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价桥梁安全隐患严重程度,网友说选项必须有四个,那就是轻度、中度、重度还有印度。
虽说是戏话,但摆在眼前的事实确实如此。6月4日和6月24日,印度比哈尔邦分别发生了两起在建大桥的坍塌事故。其中6月4日发生的事故更为严重,一座横跨恒河的阿格瓦尼-苏丹甘吉大桥在重开五天后就从中间塌陷,导致135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座桥耗资171亿卢比(约14.7元亿人民币),总长度3.1公里,原本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落成。而这已经不是该桥第一次坍塌,2022年,该桥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事故引起了民众对于大桥修复和运营方——奥雷瓦集团(Oreva group)的质疑和愤怒。奥雷瓦集团是一家以制造钟表著称的公司,也生产照明产品、电动单车和家用电器。该公司在2008年从地区行政当局那里赢得了一份租赁吊桥的合同,并承担维护和安全责任,同时也保留门票收益。但是该公司被指在修复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人为失误、未取得安全证书等失职行为。警方已经逮捕了与奥雷瓦有关联的九个人,并以过失杀人方向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奥雷瓦集团并不是唯一应该承担责任的一方。当地行政主管桑迪普辛·萨拉(Sandipsinh Zala)在周一向记者表示,奥雷瓦集团在重开吊桥前,尚未获发安全证书。那么为什么当局没有及时制止或监督这一违规行为呢?为什么没有对奥雷瓦集团的资质和能力进行审查呢?为什么没有对吊桥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标准进行检测呢?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当局在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和疏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当地警方和消防部门也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职责。根据目击者的说法,当时桥上有超过500人,远超过其安全限制。那么为什么没有警察或保安控制人流呢?为什么没有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呢?为什么没有准备好救援设备和人员呢?如果不是有一些当地居民和附近寺庙的建筑工人及时施救,恐怕死亡人数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桥频频坍塌,反映了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危机,也给印度的管理层敲响警钟。而印度大桥坍塌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足和质量管理问题。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需求相比较落后。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时间,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投资才1.1万亿美元。而在质量方面,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存在设计不佳、材料不合格、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共同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协调不畅、责任不明、利益输送和腐败等问题。例如,在莫尔比吊桥坍塌事故中,当地行政主管承认,运营方奥雷瓦集团在重开吊桥前,并未获发安全证书。而奥雷瓦集团也被指与地方政府存在利益关联。此外,当地警方和消防部门也没有尽到其应有的职责,没有控制人流、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准备好救援设备和人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印度大桥频频坍塌,反映了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危机。印度应该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