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汽车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发布了自然地理科普纪录片《海南岛有多神奇?》,以不同的视角探寻超级海岛的争锋史诗,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倡议大家一起“为地球降温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提到的“林冠之王”海南长臂猿,我想大家都比较陌生,但是《中国药用动物志》中记载着可以“滋补壮阳,祛风健骨,活血”的乌猿骨,大家可能有所耳闻,这种中药材在民间有着非常大的名气,据说用来泡酒酒色呈现出“琥珀色”,其功效传的神乎其神,是不是这全身乌黑的海南长臂猿就是因为“乌猿骨”而被疯狂偷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猿骨”另有其猴

“乌猿骨”另有其猴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岛的特有物种,属于长臂猿科,体重7-10公斤,身长40-50厘米,雌雌雄两性之间的毛色差异巨大,幼年的海南长臂猿全身金色,六个月之后就开始变成黑色,长到六七岁开始性成熟的时候,雌性的毛色会在1年多的时间里由黑色变成金黄或淡黄色,只在头顶有一撮黑毛,雄性则全身漆黑无色杂毛,顶多嘴角有几根白毛,完全可以称得上“乌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真正的“乌猿”另有其猴,它便是大名鼎鼎的黑叶猴,黑叶猴和海南长臂猿的体型差不多,还曾经是邻居,孩子生下来也都是金黄色的毛发,但黑叶猴发型留的是“莫西干头”,一撮黑毛立在头顶。

历史上,黑叶猴在中国的分布广阔,曾经见于广东、海南等地,数量也较多,可是随着各种原因,黑叶猴的栖息地缩小到广西自治区左江以西的地区及贵州省,而曾经与黑叶猴做过邻居海南长臂猿,则仅集中分布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头岭山上16平方公里的原始山地雨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不幸又幸运的海南长臂猿

即不幸又幸运的海南长臂猿

据资料记载,20世纪前中期,海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森林面积达86万公顷,海南长臂猿遍布海南岛澄迈、屯昌一线以南12个县区,数量达2000多只,而到了60年代中期,猿迹先后在6个县消失,等到1989年全面统计的时候,海南长臂猿种群被认为已经减少到4组21只,种群大多被隔离成岛状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偷猎,栖息地的急剧减少对海南长臂猿来说更为致命,由于海南人口增加、天然林保护不力等原因,至2008年,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仅剩下2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还包括大片的人工橡胶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别觉得只要有树林海南长臂猿就能生存,海南长臂猿习惯在高15米以上、直径20厘米以上的原始森林中生活,复杂的原始森林有五六层生态位,可以提供丰富的野果、嫩叶、花苞、小昆虫以及鸟蛋等多达100多种食物,像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根本不可能提供海南长臂猿的生存条件,加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后的近亲繁殖,后代孱弱多病的情况增多,这也直接导致了海南长臂猿濒临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研究人员的大力保护和精心照顾,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开始缓慢增加,目前已有5群33只,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全球负责人简·斯玛特介绍,在全球的20个长臂猿物种中,有19种的数量都在下降,目前只有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并缓慢增长。

结语

结语

至于“乌猿骨”,不管是黑叶猴还是海南长臂猿都是濒危物种,保护它们的同时也要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

其实这次比亚迪公司倡导的“为地球降温1℃”号召确实非常有意义,在社会责任这方面,至少比亚迪迈出了保护环境的这一步,这就是值得肯定的行为,等到大多数公司都在投身保护环境中去,那离全民保护环境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