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储能赛道风再起!

今年以来,储能赛道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多地政府及企业加速布局储能产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这无疑为储能发展增添了一把火。

竞速储能新赛道

从已披露的年报来看,储能业务已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作出贡献,例如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高速发展,2022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7.7GWh。以储能系统为主的储能业务营收101.26亿元,同比增长222.74%%,占总营收比重为13%,仅次于光伏业务营收。储能业务毛利率为23.24%%,同比增加9.13%。

在具备确定性成长空间之下,上市公司纷纷竞速储能新赛道。

4月7日,千亿光伏巨头晶科能源推出了专为工商业应用场景所打造的全新一代SunGiga液冷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进一步加码储能业务,同时释放出了深耕储能业务的信号。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明确表示,“未来晶科会把储能当做很重要的业务来经营,和组件业务一样同等重要。”

事实上,由于储能产业链涉及甚广,吸引不少新能源、电力、重工企业入局储能赛道,例如三一集团设立三一锂能有限公司,进军锂电与储能板块。

据储能产业网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中国石油、小米、三峡集团、美的、格力、五粮液等超30家企业以收购储能企业,或成立公司等方式跨界储能,进击万亿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能企业越多,储能人才缺口越大

过去一年多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度推进,储能产业犹如烈火烹油,各路资本疯狂涌入,整个产业的上空似乎都充斥着满满的“荷尔蒙”气味。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全国现存储能企业将近9万家,达到89074家广东省以1.27万家位居全国省份之首,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安徽紧随其后,分别为8218家、6071家、4881家、4479家。

在储能企业疯狂增加的同时,不少企业纷纷开启了招聘,以此谋求在储能赛道立稳脚跟。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制造业人才缺口高达2200万,节能与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新能源产业链中,一是缺少高端技术研发和运维管理人员,二是缺少懂交易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小编就看到不少企业在展位贴出了招聘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能政策蜂拥而至

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据储能产业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有关储能的政策已超80条,其中涉及储能规划、储能补贴、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新能源+储能、储能安全及标准等,多方面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

以下简单列举一下5月储能政策(由于储能政策较多,如需要更多政策详情可后台私信小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能市场持续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2023开年以来,储能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高峰,产业链上下游有近20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且扩投产项目规模均为GWh级别。

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搅动储能市场“一池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宁市尖山新区的一份宣传资料曾指出,晶科储能年产12GWh储能系统与12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已被列入当地储能重点项目。

不仅众多储能企业开启扩产潮,不少央国企也加快产能落地,从而实现业务由下游向上游延伸。1月8日,中国能建旗下的中能装备葛洲坝装备公司张掖市甘州区2000MWh电化学储能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储能产业的火爆无人质疑,而最终又会是谁能享受这场储能的饕餮盛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