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剩1个月,新一轮的美本申请即将开启。最近一段时间,更新文章的频率下降了不少,一方面由于频繁出差,另一方面则是工作内容徒增的原因,实在抱歉。

6月初的一篇文章花费了近2周每个晚上零碎的时间,基本上整理了2022-2023美本申请季TOP30录取结果。虽然整体上没有出现留学机构/留学自媒体宣称的美国大学缩招中国学生的现象,但身边依然有很多原本志在大藤/藤校/TOP10(包括已经收到哈佛面试)并且各方面都看似很优异的孩子没能收到心仪的offer。美本申请的赛道,肉眼可见的愈发内卷,不仅仅体现在录取玄学,更多的是每年申请都充满着不确定性——那么,未来几年美本录取趋势将会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2023申请季,虽然中国学生申请人数整体减少约6%,但从Common App公布的数据来看,创建账号数、申请人数、申请材料递交数量以及人均申请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本申请季共有1,079,936位申请人通过CA平台向美国大学递交本科入学申请,同比增长了6.64%,其中国际申请者的数量有107,701人,首次突破10万人,较上一申请季同期增长了14.67%,较2019-2020年度增长45.32%,是美国国内申请人数增长率(17%)的2.6倍。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其他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加纳,加拿大的学生正在抢占录取名额,中国学生面临的全球竞争更为激烈。

2023申请季最大的变化是TOP30及TOP50左右的大学录取率直线下降,直接影响超过70%的学生。藤校及TOP20大学录取率逐年下滑但整体比较平稳,比如TOP3的耶鲁大学录取率从4.47%下降至4.35%,TOP7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6.49%下降至6.31%,TOP10的杜克大学从6.17%下降至5.96%,TOP12的达特茅斯学院录取率从6.24%下降至6.07%;TOP15的莱斯大学录取率从去年的8.56%降至7.73%;TOP18的圣母大学录取率从12.87%降至11.99%。美本申请之难,对于头部学校而言一直存在,无论是申请的丰收年还是饥荒年,其录取比例的浮动变化都不大,竞争依旧白热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OP30及TOP50左右的美国大学录取率下降幅度之大,确实令人始料未及。比如TOP25的纽约大学直接从去年的12.2%直线降至8%,TOP25的南加大录取率从11.88%降至9.94%,TOP25的弗吉尼亚大学从18.68%降至16.17%;TOP40的波士顿大学录取率从去年14.5%直接降至10.7%,TOP44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率从17.14%降至16%,TOP44的东北大学去年录取率已经降至6.79%(今年尚未公布),比去年康奈尔大学的录取率(6.91%)都低,TOP49的佐治亚大学从41.9%下滑至35.1%。

从已公布录取率的TOP50美国大学来看,录取率实现增长的仅有5所,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乔治城大学。其中MIT是因为恢复标化要求,导致申请人数下降近7000人,录取率从3.94%回升至4.68%;哈佛大学申请人数下降超4000人,录取率从3.19%微涨至3.41%,并且破天荒地从中国内陆录取了12名学生(较去年增长近100%);布朗大学从5.03%微涨至5.08%,属于正常波动;哥大由于排名下滑的原因,申请人数直接下降超3000人,录取率从3.73%上升至3.93%;乔治城大学录取率从12.11%上升至13%,但中国学生减少录取了12人。

美本的内卷已经从超级五校——哈耶普斯麻的剧烈内卷,逐步下沉到TOP30-TO50学校的内卷,乃至TOP100以内学校的内卷。往年踮起脚尖还能够一够TOP30或者TOP50的孩子,希望正在逐渐渺茫。目前来说,可能作为学霸保底校的美国TOP50大学可能只有俄亥俄州立和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的部分学院和专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2023申请季,更多的美国大学加入早申行列,正在将ED和EA作为首选录取计划,而RD录取则成为“剩余名额”的录取途径。比如,南加大新增了EA,申请人数直接暴涨20%,EA录取率直接低至6%,大量学生被Defer到RD。罗彻斯特大学今年新增了ED2,卡内基梅隆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去年也新增了ED2。明年申请的孩子,如果和目标学校录取要求非常匹配(在学术方面,处于该学校往年录取的 GPA 和其他成绩的前50%。),一定要采用 ED 申请提升录取概率,争取ED上岸,避免RD阶段和被Defer的顶尖学霸同台竞技。在ED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如芝大、圣路易华大、埃默里大学、纽大、波士顿大学等。

