,中国就可以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与战败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晚晴官方马车和车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晴官方马车和车夫

1917年,莫理循由于无力维护收藏的大量东方学文献,出售给日本,成为今天东洋文库的前身。

北京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街

历史学家莫理循文库、《永乐大典》和敦煌文书相提并论,莫理循文库的外流成为中国学术的“伤心史。

北京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街

1919年,在巴黎和会担任中国代表团到政治顾问,帮助中国代表团起草各项公文修改底稿,帮助为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中据理力争。

北京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街

莫理循在清末民初,被北京政坛与西方新闻界认为最重要的“中国通”,其中功过是非还有待学者们研究。

晚晴官方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晴官方出行

1920年5月30日,莫理循在伦敦死于胰脏病。

俄国人与北方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国人与北方乡村

莫理循留下了约3000余幅图片资料,被旅澳历史画家沈嘉蔚从中精选主要部分并作了必要考证,分《北京的莫理循》、《世纪之交的战乱》、《目击变革》三册出版,详细描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自然、历史和人文风情,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为了研究清末民初历史发展的珍贵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