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义务教育也在此环境下被推行开来。

但显然这不是教育的终点,追求进步的个体需要到更高的学府之中进行深造。

需求决定供给,对个人进步的追求不仅仅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

当然高等学府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个人进步的舞台,毕竟没有利益作为支撑的话很少会有人愿意投身于高等教育的建设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可能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建设一批高等院校以获取各方面的人才,但距离理想社会还有不远距离的我国社会还是没有完全免费的高等院校。

虽然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让高等教育的开销可以被普通人所接受,但对于部分家庭而言这还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近日一位母亲对孩子大学四年花费的预估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接下来也就此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学开销

她表示大学四年的开销高达12.6万,甚至这还是最低标准,没有将各种意外算入其中。

在她列出的开销中,四年的学费仅有2万,消费集中在大学生的各种开销之上。

其四年的生活费总计6万,其他的各项支出加起来有5万左右,各种相对较大的开销一起构成了高达12.6万的总费用。

这还只是最低标准,四年的生活之中难免出现各种意外,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开销稍显突兀,需要知道的是在大学之前的各个学习阶段开销都可谓十分有限。

小学和初高中阶段孩子一年的开销仅数千元,若是吃住都在家中完成的话家长的支出还会更低。

大学四年所需的金额甚至比过去十余年的开销还要多,这不免让人产生疑惑,这里将试着分析其原因所在。

大学更像是个体踏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学习将不再是身处这一阶段的个体的唯一主题,他们需要真正的去试着自己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各种课程和全日制这一基础体制,让他们近乎不可能找到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的兼职,因此压力便落在了父母身上。

甚至因他们刚刚进入大学之时还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生活费等方面的开销甚至还要高出最低预测。

无法工作也没有时间工作的他们,自然没有合规的方式满足自身生活方面的开支,而上文中预测的开支同样是以生活方面的开支为主。

在计算大学开销之时我们需要把生活费、服装费、电话费、驾照等等方面都考虑在内,诸如此类的生活各个方面一同构成了大学四年的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否合理

在确定我们分析大学开销之时有必要将个体生活所需的各项开销纳入其中之后,我们想要验证上述标准是否为所谓的“最低”标准的话,则需深度分析各项消费的合理性。

首先就是无可质疑的两项--学费和资料费了,其很难因个体而出现变化。

公立学校的学费加资料费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而私立学校的学费较为高昂,但显然这些都不会因学生个体而发生变动,与其质疑其合理性不如直接不上这个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是生活费了,这也是所有开销之中真正的大头所在。

1500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否合理呢,接下来在此列出大学生活之中相对基础的开销以供参考。

按一月三十天这一标准进行计算的话每日在生活上的开销就是50左右,那么大学生的一天究竟在哪些生活方面存在支出呢?

就是伙食上的开销了,无法自己下厨的大学生只能前往食堂进行就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正常一日三餐进行计算的话早餐至少需要五元左右才能达成充饥的标准,之后的两顿正餐则需要十元出头,若是想要满足基本生存所需的话一天的支出在30元左右。

当然这还是在学校方面有相应补贴,食堂物价大致处于一般水准的情况下,30元这一理论标准还存在上下浮动浮动的空间。

然后就是水这一生命之源了,若是只将最基础饮水和间接的洗澡纳入考虑范围的话,平均一天就有两元左右的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基础的物质生活条件被满足之后,就是各种生活用品的开销了。

在大学之后像洗发水这类的洗浴用品和垃圾袋这类基本环境的构成都需要自己个人进行购买,每两个月都要进行一轮更新。

这些东西太多太多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了,若是想让其达到能用的标准的话一次的开销最低也需三百人民币,摊到每天之上又是5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运动和社交需要,大学是一个供人全面发展的地方,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学四年过后变得体弱多病还恐惧交流。

甚至这一项的消费还要高过上面两者,以时常打羽毛球为例每一次运动都至少需要每一个参与到运动之中的个体付出一个球加一瓶水,加起来就是十元左右,球拍等方面的开销还要另算。

聚餐则按照自助的标准进行推算,一次出行大致100左右,一月两次并不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上述二者均摊入每日的生活开销之中的话剩余的金额便寥寥无几了,正值青春的大学生更是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没有太多基本物质需求之外的开支的话1500才勉强足够。

