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全球的科研人员来说,每年都有几个重要的时间段,例如每年年中的影响因子更新,每年年底的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榜单公布等等。针对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本期我们选其中的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研究发布,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旨在遴选全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遴选方法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文献计量学专家和数据科学家基于引文数据及其分析制定。统计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InCites平台上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高被引科学家”的绝对稀缺

除2018年新增跨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外,其余年份“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在全球范围内,2022年获得“高被引科学家”称号的仅有6,938名位,因此,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仍是科学研究人员“精英中的精英”。2017年,美国每万名研究人员仅有“高被引科学家”11人;2018年,中国每万名研究人员中仅有“高被引科学家”3人,日本每万名研究人员中只有“高被引科学家”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2014—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变化

其中,219人入选两个学科,28人入选三个学科,4人入选四个学科。跨学科领域入选者的成就在同行中具有广泛的跨学科影响力。总体而言,3981人次来自单个学科,3244人次来自跨学科领域,入选名单的总数为7225人次。

同时入选3个ESI学科的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入选4个ESI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5年中国内地入选人数中看:2022年公布的榜单中,中国内地位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仅1169人次;2021年,仅有935人次入选;2020年,仅有770人次;2019年,仅有636人次入选;2018年,仅有482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项数据来看,都表明着“高被引科学家”的极其稀缺,并且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核心资源。

“高被引”科学家在高校/机构的应用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绍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量,那么如何成为高被引科学家?成为高被引科学家的条件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参考科睿唯安官方给出的方法论,为大家解读一下。

如何成为高被引科学家?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根据近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统计每个ESI学科SCI或SSCI收录的Article 和 Review两种类型的论文,将每一年同一学科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高低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入选名单的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按照每一个ESI学科的高被引论文的篇数进行降序排列,计算每个学科中高被引论文作者的总数,根据普拉斯定律,选取排名在该总数的平方根之前的学者定义为高被引科学家。如果某学者的高被引论文分布在多个学科中,则对其在每个学科分别排名。

简单来讲,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最直接相关的也是最基础的条件——高被引论文。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高被引论文。这里我们简单的提一下概念,具体什么是高被引论文,如何成为高被引论文,以及距离高被引论文的差距(高被引阈值)等等所有相关问题都在这篇文章中

什么是高被引论文?

统计某一ESI学科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按照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

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条件和标准。

●每一个ESI学科中根据高被引论文数量对作者进行排序,并计算所有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总数(N)。

●每个学科中拟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为学科高被引论文作者总数的平方根(N的平方根)。

●增加候选人(如果学者的高被引论文数比学科高被引论文数阈值少1,但这些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能进入初步入选学者的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的前50%,则该学者也会作为候选人。)额外满足条件:该科学家的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要高于ESI对应学科被引频次全球前1%的学者被引频次阈值

例如:某学科今年高被引论文共有100位作者,那么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10(100的平方根)的科学家自然就是高被引科学家。而第10位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就是阈值,只要高被引论文数量在这个阈值之上的就是高被引科学家。如果你和这个阈值相差1篇高被引论文,这个时候就参考总被引频次了,位于前50%总被引频次中并满足额外条件,你就依然可以入选!

最后,获得高被引科学家称号后,可以在其官方主页获得个人完美简历。例如:高被引科学家等获奖记录、完整论文列表、同行评议及编委记录、主要合作网络、一作/通讯作者发文情况以及高被引科学家荣誉标识等等。

声明

本文信息内容仅仅是出于宣传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公众号内容不妥,或者有侵权之嫌,请先联系小编删除,万分感谢!

《高被引》为您提供

免费测评入选高被引论文差距,高被引论文变普通论文监控等

∎回复ESI学科名称(如:07农业科学、07工程学)获取小编预测版完整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