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由于东吴偷袭,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国力遭受巨大打击。刘备一怒之下兴起5万大军,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史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形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形势下,魏国最强,占据天下九个州,拥有50万大军;吴国其次,占据三个州,拥有20万军队;蜀汉最弱,仅占据了益州,全国兵马加起来不到10万。

也就是说蜀汉的实力仅为东吴一半,蜀汉主动向东吴发起进攻,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以小博大。

实则不然,蜀汉之所以敢发动夷陵之战,赌的不是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东吴,而是赌曹魏会干涉。在当时的情况下,东吴是曹魏最大威胁,吴蜀交战,正好给曹魏提供了趁火打劫的机会。魏国完全可以趁吴国军队被拖在夷陵的机会,一举南下攻占建业,消灭东吴后再转过头来打蜀汉就容易多了。

由于北方魏国的威胁,东吴尽管拥有20万军队,但也只敢派遣5万大军前往夷陵与蜀汉对峙,其余军队都部署在长江中下游,时刻防备魏军来袭。

吴蜀对峙的时候,魏国有个叫刘晔的谋士给曹丕出了个主意:“过去曹操之所以没能统一天下,是因为吴蜀联盟,所以才有了赤壁之战的失败。如今吴蜀交战,正是我国统一天下的机会。如果我军趁吴国兵力空虚的机会南下,在魏蜀两国夹击的情况下吴国必然败亡。届时魏国拿到了精华的江东,蜀国拿到残破的荆州,时间一久蜀国必然独木难支,天下将统一于魏国。”

这个建议看似非常高明,当时的国力排名是:魏国>吴国>蜀国,但吴国+蜀国>魏国。如果魏国趁着吴蜀交战的机会,从后方偷袭并灭亡吴国,那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那曹丕采纳了刘晔的建议了吗?没有!因为这个建议有很大漏洞。

按照刘晔的设想,魏国趁着吴蜀交战的机会从后方偷袭吴国,然后与蜀国联手瓜分吴国。他这里的判定是:“蜀国在魏国攻打吴国时,依然愿意继续进攻吴国,配合魏国战略。”

蜀国真的会与魏国共同夹攻吴国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旦魏国发兵,吴蜀会迅速开启和谈,最终以吴国退还荆州为代价,重新修复吴蜀关系,联手对抗魏国。毕竟吴蜀唇亡齿寒,吴国一旦沦陷,蜀国也无力自保。

在很大程度上,夷陵之战更多是为了以打促和,政治目的远大于军事目的。刘备发动5万大军,气势汹汹讨伐吴国,但实际上高举轻落,打到秭归城(湖北宜昌)之后就止步不前,让大军安营扎寨,与吴军搞起了对峙。

刘备的意图很明显,他知道靠军事手段很难收复荆州,没有必要与吴军死磕。刘备将收复荆州的希望寄托在曹魏身上,一旦曹丕按捺不住出兵伐吴,两面受敌的吴国必然会向蜀汉妥协,以交换荆州为代价让刘备退兵。

吴国也非常清楚刘备的真实意图,因此吴国仅派了1/4的军队与蜀军对峙,5万VS 5万,双方最开始都没有大打出手的意思,都在等待曹魏的下一步行动。如果曹魏伐吴,那东吴就会做出妥协;曹魏伐蜀,蜀国就会做出妥协;曹魏不动,吴蜀就继续对峙,比拼战略定力。

曹丕当然也清楚吴蜀的小九九,因此当刘晔建议趁机伐吴时,曹丕予以否决。因为魏军一旦渡过长江,吴蜀马上媾和,魏国不但一无所得,反而会提前促使吴蜀重新结盟。因此魏国的最佳策略也是等待。

