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发前往岐山伐魏。

但这次在路途上,他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在昼夜兼程的高度紧张当中,诸葛亮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自知命不久矣,就索性先将身后事托付给身边的大将。

正值八月中秋之时,漆黑的夜上装点几颗明亮的星星。这一天,是诸葛亮特意选的黄道吉日。本该是祥和美好的时刻,但是在军帐之内却悄然无声,每个人神情肃穆。

诸葛亮拖着无力的身体在帐中摆放着香花和祭物。地上放眼望去有七盏大灯,外面还有49盏小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就绪之后诸葛亮双手合十,一边拜一边虔诚的祷告。

他出生于乱世,承蒙皇帝三顾之恩,不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先帝。无奈自己阳寿已到,希望上天能够倾听他的请求,再借他12年,完成先帝的遗愿。

而这个北斗七星阵就是他给自己续命的方式。

在传统的祭祀仪式完成之后,他还需要等待七七四十九天。这个阵法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此。这期间灯火绝对不可以灭。一旦灯灭,就会前功尽弃。

为此,诸葛亮每天在阵法当中转折步行,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虔诚的召遣神灵,礼拜星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没有想到,诸葛亮的“北斗七星阵”却被闯进门的魏延所破。

最终诸葛亮无力回天,在五丈原撒手人寰。

很多人奇怪,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怎么会预想不到自己的阵法被破?

那么他又为什么在明知自己不会成功的前提下,摆出北斗七星阵来为自己续命呢?

为什么要摆出北斗七星阵?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当时诸葛亮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也就是公元234年,已经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决定再次进行北伐战争。

这一战诸葛亮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时间。为的就是希望能最后助蜀国一臂之力。

尽管先主刘备已经逝去,但诸葛亮仍旧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甘愿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光复汉室当做自己毕生的任务。

为了加快扶持汉室的行动,诸葛亮选择主动进攻。在制定了详细北伐战略之后,司马懿就成了诸葛亮进攻的首要目标。

但诸葛亮没想到,最后一次北伐战争耗时很长,而且将他拖累的不轻,甚至将生命都葬送在五丈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准备就绪后,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在五丈原安营扎寨后,就对曹魏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诸葛亮看穿司马懿的无奈和被动,所以处处想要逼他现身。

面对着心急如焚的诸葛亮,司马懿却不急不躁。因为司马懿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

司马懿虽然一生都被曹氏集团所用,但他也是曹操的忌惮之人。曹氏看出他的野心,所以并没有真正的重用他,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司马懿自然也不愿意过分替曹氏卖命。

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的目标不是击败诸葛亮。而是守住城池,不产生损失即可。毕竟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太过于冒险,实在没有什么打的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为人低调,遇事沉着冷静,更不会轻易被挑拨激怒,尽管这时候的诸葛亮雄心壮志,气势汹汹,但司马懿就是无动于衷。

这时,司马懿更看出诸葛亮时间紧凑,所以按兵不动,故意拖时间。

另一边,诸葛亮为了逼司马懿出战,不仅给他送女人,还送衣服挑衅。但就算如此,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最后双方僵持着消耗了很长时间。

终于有一天,诸葛亮认为进攻的时机已到。诸葛亮非常善于夜观天象,每次出兵之前都会根据天象来布阵。只不过这次他却并没有料事如神,当时他夜观天象,断定在上方谷会战不会下雨,所以便采用火攻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场大火,困的司马懿团团转,差点真的放弃抵抗和逃生,本以为那场大火可以将司马懿父子和他们手下的10万大兵一举击灭。没想到,突然降临的大雨又给了司马懿一线生机。

这时候的诸葛亮见急火攻心,被气得大吐鲜血。等病情稳定下来,诸葛亮深感无奈,只觉得是上天在帮助曹魏集团,因此也并没有下令赶尽杀绝,而是放司马懿逃生。

这一场大雨不仅放生了司马懿,也将诸葛亮的命数放尽。

诸葛亮对死亡并没有什么惧怕,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帮助刘备完成他心中最想完成的事业。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足智多谋,又料事如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善于谋略的人,做出的计谋都可以提前预料到未来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当时,诸葛亮在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时就已经为之后发生的事情做出了规划。

而这个所谓的北斗七星阵,就是他其中的一个计谋。

别人都感慨诸葛亮也有怕死的那天,居然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续命,实则这其中还蕴含着诸葛亮其他的深意。

诸葛亮续命为假?

诸葛亮知道自己命数到,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他的离开对于整个国家都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让自己的离去将蜀国置于危险的境地,诸葛亮左思右想,想到了这个方法。

他给自己点了49盏灯,构成北斗七星大阵,对外宣称只是在给自己续命。实则,他是故意传出这样的谣言,为的就是让司马懿按兵不动。

诸葛亮想做的就是为蜀军拖延时间。他当然知道,司马懿同样也会观天象。既然对方也很信天象,自然也能看出他的未来。

那么诸葛亮就决定从此出发,人为的干预改变天象。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本性谨慎,不仅不会轻易的相信他,更会派人前来偷偷探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无论诸葛亮续命能否成功,只要他摆出阵法,就可以继续震慑司马懿,让他心里有顾忌。在他犹豫之际,就是安排蜀军及时撤退的最佳时机。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故事也真的像他预料的那般。诸葛亮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为蜀军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此给蜀军撤退争取时间外,大部分人认为七星续命灯还帮助蜀国抓出了想要谋反的内贼。

在《三国演义》当中是这样形容这段故事的后续:

“司马懿仰观星象,知诸葛亮不久人世,又不敢深信,使夏侯霸领兵探之。不料魏延误认劫寨,匆匆奔至帐中报信,将本命灯踏灭。诸葛亮掷剑叹曰:生死有命,不可挽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其实最终使得诸葛亮没有续命成功的,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魏延。

魏延跑到这军账的时候,居然将诸葛亮的七星灯踩灭了,使得诸葛亮无法挽回自己的性命。那么这个魏延又是谁?

