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节点,几乎国内的高考成绩都已经陆续公布了。高考结束了吗?并没有!因为报志愿这件事才刚刚开始,对于同学和家长来说无疑是另外一场“大考”。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不少信息,关于择校的,关于选专业的,关于院校分析的,还有关系未来升学的,等等。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对家长的指导意义不大,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正反两方面的话都说完了,最后家长和学生还是莫衷一是,毫无参考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填报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志愿填报关乎着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本身目标就比较清晰,明白自己想学什么,也明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这样,好处就是,未来最起码不会后悔。正如之前读研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读研后悔三年,不读后悔一辈子”,报志愿也是,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最起码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志愿填报关乎着学历提升。说实话这应该是大三大四才应该考虑的事情,但很有必要告诉大家,如果专业选得好,对自己的升学也会有帮助。如果专业没选好,更好早早准备学历提升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得好并且想一直学下去,怎么选?选有博士点的院校。理由有二:第一,具备博士点说明专业实力很强。第二,对自己未来的升学更加有帮助,因为这个专业都是一个圈子,导师的人脉会让你受益良多。

选得不好为啥也要考虑升学?很简单,因为可以跨专业。所以笔者说,选得不好要早早准备升学这件事。

志愿填报关乎着就业。以上说的再多,都是为这一个观点做铺垫,因为无论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我们最终都要去就业。因此,选专业应该结合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现实吗?很显然,不现实!

试问过来人一个问题:

四年前比较火的专业,如今呢?

谁也不敢打包票。

清华的土木是王牌吧?但是,也会“遇冷”。之前清华就调整了招生的方式,把土木放在了其他批次。这也就明确告诉考生,你想来清华但分数没有太大的优势,那你就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算机互联网是高薪专业吧?但是,35岁“大关”也不是闹着玩的。从近期来看,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方式层出不穷,说好听点是“优化”。本以为只会“优化”掉一些取代性大的岗位的职工,但从阿里和oppo芯片研发的裁员来看,即便是中层技术骨干说被优化也会随时优化掉。

化工矿业是“天坑”吧?但是,大家所不了解的是,化工进国企几乎门槛并不高。矿业工程更是如此,有些单位给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也达到了30+个,大家不信可以去咨询一下就职于国能下边的几家单位的毕业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环境并不是多好。

说这么多,结论就是,谁也没有开上帝视角,谁也不知道你所学的专业四年后会怎么样?

之前张雪峰老师对新传专业的评论引来了知名大学教授的质疑和反驳,张老师的话是否可信?

我们仍然要辩证看待。

首先一点就是,他对大学专业持有的看法是功利的,说白了,我大学学习的专业就是为了就业、赚钱、养家。这一点无法反驳,因为我们的确是为了就业。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我们也可以听取一部分,相信一部分。

比如,家境较好的同学,笔者建议大家完全可以按照兴趣来报考,把大学当作是提升自己的舞台就好。

相反,如果你家境一般,他的话还是可以报考的。像工科可以学一些比较稳定的专业,计算机、机械和电气自动化等,因为比较好就业。重要的是,学历提升后的价值也会提升不少。

就业决定专业就像“需求决定供给”,但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最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即便是问现在很多三十岁的人,我想还是会有很多人是迷茫的。因此,大家如果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些话,无疑也是一种噱头,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然如此,反倒不如让“供给决定需求”,从专业和院校来选择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你现在为了有学可上而妥协了学校和专业,到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专业的就业形势去选择,考公还是进稳定的企业,或者是选择考研读博。

再比如,有些同学为了圆梦985而放弃专业,那也可以选择搞科研,或者利用985的优势——早些准备选调。

摆脱信息焦虑,认清自己的情况,家境好可以根据兴趣来。家庭条件一般就从就业出发;但请大家记住一句,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院校和专业实现“两全”,有时候该舍弃什么就不要再为此后悔和遗憾,而是应该从进入大学开始就为了弥补遗憾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