公元221年,中国大地陷入一片寂静,之前还打得不可开交的魏吴蜀,都陷入了按兵不动的境地。吴蜀大军在夷陵对峙,魏国军队则在长江北岸静坐,仿佛这场战争跟自己没关系。

从战场态势来看,蜀军远道而来,补给难度远高于吴国,跟吴军打持久战似乎处于下风,其实不然。

最愿意等的其实是刘备,因为蜀国胜利的关键,不是在战场上击败吴国,而是等待魏国伐吴,赌曹丕因为年轻气盛而草率出兵。刘备并非不知补给困难,但他试图对吴国采取心理战,搞极限施压。

最不愿意等的反而是吴国,这就是陆逊的“持久战”计划遭到军方反对的原因。因为时间每拖一分,吴国的危险就越多一分。假如曹魏真的伐吴,吴国轻则要让出荆州,重则有灭顶之灾。

夷陵之战陆逊堪称神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后来的历史中,吴国主将陆逊超常发挥,火烧连营,打了刘备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陆逊还派水军逆流而上,绕到蜀军后方,断了蜀军后路。这招才是最致命的,火烧连营只是让蜀军先头部队遭遇损失,但被切断后路使蜀军集体陷入恐慌,刘备兵力虽多,但受三峡地形影响排成一字长蛇阵,导致首尾不能相顾,只能仓皇逃窜。吴军借助水运趁势将蜀军拦腰截成几段,打出了类似“条顿森林堡战役”那样的大捷。

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假如古代的名将穿越到现代,只要具备初级的金融知识,一定可以成为最顶级的投资者。投资再难,也比不过打仗吧。

夷陵之战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曹魏,曹丕按兵不动的策略是对的。正因他没有草率伐吴,吴蜀最终才发生激战,蜀军精锐部队损耗殆尽,5年之内都没办法恢复,因此诸葛亮才会提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后期的一系列励精图治,蜀汉是没有办法跟魏国对抗的。

至于吴国的话,虽然最后险胜蜀国,但自身的地缘环境并未改善。夷陵之战后魏国迅速入侵吴国,虽然吴国凭借长江天险勉强获胜,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伤亡,无力趁蜀国弱势的时期攻占四川。靠着夷陵之战和伐吴之战,魏国同时削弱了吴蜀两个敌人,天下的形势朝着纵使吴蜀联合也不能对抗魏国的趋势发展,为后来北方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吴国作为夷陵之战的胜者,其地缘环境比作为败者的蜀国更加恶化。作为老二,吴国必须承担来自老大魏国的大部分压力。哪怕是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也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到长江北岸,吴国随时有被大举入侵的风险。反倒是蜀国本土(四川),在夷陵之战后享受了长达几十年的和平。所以聪明的人,有时候未必会去争夺老二的位置,让自己处于老三的状态,反而可以左右逢源。

乌克兰、俄政府、瓦格纳呈三足鼎立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局势,与三国时期有类似之处。在经历了北约化改造后,乌克兰军队现在实力最强,处于进攻方,但由于俄罗斯采取固守,最近一轮反攻效果有限。

俄罗斯国防军拥有雄厚的武器实力,但战斗意愿较差,特别是义务兵基本不爱上前打仗。瓦格纳则属于人少兵精,虽然部队规模仅5万人,但作战能力极强,成为进攻巴赫穆特的主力。但瓦格纳的缺点在于不是正规军,缺乏根据地,补给严重依赖俄国防部。这就好比赤壁之战前后的刘备,钱粮供应需要靠孙权接济。

俄乌战争爆发后,瓦格纳与俄国防部合作,共同打击乌克兰。瓦格纳出人,俄国防部出武器,双方合作进入蜜月期。但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俄国防军作为主攻方在战场上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是瓦格纳凭借高效的奖惩机制越打越强,对俄国防军构成威胁。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从去年底以来,双方士兵就多次发生交火。

