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阳光明媚、花香沁人,原平颇具特色的“文化苑”悄然亮相。繁华故里觅“人文”, 记者获悉,原平首家文化苑综合体属于免费参观游览平台。

原平文化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市区主街道十字路口东立交桥下南侧,五彩商厦东边二楼。原平历史悠久,名流辈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苑大门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楼入口

特别是书画界,近年来呈现出名家带动、协会联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批以陈巨锁、张启明、王錞、岳福豹、亢佐田为代表的在书法、绘画艺术天地里执着追求的名家大家。他们辛勤耕耘,乐此不疲,秉承传统,力图创新,以其横溢的才气和灵性,显露出勃勃生机,其书画作品近年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平也因此在全国书画艺术天地里声名远播,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在他们的带动下,原平大地上书协、美协、画院、印社各领风骚,从机关干部到工人农民纷纷挥毫泼墨,书画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老干部及书画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老干部及书画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老干部及书画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老干部及书画爱好者

原平文化苑的成立,将依托原平旅游、镶嵌三晋文化内涵,以书画为主题,集书画欣赏、书画创作交流、书画展览展示、书画写生及佛教类佛珠、佛品、佛教书画展示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平台。

原平历史文化厚重。原平自西汉设县,名贤俊杰光耀史册。文有开创中华宫体诗的班婕妤,编著《汉书》的班彪、班固、班昭,“坦腹晒书”的魏晋名士郝隆。

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的初祖,为佛教中国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还是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茶室

到当代,原平获赵树理文学奖的作家诗人近二十人,农民散曲社、农民书画协会、时光读书会、民俗文学研究会等一批民间艺术社团争奇斗妍,成为三晋乃至全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有爱国名将续范亭,开国上将赵尔陆,用独轮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黎玉,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签字的徐永昌,发布三军进驻香港令的总参谋长傅全有。

近代自辛亥革命以来,走出国共两党将军180人。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境内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凤秧歌、云胜锣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苑一角

原平因此有“ 三里九乡”(“ 慧远故里、三班故里、晋贤故里;净土宗文化之乡、将军之乡、书画之乡、中国炕围画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华散曲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中国梨乡、中国湿地温泉之乡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炕围画传承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炕围画传承艺人

原平文化苑:静赏高雅,品茶香抿茶味

习惯了忙碌和琐碎,你是否偶尔想要放慢脚步,告别乏味与单调,与别样的生活状态不期而遇?那就来原平文化苑吧,这里或许能给你一段悠闲、雅致的下午“茶”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拱门二茶室

原平文化苑将会邀请茶艺师“坐镇”,举办茶艺表演和茶道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汤品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室包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木根雕茶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茶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茶室

届时,邀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静赏高雅,或是自己动手体验,用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用旁边壶中烧开的沸水反复相沏,看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几片茶叶在清澈碧绿中舒展,旋转,徐徐下沉,举杯轻抿一方茶香。

原平文化苑:品位升华,赏全国名家字画

原平文化苑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广西、云南等全国各地千名书画大家形成友好合作,打造文华苑多地战略辐射交流平台,并举办国学书画展。您可以带上家人朋友,来这里寻味风格各异的字画,感受古典雅韵,体味国学经典;也可以打开味蕾品尝美味佳肴,敞开心扉相约畅谈,在尽享风情雅趣的同时,收获身心愉悦、品位升华和情感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画案

原平文化苑内,您可以欣赏到启功、范增、黄永玉、欧阳中石、沈鹏、孙晓云、陈良坤、张双月、王宝钦、王子忠、朱安普、鲜治江、王依民、孙维平、张文生、张四平、林玉贵、刘墉、王庆新、吕峰、季大卯、许石川、谢周明、刘福友、墨宇、王洪锡、周荣光、田英章、张秀明、李泽、墨然、周玉国、张贤、周耀国、林雪、安庆珍、赵辉、许墨、黄艺、王岩、陈亮、王涛、周小平、周艺、陈丹青、高占祥、刘国松、崔如琢、贾又福、韩美林、陈家泠、孙其峰、何家英、卢禹舜、史国良、贾广健、朱祖国、冯远、霍春阳、范扬、李耀林、王家训、韩天衡、喻继高、戴敦邦等300名书画大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玉昆《海纳百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存仁《厚德载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青春《周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大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洪锡《满江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玉贵《蒙古马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玉夕《红梅报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一民《长城雄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素珍《富贵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峰《观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松《流水聚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源《黄山云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悲鸿《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邢燕《春夏秋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一民《鸿运当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涛《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海纳百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宝钦《吉祥如意》

原平文化苑:带你领略佛教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全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品《唐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良坤作品《十八罗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印《智慧如海 深入经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婵《心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行《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释静宽《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觉一《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参《善用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江《没有哪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云《海纳百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江《善用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良坤《文殊菩萨

除此以外,您还可以在原平文化苑内观赏佛教类的书画作品。书法曾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而在佛教文化中,书法更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佛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经典,其中的文字是佛法的精髓所在,而佛经中的文字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重要来源。

佛经中的文字以其清秀、简洁的特点,成为了许多书法家追求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了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篆刻材料。在佛经中,书法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佛经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的含义,每一个字的笔画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书法家在创作佛经字体时,往往会深入理解佛经的内容,注重每一个字的笔画,力求将佛经的精神和文字完美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云《心经》

佛教书法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慈悲心和善良品质:佛教书法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慈悲心、善良品质等形象和内容,表达了佛教对善良和慈悲心的重视。

2.注重笔画优美:佛教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笔画要求优美、流畅、圆润,体现出佛教的柔美和慈悲。

3.体现佛法深奥:佛教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常常涉及到佛法的深奥思想,如空性、无我等,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

4.形式丰富多样:佛教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经书、匾额、对联、绘画等,这些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佛教思想,还能够增强书法艺术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佛教书法艺术在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也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走进原平文化苑,一边品茶一边还可以欣赏到释永信、释觉一、梦参、妙江、释妙生、释静宽、释昌善、释万行、星云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觉睿《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觉睿《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治江《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治江《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江《观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觉一《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台山万行《佛》

文化苑内,各类佛珠用品琳琅满目。映入眼帘的灯代表着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香代表着信香,是一种信号,是比喻用来跟诸佛菩萨传递消息、感应道交用的;烛代表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您品茶用的功德水代表心境。水很纯净,代表心要清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珠展示柜

原平文化苑内陈列着50余种佛珠手串。

1、手串的寓意是福气与平安,佛家有一种说法——福气多多就是福气临门,佛珠手串象征着平心静气,佛教认为人们要平衡五脏。而佛家把这种说法当作是对佛珠手串的敬重。

2、佛珠手串是佛教最常用的手串,从印度、尼泊尔等地都有发现,佛珠手串的颗数和颜色很多,其中佛珠手串又有三宝之说,每一串都有不同的寓意,代表着健康、财富、长寿、幸运、美满等等。

3、佛珠手串的寓意是祈求平安与吉祥如意,佛家还认为人们佩戴佛珠手串可以祈祷人的安全,佛家常在菩萨和释迦牟尼身上念经时,要将佛珠摘下来供奉给佛祖,祈祷神灵保佑平安归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释永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