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系地产的带头大哥阳光城的A股时刻定格在了6月9日。

此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地位。

A股从此再无阳光城。

说实话,走到这一步并无意外。自2021年10月底爆发债务危机以来,阳光城一直风雨飘摇。尽管话事人林腾蛟四处奔走,但收效甚微。

尤其今年4月发布的2022年年报,归母净亏125亿元、债务逾期626亿元,诉讼缠身,触发股价一泻千里。

及至5月实控人吴洁因旗下公司历史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加之随后爆出的巨额违规担保,多种利空压垮了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

理性来看,确实在劫难逃,不过,最终走到这一步时,忆当年之辉煌,叹如今之荒凉,还是不免唏嘘感叹。

它是过去民营房企黄金时代的一个标本。

曾创造了销售规模神话,仅用了三个五年计划,便从2006年的2亿狂飙到2020年2180亿元。这样的纪录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它的陨落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2021年10月15日,阳光集团登顶福建第一大民企,超越生鲜超市帝国永辉集团,力压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半个月之内,庞大的商业帝国竟已摇摇欲坠。

在房地产行业,阳光城赫赫有名,标签是高增长的黑马,以明星职业经理人掌舵为传统,拥有一位以放权人设的话事人林腾蛟

林老板是一个充满传统人文思想、热爱国学的侨商,所作的商业决策又将福建商人的冒险家气质展露得淋漓尽致。

传说中,他在15岁时读了一本陈嘉庚传记,自此立志要做一个像陈嘉庚那样的成功商人。

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

大学时代的林老板摆地摊卖明星照、开录像厅、贸易行和小酒楼,忙得不亦乐乎,商业天赋暂露头角。

从这家不知名大学毕业之后,林腾蛟被分配到了一家国有进出口公司,每天喝茶看报过了个把月,就辞职远赴偶像发展事业的大本营新加坡留学。

1995年,学成归国的林腾蛟进入福州阳光控股集团工作,负责“阳光假日大酒店”项目的建设,彼时正值地产行业大潮初起。

次年在厦门开发首个项目“阳鸿新城”,在福州马尾创办了阳光国际学校,由此探索出了住宅开发和教育相结合的路径,跟彼时的碧桂园异曲同工。

阳光城的名字来源于1997年林腾蛟在福州开发地产与教育相结合的阳光城小区。

彼时的林腾蛟手中没有那么多资金,为了加快跑马圈地,他通过出让一部分利润,引入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实行利润捆绑垫资建设,开盘当日销售一空。

这是林腾蛟第一次运用杠杆模式运作的案例。从此这种杠杆模式深入骨髓,也成为以后阳光城攻城略地的成功秘笈。

2002年,阳光城借壳“石狮新发”上市。那一年,林腾蛟34岁。

应该说,对林腾蛟影响很大的是孙宏斌。

2004年初,彼时有媒体以“地产骇客”为题,第一次全面地报道了彼时以黑马姿势横空出世的孙宏斌和顺驰。

对这个地产业的挑战者,林腾蛟下了一番苦功潜心钻研。

在一次跟灶爷的深聊中,林腾蛟曾找找出此文展示,一眼望去,都是他划的线条,密密麻麻的标记。

从孙宏斌身上,他寻找到了地产快速做大的密码。彼时的地产造福神话也刺激着他的大脑。2005年10月,胡润发布了百富榜前百位的富豪中,房地产商占一半。

这让林腾蛟最终准备押注地产。彼时的阳光城尽管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教育、地产、国贸、酒店、科技等多元板块业务。不过,地产板块的主要局限于福建区域,销售规模不过2亿。

林腾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让灶爷印象深刻的是,在他福州的办公室,挂了一幅赵朴初的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阳光城的地产轨迹是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方式推进的。

2006年元旦,阳光城召开马堡战略研讨会,作出“聚焦地产”的决策。豪迈地提出了2010年地产板块销售100亿的目标,随后,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土地储备。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销售额只达成40亿。

不过,这并不妨碍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高调上马。2010年秋,阳光城在西安召开战略研讨会,提出2015年地产要实现500亿的目标,实施“万龙计划”,对标万科、龙湖,邀请优秀人才加盟。最终交卷时,销售数据完成了310亿元。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2012年陈凯、张海民等领衔加入。