俄高层不能容忍瓦格纳坐大,于是在今年5月进行削藩,要求瓦格纳雇佣兵与俄国防部签约,加入正规军序列。瓦格纳的头子——普里戈津自然不愿意,毕竟雇佣兵是他的权力来源,因此选择带头抗拒。瓦格纳其它指挥官和基层士兵也不愿意,道理很简单,雇佣兵打仗是为了钱,加入正规军后收入断崖式下降,这仗打了还有啥意义。

这就有了6月的瓦格纳叛乱事件,其背后并非完全是普里戈津个人意志推动,而是代表瓦格纳一半成员的想法,毕竟被收编后就没钱拿了。好比安史之乱,带头的是安禄山,但河朔方军民一样想反。河北与关中的矛盾自东魏和西魏时期就已经埋下,隋末农民起义时河北人民更拥护窦建德,只不过窦建德后来输给李世民,作为报复李唐在河北设立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富庶的河北民不聊生,河北人民早就对唐王朝一肚子怨气。因此安禄山一带头,河朔三镇就全反了。瓦格纳叛乱也是一样,这代表了集体意志,光搞掉普里戈津未必有用。

论整体实力,瓦格纳不如俄国防军,5万人对100万人,看似是以卵击石。但瓦格纳的胜负手在俄乌战争,如今俄军精锐部队都被牵制在乌克兰,仅凭俄国内正规军想镇压瓦格纳,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俄国防部真的想剿灭瓦格纳,恐怕得从前线抽调部队。但这样一来势必给乌克兰可乘之机。

因此瓦格纳反叛,赌的是俄国防部担心输给乌克兰,不敢全力镇压。在这种情况下,瓦格纳可以与俄政府进行谈判。要求后者做出让步。最低目标是保留瓦格纳独立地位,不被国防部收编。最高目标是让绍伊古下台,由普里戈津接替其地位。

对乌克兰来说,瓦格纳叛变后,其最好的策略并非是趁势发起反攻,因为这会加速俄罗斯内部和谈。正如吴蜀对峙时,曹魏的最优策略不是趁机南下,因为这会导致吴蜀迅速和解,而是隔岸观火,等吴蜀分出胜负后再下场。我昨天的文章就提过:“乌克兰最好的策略,是保持耐心,不急于加大反攻力度,等俄国防军与瓦格纳真正发生激烈战斗后再下场收割胜利果实。”

但昨天的文章也做出另一个猜测:“西方人有其固有的傲慢,假如北约或乌克兰看不出普里戈津挟寇自重的真实意图,以为这是天赐良机,趁势加大反攻力度。反而会使俄政府因为担忧两线作战而主动对瓦格纳做出妥协,加快俄罗斯内部整合的速度,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就好比曹魏如果想趁吴蜀对峙的机会趁火打劫,只会导致吴蜀和谈,南方变得铁板一块。

昨日,乌克兰在多条战线发起全面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乌克兰在这个问题上真就一根筋,就在瓦格纳叛乱当日,乌克兰军队在多条战线上发起反攻,对巴赫穆特和扎波罗热等地区进行猛攻。乌国防部高调宣传反攻取得重大进展,泽连斯基也不忘对俄罗斯进行嘲讽,并声称一旦俄罗斯陷入内战,普京政权将走向瓦解。

乌克兰的反攻和泽连斯基的嘲讽正中普里戈津下怀,他之所以敢叛乱,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乌克兰反攻会给俄罗斯施加政治压力。就在乌克兰全面反攻之后,普京政府通过卢卡申科作为中间人,与普里戈津达成和解。俄政府赦免了普里戈津,瓦格纳则宣布从占领的城市撤军。当然,协议的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从一些迹象看,普京应该是做了让步,至少瓦格纳这一军事组织可以继续保留。至于会不会罢免绍伊古,目前暂不得知。

也就是说普里戈津最终借乌克兰人之手,向普京索求到了想要的利益。

这里对俄罗斯的情况做一些分析。

在俄乌战争之前,俄罗斯一共有100万国防军,其中40万是合同兵,与俄国防部签署合同,享受较高薪资和武器待遇,具有一定战斗力;其余60万是义务兵,大部分是城市出身的年轻人,通常只服1年兵役,战斗意愿较弱。