早申的申请难度正在向RD靠近。在疫情之前,美国大学早申阶段录取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录取人数的20-30%,而现在比如波士顿大学早申录取比例达到了50%,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早申阶段录取了51%的学生。纽约大学收到了22,000份ED申请,较上一申请季增长了14%,北卡教堂山分校的EA申请也增加了10%,达到近38,650人次,巴纳德学院在其2022-2023年申请季通过早申录取了62%的学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早申的申请难度将无限接近R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竞争焦虑的恶性循环,促使每个学生都在申请更多的学校,导致美国大学不断增加Defer或WL名单数量。几年前,平均每个学生申请8-10所大学,现在大部分学生都申请12-15所左右的学校。因为美本申请的不确定性,和学生申请学校数量的快速提高,美国大学录取结果的Defer(延迟发放录取结果)和Waitlist(等待名单) 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尤其是藤校在早申阶段发出的Defer或者有的公立大学因为EA早申请批次人数提交太多而Defer到常规RD去审核,使得录取更加内卷。

不断增加Defer和等待名单(WL)数量,是美国大学为了保证入读率。以哈佛大学为例,今年REA申请阶段,哈佛大学总计收到申请9,553份,学校在早申阶段录取了722人,而78%的申请被推迟到RD阶段进行审核;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在其45000名提前申请者中,推迟了17000人。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虽然满足学校的录取要求,但并不是学校最优选择,学校会在录取完“最优”申请者后,会重新决定这些申请者是否能被录取。最常被推迟录取的专业包括商业、环境研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标化可选以及一些美国大学永久取消标化的趋势下,AP考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近几年,每年参加AP考试的学生人数平均在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考试人次以每年平均递增12%以上的速度增长。2022年有9万余人参与了AP考试(人均一年参加考试的科目超过2门),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当申请者拥有的筹码越多,美本申请就越牢固。如果没有理想的SAT或者ACT成绩,可以考虑参加6-8门AP考试来支撑。虽然AP不是强制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提交而你的孩子没有的话,在竞争力上已经处于劣势了。

例如,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平均参加了8科 AP 考试,加州系统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学校将 AP 考试视为评估学生学术表现的重要指标。选择哪些 AP 课程取决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美国大学希望看到学生选修了英语、社会科学、数学和科学等核心 AP 课程。中国学生更倾向选择的AP科目以理科为主,经济学和心理学也有较高的热度,报考科目TOP5的AP课程依次是:微积分BC、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物理C力学、心理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AT 和ACT 考试总分固然重要,但与申请专业兴趣相关的小分成绩同样重要。比如,美国大部分大学STEM相关专业要求必须有优异的数学成绩;历史或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的口语成绩应该有优势。此外,每所大学都会看重学生的阅读成绩,以此来判断学生的思考能力。标化分数平均水涨船高,在2023-2024申请季,如果成绩达到或高于往年申请院校录取分数的中位数,可以再考虑提交考试成绩。

申请热门专业,应该更深入探索所申请专业的细分分支,以及与具体专业项目的匹配度。比如申请CS和生物学、商科这样的热门专业,在申请材料中不能只阐述对该专业感兴趣,应该详细描述对该专业某一个具体分支领域感兴趣。孩子在高中阶段高质量的活动和经历也需要与所申请专业相一致,考虑清楚将如何在大学阶段参与这个学科的学习,以及将如何在职业发展中拓展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兴趣。