接连两次都没有达成,林老板却越挫越勇,第三次的饼画得更大了。

2015年9月12号,上海西郊宾馆战略会议,制定了“181”目标:其中到2020年地产板块实现1000亿产值。随后以朱荣斌、吴建斌为首的精英团队集结。这一次只用了两年九个月就实现了。2017年9月21日,阳光城销售额突破千亿大关。

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让林腾蛟信心爆棚,他迫不及待制定了新的五年计划。

2017年秋,阳光城又开了战略务虚会,提出“天命计划”。到2022年,销售规模、利润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文化价值观等五项指标都要进入行业前五,并且有三项指标处于前三。

老板的目标、意志、决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性格和行为。

林腾蛟从不掩饰对规模的渴望。2012年以来,从坐上“直升机”的陈凯时代,到大力并购的张海民时代,及至全域发展的朱荣斌时代,这些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奋斗方向,均聚焦于林腾蛟的“行业前十”梦想。

乘着行业高周转、大扩张的东风,阳光城成就了一个奇迹。2021年,阳光城的行业排名高居行业第14。

朋友评价:林腾蛟做企业较为冲动,目的性强,当他觉得一件事有利可图,就会奋不顾身投进去,追求短期内出成果。

很多时候,偌大商业帝国的崩溃,导火索往往可能因为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转折点发生在2021三季报发布。

这份10月28日按期发布的三季报,阳光城做了18亿的拨备。

不同寻常的是,第二大股东泰康的两名董事投下了反对票。他们发难,要求管理层解释公司为何经营恶化。

在阳光城的管理层看来,鉴于三季度的销售压力很大,销售价格下跌了不少,这样的业绩表达更好,更真实的反映公司的情况。

本来,一份季度业绩报表,拨备多了少了,就是个说法,一个数据游戏而已。

对于泰康的反对票,灶王爷问过阳光城的朋友,事先难道没有沟通?尤其对部分项目计提跌价准备,计提数字庞大。

朋友说,当时忙于外部即将到期债券的筹措,管理层不够重视内部的问题,跟泰康沟通了,当时就不同意。泰康没想到业绩会下得这么快,加上之前战投不久,看好的操盘手朱荣斌就要走,感觉被骗了,态度也很坚决,商量不下来

不过管理认为计提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并且当时时间紧,阳光城是赶在最后一天压线发公告,方案来不及调整,必须发。

泰康是2020年引入的战投,21年是完整的第一年。达不到目标,泰康肯定心里不舒服。这么精明的公司,怎么投了一家公司,股价也在跌,业绩也在跌。股价跌是明着资本市场亏钱,业绩跌是对赌协议实现不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泰康的对赌协议实现不了了。还有一条潜在的暗线:

泰康进来,寄望和阳光城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最后发现根本合作不了。

原因是泰康作为保险公司,有很多的规定。要满足它的规则,后来合作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于是矛盾就此引爆了。

灶爷想起一个发生在行业内的同样戏剧化的故事。蓝光的债务危机,导火索是中国平安的一次“断粮草”。

蓝光在佛山的项目融资中,因为管理和沟通不及时,还款迟了10多天。彼时的债主中国平安不久前刚在华夏幸福暴雷身上吃了闷亏,计提损失高达182亿元,碰到蓝光的延迟还款,当机立断让旗下公司相继冻结了蓝光主要子公司的股权。

登上了中国平安的黑名单,由此在金融机构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蓝光就此彻底暴雷。

阳光城的剧本也惊人的相似。

茨威格说:这种命运攸关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在个人的一生及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出现的。

三季报被投反对票的当天,惠誉下调了阳光城的评级。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上演:业绩恶化,险资二股东投反对票,由此带来股票和债券价格断崖下跌,带来控股股东股票质押爆仓及被动抛售,反过来进一步加剧股债价格的杀跌。金融机构由此成路人,雨天撤伞的故事如影随形。

2021年12月21日,阳光城宣布一笔3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违约,正式拉开债务危机的序幕。

没有哪个商业帝国会因为一件小事就迅速走向衰落的,往往是很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正如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爆发,往往是无数必然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偶然地点燃了而已。

阳光城的危机,受到了行业大环境的拖累,也是自身长期不健康发展模式造成的,根源还在于林老板是通过资本运作完成产业布局的,对风险的评估滞后于对规模的追求。这让阳光城看起来更具赌性,也更机会主义导向。

从偏安一隅,到异军突起,从显赫一时,到债务围城,及至黯然退市,一代枭雄林腾蛟和他的阳光城导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它的退场谢幕,带走了一个民营房企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