按照俄宪法,义务兵不能投入对外作战,因此俄军对外作战主力是那40万的合同兵,这也是绍伊古军改的成果。

俄罗斯近卫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俄罗斯军队大部分由国防部控制,这让普京很不放心,为了制衡国防部。普京又在内务部内卫部队的基础上编练了26万近卫军。近卫军对普京效忠,由普京的心腹兼保镖——佐洛托夫统帅。选拔标准很高,待遇也很好。但近卫军的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实战经验,而且偏向于内部事务,可以理解为“沙皇警察”,因此更多拿来维持秩序而不是打仗。

不仅如此,普京还暗中成立了瓦格纳雇佣兵,交给心腹普里戈津掌管。瓦格纳可以算普京的黑手套,在中东、非洲等地干一些杀人放火的脏活。在俄乌战争之前,瓦格纳只有2万人,实力较为弱小。但普京扶持瓦格纳的另一个目的,是与国防部、近卫军形成制衡,使兵权一分为三。因此普京对国防部、近卫军和瓦格纳之间的内斗也持默许态度,毕竟这样更能确保自身安全。

因此在俄乌战争之前,总实力排名是国防军>近卫军>瓦格纳。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二号、三号人物,其实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近卫军领袖佐洛托夫,而不是总理米舒斯京和前总统梅德韦杰夫。绍伊古在苏联解体时就坚定站在叶利钦这边,还是统俄党创始人(相当于带资入股),跟普京是一个年代的人,做过莫斯科州州长,现在又是国防部长,在军队系统可谓树大根深。在当今的俄罗斯,绍伊古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他打仗水平很差,普京也不能随便解雇他。

佐洛托夫则在克格勃工作过,早早就与普京建立了联系,还给普京干了三十年的保镖。佐洛托夫现掌握近卫军,京畿地区的安全主要由他负责。至于米舒斯京和梅德韦杰夫,他二人均由普京提拔,权力直接来源于普京,也没有掌过兵。只要普京愿意的话,随时可以让他两靠边站。假如普京突然去世,最有可能掌控俄国朝政的是绍伊古和佐洛托夫,就看他俩谁先下手为强。米舒斯京和梅德韦杰夫估计会沦为崔圭夏(朴正熙时期的韩国总理)那样的角色。

俄罗斯还有10万的车臣部队,由卡德罗夫统率。但卡德罗夫过于亲俄,因此在车臣很不得人心,所以那10万大军究竟有多少战斗力也不得而知。

因此在俄乌开战前,俄罗斯军力构成为:40万合同兵+60万义务兵+26万近卫军+2万瓦格纳+10万车臣武装。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最初动用了20万合同兵进攻乌克兰,但遭到顽强抵抗,20万合同兵折损过半。俄罗斯不得不实行局部动员,新招募了30万合同兵,投身乌克兰战场的合同兵数量达到40万。然后又开启四州公投,为义务兵上战场破除法律障碍。在去年9月之后,俄罗斯有30万义务兵被拉去填充战线。

也就是说,当前俄罗斯一共有60万合同兵,其中40万部署在乌克兰战场,剩余20万留在国内。一共有60万义务兵,其中一半拉去填战线(主要是承担后勤保障),另一半留在国内驻守边疆。

乌克兰方面,在经历十一轮动员后,乌克兰共募集了70万军队,其中有三分之一接受过北约化改造。6月初乌克兰发动反攻,但仅动用了9个兵团,大约10万人,乌方并未投入全部主力。因为本轮乌克兰反攻,更多是想在7月北约峰会前搞点战果,向西方多要点支援,属于试探性攻击。按照乌克兰大本营的计划,其更倾向于在F-16到货后再举行全面反攻。而且乌克兰还有很多部队正在西方接受训练,没法参与反攻。

