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润集团主办、华润创业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承办,橙新闻有份支持的“青云启梦”香港大学生跨境支教计划,组织了20名参与计划的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学生远赴湖南,进行为期两至三周的支教体验。
最近,这批支教学生当中的一员、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熙熙(化名),将她的支教日记分享给了我们:
她在支教日记中写到:
这个星期的经历都令我非常惊叹。从来未去过内地的我,对内地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原本去报名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以为会见到一个非常落后、非常残旧的地方。如图下:
可是离开高铁站,乘搭旅游巴去到韶山的时候已经令我大开眼界,它与我想的“农村”非常有差距,与其说是一个“农村”,我觉得是一个小城镇,如看到当地居民居住的单幢别墅,我们入住的金碧辉煌酒店,也大大颠覆了我对农村的看法。
当我有机会参观当地的学校,我开始想其实“支教”这个词语并不太适合。起初抱着一个觉得比别人好的心态,但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其实当地的学校有些地方甚至做得比香港更好,例如:学校的大小 (小学有一个比教育大学更大的球埸,幼稚园有观星台,每个课室都配有smart board),这些也不是所有的香港学校都有的资源。
除了设备之外,令到我更加赞叹的是老师的教学,尤其在5月31日有幸到另一间学校—韶山镇泰小学,当地的第一小学观察。他们学校的一百周年纪念日非常震撼,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公开课。
我去看了两堂英文课,虽然我的指导老师说内地的学生很少能用全英文上课,但是在这所学校的公开课却成功做到了。这样令我成功摆脱“支教”的心态,而把这次活动看作为“交流”。
因为我从这些公开课,也获益良多。老师们的教学非常专业,有lesson plan, 有课后点评。我去仔细看他们的lesson plan,他们能够明确指出他们用了什么教学法, 这些也是我在教育大学中所学到的。
是不是我一直以来的看法也是错的呢?在听到市委副书记嘅发言的时候,我明白到并不是错,而是过时,我以前所有的睇法,真的可能是很多年前中国的样子,但现在,在我这个星期的体会和经历,我看到一个全新嘅境貌,一个发展迅速,愿意学习上进的国家。
这是一位从来没有踏足过内地的香港大学生,在一周内的所言所闻、真情实感。
兴许你很难理解,但事实就是如此,在上大学的这个年龄,熙熙仍从来未踏足过内地。她告诉我,不仅是她,她全家都从来没有到内地。
内地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内地民众是如何的,从小到大,熙熙都是通过香港的媒体——更准确的说,通过个别对内地本身就戴著有色眼镜的媒体——所获知的,可想而知,内地在她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
眼见为实,这一次的支教之行让熙熙改变对国家的印象。
据悉,“青云启梦”是香港全面复常以来首个两地跨境支教的活动,既寓意助力香港青少年开启职业青云之路,也蕴含着为香港青少年启蒙认知“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青云启梦’为香港年青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到内地学校支教的机会。”华润创业副总裁冯凯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家乡村振兴改革发展的成果,并把香港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给内地的学生。计划不仅可以让香港教育工作者了解内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促进两地教育体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未来发展路向不再限于香港”
作为一个跨境教育交流项目,计划有助于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文化,这些经验有助于大学生未来个人的职业生涯和成长创造更多机遇。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系二年级学生学生邓丽敏表示,通过这次支教计划更加坚定了以后做教师的职业理想,她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有机会经常来内地支教体验,感受不同的教育氛围,增强双向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参与计划的香港教育大学语文研究系四年级学生罗嘉怡提到,童年曾在内地求学多年,希望透过支教计划将知识带回内地,与乡村地区的学生分享,同时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现状。
这次支教经历让罗嘉怡重新思考了教学的本质,并启发她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展望,“随着大湾区概念的逐渐落实,未来的教育发展路向不再只限于香港,而是有可能涉及到更广泛的地区。”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总监陈陆安认为,支教计划对学生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陈陆安说,“很多香港年轻人,看新闻、看电视未必亲身体会到內地经济发展,计划同时让大学生知道内地的生活和香港比较下,内地可能更舒适,地方更加大。让大学生感受到纯朴的人民风情,企业发展比想像中要快要强,令他们对国家的感觉完全改观,让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所增强。”
从跨文化角度探索教学方法
通过与当地师生交流和互动,大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
跨境支教计划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由于乡村与城市的学习环境和理念存在差异,对于内地学校而言,对香港大学生的教学能力或存在一定的疑虑。大学生需花上一定的时间进行调适,以更好地适应内地乡村学校的教学体制。
透过在乡村地区的教学实践中,教大学生对教育别有一番体会,反映国家和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迅速进步。
陈陆安指,内地的学校普遍有两方面忧虑,一方面担心两地差异性对教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担心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够高。
“然而,经过这几周的支教体验后,韶山华润学校校长对香港教育大学学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具有爱心和专注教书的精神,并且能够即时掌握两地教学差异的技巧,认为两地教育交流的活动应该要坚持下去。”
陈思菁在教学过程中,更深切体验到乡村的发展和教育方式。
香港教育大学中文教育系一年级学生陈思菁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两地的教育方式存有一定的差异,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深切体验到乡村的发展和教育方式,对当地的教育素材有另一种体会。在课堂素材方面,当地的教学素材大部分是以手工制作,甚少使用高科技的设备。
“英文科的课材,内地的老师可能会自己编写教材,编写成更具中国式的版本,而香港则更多地使用电子素材,例如视频、音乐和不同版本的教材。”
陈思菁认为这种简单而自然的教学方式,使她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对未来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另一名香港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系四年级学生张海彤认为,在语言上的障碍确实为她在教学时迎来挑战。
她说,“教学指令需以国语说出,即使脑海中已经有了指令,但有时候无法即时以国语表达出来,如果教学指令无法清晰传达,就容易发生危险。”
她提到,从支教计划中学习到,教育不仅是要灌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与园长沟通时,更加确立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相比香港的‘填鸭式教育’,这里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发挥更多的创造力。”
首次到乡村进行教学的张海彤,接触到当地的教育模式后,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育的重要意义。
即使在计划初期,内地学校校长对于香港大学生的能力存在疑虑,但经过数星期的实践中,大学生展现出了爱心和责任心,获得了校长认可和赞誉。
韶山华润学校校长郭军认为香港大学生具有责任心,“香港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会主动去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尽可能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特别是,他们还会到部分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并带着自己准备的小礼物,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内地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适切的教学和支援。”
提升实战教学经验
这次跨境支教计划,让教育大学学生亲身走进班房教学,获得实战教学的经验。同时,通过与当地师生交流和互动,大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
香港教育大学中学数学教育系四年级学生陈晓晴在参加跨境支教计划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实际教学的重要性。即使她的专业是中学数学教育,她也选择来到内地担任幼稚园老师,从而了解内地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的实际运作。
陈晓晴不但体验到内地的教学模式,还学会如何灵活适应和掌握教学技巧,“支教让我不需要再停留在大学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自己真正尝试和看到教学应该要怎样做。”
此次跨境支教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两地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也为未来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陈陆安说,此次经验是未来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未来跨境教育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会进一步扩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到内地学习,并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及国家发展成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