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夜晚的寂静降临,越南的工厂并没有如同其他国家一样亮如白昼。这个东南亚国家,正在被电力短缺的问题牵绊。而面对这样一个短缺,一个只隔一条街的大邻居——中国,竟然主动伸出援手,以稳定的电力供应撑起了越南的制造业。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中国会做这样的事情?别急,下面将揭晓这背后的原因,那些看懂的人,真的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因素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对越南的电力援助是有利可图的。比如,广西就因此挣到了一大笔钱。电力是不能储存的,如果我们在丰电期发了电,等到缺电的时候再用,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广西并不缺电,这些出售给越南的电力,自然是赚钱的。

而这,其实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广西卖给越南的电力,也有助于激活市场活力,增强市场稳定性,这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制造业外延

再来看一看制造业。中国与越南在制造业上确实存在竞争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希望越南在电力短缺的问题上陷入困境,让他们的制造业受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越南的制造业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业的延伸。越南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和配套设备,因此,如果越南的产业停工,那么我们的配套企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对越南的电力援助,就如同卖芯片一样,旨在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越南在工业用水、光伏板、电池等方面都需要依赖中国,这样,中国就可以通过电力援助,稳定越南的工业生产,同时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对于中国来说,帮助越南解决电力问题,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铺路。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大量低端产业正在向东南亚转移,而越南是这个趋势的主要接收国之一。如果越南的电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些产业的转移就会受到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也会受到阻碍。

因此,中国对越南的电力援助,看似是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这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的体现,也展示了中国的战略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益共同体

除了越南,许多东南亚国家在电力供应方面也面临显著的制约。以菲律宾为例,电力供应短缺和电价高昂等问题长期制约该国制造业发展。中国电力资源对周边国家的帮助以及周边国家对中国电力输出的依赖,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经济红利。中国也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自己在经济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依,这是东南亚逐渐认识到的现实。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过去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工业化是一盘大棋。中国拥有14亿人口,如果要达到接近美国一样的人均收入和GDP水平,仅依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开拓外部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人均消费能力对工业化至关重要。中国需要培养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让他们也富裕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消费能力,从而有能力消化中国的工业产能。

近年来,中国通过向周边国家输出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光电风电等大量工业产品,实现了自身工业化能力的消化,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帮助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越深,就越能形成互惠共赢的格局,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达到新高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而言之,中国帮助周边国家发展制造业,既解决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促进了自身产能的利用和扩大。无论是中越关系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实际上比大家所想象的要好得多。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单纯解决供电问题,随着合作的深入,还将带动一系列配套设施、工业设施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可以将市场做大,并且不会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反而将带动中国市场的发展,形成亚洲制造业的新型上下游关系。

这种合作构建了新型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坚守了自由开放贸易的原则。中国不仅向周边国家输出产品和基础设施,还承担起了大国的责任,向邻国提供援助,彰显了中国在经济外贸方面的自信,并坚守了开放、共赢、合作以及自由双边贸易的原则。

在当下全球自由贸易遭遇单边封锁和挑战的环境下,中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尤为难能可贵。中国的诚意和基建实力让更多人看到了其全球贸易中的积极作用。中国的逻辑并不是谁更需要谁,谁获得更多利益,而是携手发展经济,共同扩大蛋糕,让更多国家和民众从中受益。这种思维对于全球资本和供应链体系,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中国给越南送电背后的原因,实际上是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开放合作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帮助周边国家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中国不仅帮助他们实现工业化,也推动了自身产能的利用和扩大。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援助,而是形成了相互依存和利益共享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带动周边国家的繁荣,形成一个亚洲制造业的中心地位。通过打造新型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中国将继续坚守自由开放贸易原则,并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