在瓦格纳反叛之后,俄罗斯的形势对普京并不是很有利。

由于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俄罗斯国内只有20万合同兵(大部分是老弱病残),还有30万义务兵用于镇守边疆,26万近卫军用于维持秩序,10万车臣武装心怀鬼胎。

瓦格纳这边,它原本有5万雇佣兵,但有一部分不愿参与反叛,另一部分则有伤在身,真正参与普里戈津反叛的只有2.5万人。看似人数很少,但战斗力非常强,毕竟瓦格纳经历了俄乌战场血的洗礼,单兵作战能力碾压俄军。

这里对各部队单兵作战能力进行排名:

能拿枪的——俄罗斯近卫军(26万)

能开枪的——俄罗斯义务兵(60万)、车臣武装(10万人)

能打中人的——俄罗斯动员兵(60万)、乌克兰新兵(50万)

能熟练杀人的——瓦格纳(5万)、乌克兰精锐老兵(20万)

综合来看,论单兵战斗力瓦格纳>乌克兰军队>俄罗斯动员兵>>俄罗斯义务兵>>俄罗斯近卫军。虽然瓦格纳人少,但真打起来拿俄罗斯近卫军去平叛就是送人头。俄罗斯义务兵大多仅接受过3个月的军事训练,里面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普京,战斗意愿太弱,搞点后勤还行,上战场就算了,搞不好还会调转枪口。而且俄罗斯拥有漫长的国境线,需要义务兵驻守边疆。因此俄罗斯真正能拿来平叛的,只有留守国内的合同兵。考虑到里面有很多老弱病残,打个对折之后可用兵力仅10万人。

论数量,10万合同兵想轻易剿灭2.5万瓦格纳,其实没那么容易。因为现代战争防守方效率通常是进攻方的三倍,这点在俄乌战场上就被证明过。瓦格纳本身又擅长打巷战,如果据险而守,那拥有火力优势的俄军即便付出很大代价也未必能拿下。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只能从前线抽调部队前来镇压,这势必会导致乌东门户大开。搞不好平叛部队和叛乱部队互相勾兑,暗通款曲,那普京就更被动了。

事实上,普京原本发展瓦格纳是想拿来与国防军和近卫军互相制衡,没想到俄乌战争之后让他玩塌了。这就好比唐玄宗想让安禄山与其它各个藩镇互相制衡,没想到安禄山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掀了桌子。

普京心仪的总统继承人被暗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俄罗斯政坛确实水太深,绍伊古、米舒斯京、拉夫罗夫等都在争夺继承人位置。普京曾经心仪的继承人济尼切夫直接被暗杀。去年陷入乌克兰泥潭本来就已经打击到普京支持率,如今又出了瓦格纳叛乱事件,假如普京妥协太多,其建国以来的政治威望将跌落谷底。所以如何平衡绍伊古和普里戈津,是普京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假如为了迎合普里戈津,对绍伊古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那普京与国防部的关系可能会出问题。

至于未来的形势发展,其实变数很大。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对唐王朝之后表面臣服,但实际上依然维持割据,拒绝向朝廷缴税。一旦时机成熟,藩镇仍会造反。自古以来招安哪有那么容易,归降之后复叛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普里戈津表面上归降于普京,并表示愿意前往白俄罗斯避难。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旦他孤身一人到了白俄,失去兵权后一个普通警卫都能制服他。楚汉战争时期韩信可以借助项羽的威胁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等韩信真正失去了兵权,连宫女都可以弄死他。只要普里戈津保持理性,他就不会只身一人前往白俄罗斯,要么称病不去,要么就带兵过去。

普里戈津的部下也不愿意完全归属俄罗斯,造反本来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他们提着人头跟普里戈津搞叛乱,如果普里戈津真的抛弃他们去白俄当富翁。那这些人也不会干,虽然普京表面上要宽恕他们,但谁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呢?《水浒》里面宋江比谁都想被招安,然而手底下的小弟们不干啊。