此外,先申请"冷门”专业,以后再转“热门”专业的路线也许行不通了。除了热门专业转专业成功率在不断降低之外,在特定的大学内转专业会很困难,因为早期专业的影响,导致在申请背景中缺乏目标专业的内容支撑,而招生官往往可以看出一个没有充分支持的兴趣。孩子可以考虑一个与目标专业不同但相关的主修专业,只要与高中的活动和经历保持一致。但是同时也需要考虑一旦进入学校后如何轻松地转换专业,以及所选专业是否在不同的学院。

绝大部分想走“捷径”以申请小众冷门专业进入名校的孩子都失败了,少数孩子成功“逆袭”名校,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专业方向上面,真正有自己的兴趣积累和思考。美国大学是否录取,不仅取决于申请者的学术成绩和活动、竞赛等,学校更在乎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很多人以为的小众冷门专业,其实可能并不一定是冷门专业,换个角度说,一般冷门专业,计划招生的人数也相对较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申请者会抱着跟你一样的想法,去申请一样的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美本的内卷,更多孩子把时间投入在提升高中GPA,活动深入和申请文书的雕琢,这无疑将导致未来的申请卷向新高度。课外活动需要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探索和积累,但大部分机构只会丢给学生同质化的课外活动。宁愿孩子只做2-3项活动,每个活动专注很长时间(2-3年),也不要孩子做10项活动,每项目只做一两个月或者半年,不仅对申请没有帮助,甚至还会减分。

美本申请表上会要求学生填写每项活动从什么时间开始参加,并持续了多久。比如一个学生参与的某项活动是从9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11年级,那就要选择9、10、11年级共3个年级的选项,还需要在网申系统上填写此项活动的每周参与时长,每年参与了多少周,以表明活动的参与度。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也很重要,可以在9年级、10年级只是一个社员,但11年级、12年级的时候要挑战自己,成一个社团/组织的创办者、发起人或者领导角色,不仅仅是参与者。”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软性背景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活动背后的自己展示给大学,这都需要长期规划。活动不是拼凑,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展示出来的长期性和自己鲜明的逻辑主线和特点,这些都是孩子与其他申请人区分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缩招政策影响,UC大学申请人数终于略有下降,但录取中国学生人数更少了。在2023申请季,加州伯克利分校(UCB)今年共计录取245名中国学生,去年为280名;UCLA共计录取209名中国学生,去年为249名;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共计录取312名中国学生,去年为464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共计录取281名中国学生,去年330名。UC排名前五的名校已经进入“掐尖录取模式”的学校,即使硬件成绩再好,也有可能落榜。

以藤校霸主北实验为例,2022年,北师大实验157人申请UCLA(几乎所有学生均提交了申请),仅录取27人;163人申请UCB,仅录取6人,比藤校录取的人数都少。继去年爆冷之后,2023年,北实验UC大学录取人数继续出现下滑,UCLA(今年20枚)比去年减少7枚,比前年减少23枚,降幅“过半”;UCB(今年4枚)比去年(6枚)减少2枚,比前年(8枚)减少4枚,下降50%。UCSB今年仅录取4枚,去年为24枚,前年为60枚,降幅之大,出乎意料。UC大学大规模减少中国学生的录取人数既成事实,影响最大的是目标校在排名30-40之间,前30没够着,退而求其次的学生。因为UC对国际生的录取收紧,使得进入的门槛变得更高了。

针对未来几年的美本申请,Jam爸爸建议:

1.美本选校适当降低预期。TOP30乃至TOP50作为“稳进”和“保底”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说民间统计的美国大学录取中国学生情况并不是完全准确,那么直线下滑的录取率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美本录取的残酷。无论GPA、SAT或其他成绩如何优异,在选校阶段都需要更加理性对待,尽量将所有适合的学校都纳入到考虑范围当中,包括一些录取率在50%及以上的院校。选校可以适当冲刺,但千万不要不切实际,而且在现在的形势下,更要适当降低预期。尽可能关注学校跟自身需求的匹配性,而并不是一味去追求高排名,谨慎、理性选择适合的学校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在申请材料里展示出诚意和独特性。