相比于敌方首领司马懿来说,蜀国的内部臣子魏延怎么能成为阻止诸葛亮续命的关键人物?很多人觉得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二个计策,那就是帮助蜀国抓住有二心之人。

毕竟在先帝刘备去世之后,蜀国就是一盘散沙。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乱,但他离世之后就不敢保证了。诸葛亮更想要借此事来探寻内部想要造反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魏延真的就是要造反之心的奸臣吗?在我们看来,其实不然。

当时的诸葛亮开坛祭天,用毕生所学要和上天抗争,却遭到了魏延的打扰,续命灯被打翻,仪式被迫终止,这意味着诸葛亮无法再与上天谈判,那为什么他要在这个时候闯进来?

据魏延解释,他是有要紧的军情要向丞相汇报,所以不顾外面士兵的阻拦,急匆匆闯了进来。很多人因此认为魏延一定是故意来打翻诸葛亮的七星灯。

原因就是当年刘备攻占荆南四郡的时候,收了在长沙派兵投降的魏延。当时诸葛亮就看出魏延有一身反骨,可能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值得信赖的人,立马建议刘备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刘备比较惜材,认为魏延一代将才这样去世太过于可惜,于是将他收入军中。

从此之后,魏延似乎就和诸葛亮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甚至还有人称魏延一直想要报仇。

但其实在历史上,诸葛亮对魏延一直异常的宽容。对于诸葛亮来说,他需要魏延这一员猛将来冲锋陷阵,所以在前几次北伐战争的时候,他都非常纵容魏延。

魏延是蜀国的内奸?

只不过魏延的能力虽然大,但脾气也很暴躁,经常会呵斥手下的将领,甚至和他同级别的将士们发生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有其他的将领惹得魏延不高兴,轻则被辱骂,重则都会被他拿着刀剑棒打,甚至是逼迫着道歉。

但魏延是仅次于关羽、张飞、马良、黄忠的第五员大将,而且掌握了汉中的军团,在军事战略上面都极其重要。

因此魏延非常受重用,只不过这样的重用带来的是他性格上变本加厉的暴躁与蛮横。

其他的将领自然看出这一点,所以平常都会时时让着魏延,更不敢和他产生矛盾。魏延因此习惯了在军队里面横行霸道。

除了诸葛亮的面子之外,他谁都不给。但这个时候,他却遇到了天生倔强的杨仪,杨仪就是一个部队里面的例外,他丝毫不在乎诸葛亮是否偏袒魏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仪不仅会顶撞魏延,更不惧怕他的蛮横。杨仪不服气魏延,魏延又对杨仪不爽。两个人因此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

究其原因,杨仪和魏延的争端,并不是什么杀父之仇,更没有什么其他重要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性格不合而已。

再加上两个人,一个是粗鲁的武将,一个是文质彬彬的文官,两个人的身份本来就存在着差别,这又是他们矛盾激化的另一层原因。

两个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无法保持相同的节奏和意见,频繁产生的分歧,再加上其他的诱因,使得他们互相讨伐,继而变成不休不止的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并不多加管教,而且这两个人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左膀右臂。

这两个人在诸葛亮在世时,就互相厌恶。没成想在诸葛亮去世后,他们还势必要分出高下。

这场矛盾的最终战局就发生于诸葛亮去世之后。

诸葛亮在将军权交给杨仪之后,魏延尽管非常愤怒,但是他仍然各抒己见。他不理会杨仪下达撤兵的命令,反而带着部队继续进攻曹魏。

但这个时候,他不知道杨仪居然已经带着部队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得魏延身边并没有大部分可以支持的力量,更破坏了魏延想要继续北伐的计划,于是生气的魏延一边带着公愤,一边带着私仇,直接追上杨仪。

魏延不仅烧毁了蜀汉的栈道,而且还告发杨仪造反。没想到,杨仪也用同样的理由告发魏延。等到回到朝廷之后,这场小规模的内乱以杨仪的胜利为结局。

魏延,因为在朝中没有积累好人缘,更没有结识到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在声讨中被残忍杀害。

魏延被杨仪杀害之后,杨仪以为自己成为了最终赢家,于是骄傲的踩着魏延的头颅说:你还能再继续作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杨仪也没有善终,在成为诸葛亮亲授的临时接班人后,杨仪以为自己得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后来还狂妄的公开指责刘禅,最后引得众怒后被关进狱中,含恨自杀。

尽管魏延并没有谋反造反的心,但是他狂傲的性格,使得他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但看似胜利的杨仪,也难逃一死。

虽然他称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在被剥夺实权之后选择用语言发泄情绪,最终的结局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所以综合来看,尽管魏延不小心踩灭了七星灯,他性格也有缺陷,但一生都是在为蜀汉南征北战,从来没有二心。无论怎样,他都为蜀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