瓦格纳目前表示与俄政府和解,并撤回作战营地。但瓦格纳并未解散,这点很关键,只要瓦格纳这个组织还存在,普里戈津就有与普京继续叫板的实力,普京就不敢轻易动他。届时他仍可以挟寇自重,继续向俄国防部讨要好处。

那瓦格纳之后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

这里其实可以参考历史,隋朝末年,隋炀帝发动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杨玄感在河北趁机发动叛乱。这时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条建议:

上策:攻占山海关,截断隋军退路和补给线,让隋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策:跨越函谷关,占领关中平原,在此处搞根据地建设,高筑墙、广积粮;

下策:攻打东都洛阳,占领隋朝政治中心,控制朝廷高官,以此对全国发号施令。

最终杨玄感选择了下策,率大军直攻洛阳,没想到洛阳城坚池固,攻了好久也没攻下来。最后为隋军集结赢得时间,叛军被各路大军集体绞杀,杨玄感起义仅持续2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瓦格纳叛乱,也是利用了俄军主力在外、国内空虚的机会。这里也可以分下中上三策。

下策:直扑莫斯科,占领俄罗斯权力中枢,宣布成立新政府,然后对全国发号施令。

这个是在网上最受追捧的策略,但假如瓦格纳真这么干,必死无疑。

首先瓦格纳主力距离莫斯科超过300公里,就算沿途俄军不抵抗,抵达莫斯科也得耗费很长时间。历史上的政变,其成功关键在于速度和保密性。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在首都快速举事,控制权力中枢。人一多反而容易泄露消息,给对方留足准备时间。好比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主要靠的是那三千死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洛阳朝政,并胁迫百官及其家人。

因此假如普里戈津想发动政变,需要在首都有一支组织性强、纪律性好、忠诚度高的武装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同时起事,最好还能提前收买首都警卫部队。只要在对方来不及反应之前控制权力中枢,政变就算成功。

但瓦格纳明显失去了政变的先机,由于大部分军队都在境外,瓦格纳在莫斯科没有部署兵力。它只能搞地方叛乱,但这跟政变是两码事。假如瓦格纳想通过长途奔袭直捣莫斯科,那简直就是送死。

且不说从沃罗涅日州到莫斯科有数百公里的距离,维持大军补给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就说莫斯科好歹也是座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驻扎有几十万军人。俄乌战争初期普京动用二十万军队花了一个月都没能打下基辅,瓦格纳在缺乏足够重武器、人数仅2.5万人的情况下,想快速攻占莫斯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普里戈津在莫斯科也没有内应,他总不能赌俄国防军集体倒戈吧?

虽然俄国内空虚,但普京面对普里戈津有诸多优势。首先普京掌控了舆论机器,拥有道义和法统优势,可以把瓦格纳定义为叛乱,打着正统的旗号让各地方军队前来勤王。普京还把乌克兰反攻的责任归结到瓦格纳头上,强调瓦格纳反叛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民心基本站在普京这边。其次俄政府拥有雄厚的财税来源,一旦战事僵持,瓦格纳的弹药储备会迅速消耗殆尽,但俄政府不会。瓦格纳真打莫斯科的话,很容易走上杨玄感的老路,被各地勤王之师围攻而死。

就算普里戈津如机械降神一般偷袭莫斯科得手,但打江山易治理江山难,扳倒普京后普里戈津难以服众,他缺乏收买寡头的筹码,俄罗斯高层并不会买他的账。那他就会陷入董卓的命运,俄罗斯必然会走向军阀混战,瓦格纳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路诸侯集体围攻。

因此直取莫斯科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假如普里戈津真的这么选,那他的人头迟早要挂在莫斯科城楼。

