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渤海,矗立着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巨大的桥洞好似“天眼”,凝视着澎湃波涛和浩瀚苍穹。6月18日,在甘井子区大黑石海域官财岛,驴友侯女士意外发现了罕见的地质奇观。专家表示,地球上各类天生桥并不少见,但形成海蚀拱桥,却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放眼全世界,官财岛的特殊海蚀地貌也属于稀缺景观资源。那么,大黑石海域的“海上天眼”是如何形成的?

渤海浪涛里藏着天生石桥

市民侯女士是一名驴友,平时喜欢户外运动。6月18日,侯女士从大黑石海滨岸边出发,划桨板前往官财岛。这是一处她从未涉足的渤海岛屿,在大连近岸海域的众多岛礁中,它只能算是一个小岛,但却有着独特的景致。

当日,侯女士划行四十多分钟,最终抵达了官财岛。小岛岩壁陡峭,与海面平均落差高度有十几米。她经过攀爬,登上小岛顶部。突然,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跃入眼帘。石桥呈拱形,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和弧度,即便是最窄处,行人也能轻松地通过。石桥上,侯女士张开双臂,与海风和阳光尽情拥抱。

“海上天眼”奇观令人叫绝

令人叫绝的是,石桥下方的巨大孔洞好似“天眼”。侯女士站在岛屿山顶,透过“天眼”望去,能看到渤海的滚滚波涛;而当她从海面向上看时,“天眼”又好似超级望远镜的镜头,捕捉着浩瀚苍穹的斗转星移。“天眼”附近,一根“石柱”巍然屹立于海中,似昂首吼叫的海豹,又似威风凛凛的雄狮……

“在国内游览过不少天生桥,有的也有‘天门’‘天眼’,可还是官财岛天生桥留下的印象最深。”侯女士说。以南方某著名景区为例,天生桥虽然临水而生、风景秀丽,却不似官财岛天生桥这般孕育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少了几分磅礴的气势。侯女士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探访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表示,“没想到,咱大连还有这样的地方!”也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此奇观,是如何形成的?”

海蚀拱桥系稀缺景观资源

对此,记者采访了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张戈。经他辨认,官财岛天生桥系海蚀拱桥,是海岸地貌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地貌形态。他表示,大连近岸海域还分布着为数不多的海蚀拱桥,但很少能见到像官财岛天生桥这般景致,桥体完整、跨度较大、弧度呈彩虹状,且还形成了“海上天眼”,无论从规模还是观赏性来看,都位于前列。即便放眼全球,海蚀拱桥也属于稀缺景观资源,总是被景观所在地当成宝贵的自然财富,成为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

“官财岛天生桥的产生,应该是由海蚀洞不断侵蚀形成的,也就是驴友说的‘天眼’,而顶上未坍塌的部分就形成了天生桥。”张戈说,海蚀地貌的形成需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海水运动、气候条件等许多特定的因素,条件相对“苛刻”。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海蚀拱桥多存在于层状岩石中,地层厚度、产状、岩性、构造破碎位置、构造程度等因素控制着海蚀拱桥形成的格局;海水的波浪、潮汐运动形式、强度以及降水、风暴等都影响着海蚀拱桥的发育过程。在多种风化作用影响下,海蚀拱桥会逐渐被破坏,桥面坍塌后就会失去拱桥的形态,其景观价值也就没有了。因此,海蚀拱桥是一种稀缺的景观资源。

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

在大连近岸海域,金石滩东部海岸的“恐龙探海”景观同样属于海蚀拱桥。2012年,“恐龙探海”与黄山、武夷山、黄果树瀑布等国内著名景点一道,入选了CNN评选的40个“中国最美”景观。张戈认为,官财岛海蚀拱桥与金石滩的“恐龙探海”风格完全不同。它具有从陆向海方向的彩虹般的拱形形态,也有由海向陆方向的纵深感,是一处非常难得的自然景观,具有很好的旅游观赏价值,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保护。

“能否对官财岛天生桥进行旅游开发呢?”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此,本市一位旅游业界人士认为,官财岛天生桥地处大海中,非乘船划艇不能前往;开发旅游需要有产业配套,“只凭一景”就开发商业线路,条件还不够成熟。同时,商业化开发可能会给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压力。

本市一位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士提醒,前往官财岛“打卡”的游人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在划船、攀岩、拍摄时发生意外。同时,游人也应爱护环境,不要做出破坏岩体、丢弃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