2.不要白白浪费ED1的机会。热门的TOP20-50美国大学和顶尖公立大学,将会成为新一轮被申请者青睐的学校,这一个梯队的学校随着ED轮录取的学生比例增加,RD轮的录取率持续降低,而且影响将超过80%以上的申请者。从今年的录取结果来看,许多学校早申的录取率几乎是常规轮次的2-3倍再加上在2022-2023美本申请季中,提供ED2轮次的TOP30综合大学整体录取人数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减半,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范德堡大学ED2录取中国学生人均缩水超40%,芝加哥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中国学生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仅纽约大学实现微增。所以下一届的美本申请者一定要规划好申请时间,不要白白浪费ED1的机会。在美本即将开启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文书的创作、选题和润色等这些申请的重头戏,一定要尽早准备,这样申请过程才会显得更从容,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把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大学。美本申请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没有特殊的身份,没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在标化接近满分,公式化的活动以及竞赛优异的学生扎堆的现实情况下,普通孩子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展示他们的真实个性,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抄袭/拷贝的东西,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招生官,而不是想着去迎合大学招生官,认真对待申请,真实、完整地表达自己,只要这样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4.抱着DIY的心态去找机构。敢于挑战DIY申请的家长,本身肯定已经有两把刷子,在美本这一块有了一定钻研和认识,对美本申请的基本信息和知识也熟练掌握。我相信这类家长遇到不靠谱或者不负责任的机构概率要低很多吧!我见过不下10名家长,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和各个机构的交流、对比上,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认真研究美本申请的各个要素、知识,结果至少对比了40-50多家机构,甚至夸张地把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知名度较高的机构都对比了一遍,越比较越难以下决策,因为真假参半的信息难以分辨,选择起来越复杂,依然选不到靠谱的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家已经听了很多留学讲座,看了很多次所谓“藤校大满贯”留学顾问直播,对于美本申请的知识一定有了充足的了解。有的机构说要围绕着专业方向去做具体的申请规划,建议所有的科研、竞赛、活动、选课都围绕专业方向去做;有的机构说要从大的专业方向找到小的细分分支去做申请规划,把方向收得更窄,才能做出差异;有的机构说要提前给孩子设定好人设,再去做申请规划。还有一些机构宣称自己拥有独特的申请理念,能够深挖学生的潜力,从而去做申请规划。各家机构众说纷纭,结果讲座和活动参加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越听越懵,就连熟悉的留学顾问朋友,也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多操作方法。

美本申请是一个颇为漫长又极为辛苦的过程,仅仅只是通过顾问的申请材料“包装”已经证明是不可行的,能够被名校录取只能是孩子、家庭、校内升学顾问以及校外顾问/文书顾问综合作用的结果。美本申请的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体现在GPA和标化成绩的内卷,在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科研项目和活动的内卷,申请文书和申请材料的内卷,甚至还包括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的内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美本申请趋势下,被名校录取则绝非偶然,而是孩子内心的热爱,强大的内驱力,日积月累、夜以继日的坚持和努力,各项申请资料长期的缜密铺排,它们环环相扣,指向那唯一的、必然的、惊喜的录取结果。因为除了学术成绩之外,几十篇文书以及申请表上需要描述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就说明美国名校招生官想看到一个立体的,有趣的,有深度思想的申请者。高中GPA、标化成绩、课外活动、竞赛、科研、推荐信、文书等等,这些材料要交互验证。如果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仅仅为了申请而堆砌材料,东拼西凑弄了一堆筹码,各项材料自说自话,不是一个整体,学生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是谁,有什么特点或者独特性,又怎么能指望招生官看到一个清晰而理想的候选人呢?!

2023年美本正式谢幕,2024年美本申请即将开启。赴青春之约,揽星河入梦,美本名校的录取不会唾手可得,但也不非遥不可及,这一切只有经历过的孩子和留学家庭才会深有体会。只有脚踏实地、拼尽全力,孩子才有可能在未来强手如林的美本申请竞争中占有一席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