再次电话费和交通费则不可避免,虽说校园网可以让电话费减少不少,但交通1200每年可能不足以支撑放假之时大学生回乡,毕竟有些人的大学与自己的家乡有着十分遥远的路途。

二者相互抵消的话就没有太多变动的空间,甚至路途遥远的话每年来回两趟还需要更多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装费则还有缩减的空间,但我不认为需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太多的限制,须知大学生刚刚摆脱统一制式的校服,在时尚的大学校园之中他们在服装上的审美将会直接到达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自然会对自己的衣着外貌进行要求,若是不想其在此方面过于自卑,不想其未来永远吸引不到自己的另一半,那就可以对这一开支进行缩减。

最后的手机电脑则确实存在改变的空间,手机可以算作硬性需求之一,但我们对其性能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仅要求基础使用的话这一点还有一定的缩减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脑更是计算机相关行业才非购置不可,当然若是想要孩子有基本的操作能力的话,最好还是让其拥有一台比较恰当。

毕竟现阶段很多办公相关事宜都需要此物进行完成,各种毕业论文等虽然可以前往网吧等地应付过去,但买够一台能够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的笔记本还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四年高达12万的支出可以说是十分合理的,当然这是基于想要孩子在大学里获取全方位的成长这一角度去看,若是只要求其活着那还是有一定缩减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问题所在

在确定12万的最低支出并不存在什么不合理之处之后,不免有人认为这一开销是否有些过高,在我看来这一开销并不算高。

十二万摊到48月的话每月平均仅有2000左右,只要父母四肢健全基本劳动能力未受太大影响这两千的开销就不算太大问题。

甚至若是参与到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之中的话,这一开销还可以进一步缩减,最终每月的支出可能仅有150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并不影响部分人对这一花费进行质疑,须知部分国家在学费上没有任何的支出,学生仅需付出自己的生活成本,但显然我国还未到达这一阶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学校仅仅只是学校,并没有宿舍的存在,学生需要自己寻找住房并处理食物问题,这方面的开支可以说远多于我国大学的开支,同时进入社会也就意味更多的危险。

当然这也更为自由,学生有了自己寻找兼职缓解相关开销的能力,甚至各种贷款让他们的家庭不会因他们的学业而出现任何额外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在脱离自己父母的情况下独自完成大学生涯,各种较高的开销由未来的自己所承担。

但显然中国并没有这一方面的需求,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家庭观念颇重,父母愿意承担自己孩子的各种开支,孩子也愿意在将来给出更多的回报。

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理应不存在家庭不足以支撑孩子完成学业这一问题,甚至现代发达的金融行业可以让孩子的未来帮其完成这一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我看来部分家长真正质疑的是大学生在很多不应该花钱的地方花费太大,毕竟过去学生都以学习为主题,没有哪怕一点社会经验。

但上文中已然确定了最低开销的合理性,甚至各种意外状况还会让真正的开销高于这一水平,例如恋爱等事就会产生很多额外的开销。

而基于其社会经验欠缺这一状况对大学生的开销进行较为浅显的预估才导致他们产生这一错误认识,毕竟未能真正体验过今日大学生活的他们不可能真正知晓大学生的各项开销。

甚至大学生活之中学习占的比重并不算太大,课余时间远比上课的时间要多,立足于初高中阶段分析大学的花费并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主义这一体制更是让社会的发展惠及到全体人民。

大学每月最低两千左右的开销可能在过去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但在基本已经小康社会的今天“养不起”这一现象几乎不可能发生。

毕竟在相对发达的今天,我们哪怕辛苦一点送外卖都能每月获得数千的收入,对一个家庭而言每月2000的支出绝对不可能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若是真的出现养不起这一问题的话,家庭都不应做下生下孩子这一决定,对这些发展都受到限制的孩子而言,他们出生时命运就被决定了,未来他们将继承父母的贫苦、劳碌和恐惧。

而作为父母我们若是连孩子相对基础的发展都无法支撑,需要孩子中断自己的学业以维持家庭的温饱的话,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选择父母这一身份。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我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让过去的历史太过影响现代的认识,各种通货膨胀早已让物价来到一个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需要立足于现在的物价去分析各种开销,纠正自己于时代不符的判断,只有这也才能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