中策:以罗斯托夫州为依托,在南俄地区开辟根据地

俄罗斯四大军区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顿河畔罗斯托夫是俄罗斯第十大城市,拥有一定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罗斯托夫是俄罗斯南方军区的总部,也是俄乌战争的俄方指战中心。此处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瓦格纳士兵占领罗斯托夫,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当地军事物资。毕竟被国防部克扣了好几个月的弹药,怎么也得补充下。瓦格纳攻打沃罗涅日也是这个目的,尽可能搜刮弹药。

那占领罗斯托夫州,然后搞根据地建设,对瓦格纳来说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可行的,但并非最优选择。因为罗斯托夫州虽然有一定工业,然而瓦格纳本身由雇佣兵组成,并不擅长搞经济建设。组织社会生产这样的活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点,因此他们还是抱着抢一笔就走的心态,把当地武器弹药库搬空后就撤军了。

上策:扼守俄乌边境铁路线,卡住前线俄军补给,以此作为谈判筹码

扎波罗热地区的俄军仅靠一条铁路维持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应对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部署了30万大军,其中20万是合同兵、10万是义务兵,俄罗斯可以说把家底都拿出来了。然而这支军队有个致命问题,其后勤补给仅依赖一条铁路,那就是连通罗斯托夫到梅利托波尔的铁路,这里简称“罗梅铁路”。一旦这条铁路被掐断,前线的30万俄军就会失去补给。在现代战争中,一支失去补给的军队可能超过两周就会溃败。

对普里戈津来说,真正的安全保障绝不是所谓的口头承诺,而是一种威慑工具,就像《三体》里面人类世界需要用黑暗森林法则来威慑三体人。虽然现阶段普京表面上妥协,但谁也不知道他之后会不会反悔,万一他秘密调集军队平叛,那瓦格纳就会陷入麻烦。因此普里戈津如果真的想让普京落实协议,就必须保留一定威慑手段,在“罗梅铁路”附近驻军就是一种选择。

一旦有一天俄国防部反悔,那瓦格纳可以随时切断“罗梅铁路”,让前线30万俄军陷入困难。在乌军的反攻下,这些俄军可能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对瓦格纳来说,前线那30万俄军就是押在手里的人质,切断铁路线则是随时可以启动的威慑开关。通过挟寇自重,逼迫普京落实协议。比什么相信口头承诺,跑去白俄罗斯避难要好得多。

不仅如此,瓦格纳只要控制了铁路线,就可以从俄军补给中分一杯羹。它能以盘检为由,从俄罗斯货运列车里搜刮补给品,包括弹药、武器等。瓦格纳还可以让俄国防军顶在前面,自己在后方招兵买马,当然抗乌的大义名分还是要有,时不时派点雇佣兵到前线作战,一方面可以锻炼士兵战斗力,另一方面还能争取俄罗斯老百姓的支持。

当然以上的猜测均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之上,如果普里戈津真的就驽马恋栈,只追求当个富家翁,在不带兵的情况下跑去白俄,那普京做梦都能笑醒。失去兵权的普里戈津就如同拔了牙的老虎,普京有上百种办法对付他。不仅如此,普京还可以拿瓦格纳叛乱为借口罢黜绍伊古,来一波一石二鸟。但如果普里戈津真的是只驽马,他又为何要反叛呢?在被削藩时体面交出兵权跑去国外逍遥岂不是更好?

如果普里戈津博弈水平在线,瓦格纳叛乱只会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只要瓦格纳这个组织没有解散,普里戈津没有失去对瓦格纳的控制权,瓦格纳就会像唐末藩镇那样暗中割据,借着俄乌战争的机会不断做大。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或得考虑与乌克兰开启谈判,尽早结束战争。

当然,对中国来说,瓦格纳叛乱绝不是好事。现阶段我们仍需俄罗斯冲在前面对抗来自欧美的压力,这个时候俄罗斯还不能倒下。以上只是对俄罗斯时局的一些猜测,并不是真的就希望事态朝这个方向发展。更多作为一种风险前瞻,假如有一天真的出现黑天鹅事件,也能早有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