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称惠山为“家山”,似由来已久。《诗经》上说:“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美言山水,古有成规,今有相因。这其间所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德”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惠山图》(乾隆年间绘制)

家山”一词早见于唐代。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钱起(公元722—780)曾在《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中说:“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钱起这首诗所讲述的是他的好友李栖桐经过数载的用功苦读后,终于考取功名,可以乘着漂亮的舟船衣锦还乡。在舟船停泊河汊边时,遥想故乡(诗中的“家山”指故乡)山边的杨柳树怕是和此处杨柳树一样碧绿了。中了功名的儿子准备孝奉父母,虽然身着儒衣,却像孩童一般流下了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惠山远景(曹风增 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凿于唐朝大历初的天下第二泉

李濬所作《惠山寺家山记》叙述的,乃是其父李绅早前曾求学于惠山寺,后入李錡幕府,因不满李錡谋叛而被下狱,待李錡被诛后李绅获释,而返无锡惠山寺读书。也就是说,惠山和惠山寺乃是其父亲生前求学问道的地方,故称之“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山寺

不止是唐朝,在宋朝也有以家山追述先人行谊的。宋朝梅尧臣在《读汉书梅子真传》中说:“子真实吾祖,耿介仕炎汉。权臣始擅朝,忠良被涂炭。辇下莫敢言,上书陈治乱。是时卿大夫,曾不负愧汗。其文信雄深,烂然今可玩。危言识祸机,灭迹思汗漫。一朝弃妻子,龙性宁羁绊。九江传神僊,会稽隐廛閈。旧市越溪阴,家山镜湖畔。唯余千载名,抚卷一长叹。”据《汉书》所载,梅福在王凤持权秉、王莽专政之时,上书无门而弃官不做,归隐山林。有人说他抛弃妻子儿女,去了九江;有人说他成了神仙;又有人说他在会稽郡已改名换姓。梅尧臣此诗祖述其梅家姓渊源,由梅福一脉相传而来。诗中说的“家山镜湖”,即是今天浙江省绍兴的镜湖。

除了以“家山”来赋、比、兴,表彰先人行谊外,家山一语还似与道山相近,或由道山演进而来。最早把文人聚集的地方以道山相称的,记载在《后汉书·窦融列传第十三》中,“(窦)章字伯向。少好学,有文章,与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荐。……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邓)康遂荐(窦)章入东观为校书朗。”唐朝的章怀太子李贤说:“老子为守臧史,复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后来人们多颂儒林、文苑为道山。宋朝张耒《答林学士启》载:“揽辔按行,窾窦已解,已进登於卿棘,复宜入於道山。”清朝朱彝尊亦言:“道山槖笔入,粉署含香趋。”

以家山、道山比拟先贤学问道德,还有另一层文化的含义,则是中国人历来崇敬山川的宗教意味。因中华文化由农耕文明逐渐演进而来,故对山、岳、风、水、雷、雨这些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都十分崇敬。据蒲慕州先生考证:“根据甲骨文献,商代统治阶级的宗教信仰形态是所谓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信仰中,‘帝’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其下有王室先祖及山、岳、风、水、雷、雨等自然神祗,他们共同控制了人间祸福。”这也就是历代皇朝有祭祀山川的习惯、每座山上必有山神庙的由来。后来,亦有人将逝去的有学问之人称为道山。宋朝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世传端明(即苏轼)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人间邪?”

从山岳之神到魂归道山、从家山锦绣至名胜古迹,这一脉络实与中国依山据水建城有莫大的关系。作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把城市建立在山水处,有经济交通上的便利,有军事防御上的考量。而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不同时代的大儒先贤与文人墨客在山水间的行吟,则赋予了山川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文化特色。一人既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便常常于山水间思今追昔,陶冶自己的心灵;离故土、远他邦、客居异地,则念念不忘家乡山水与故土故人。《易经》上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重土敦厚源于农耕文明的天性使然。江山社稷四字,字字与土相连,有土,生命才能滋润,安土才能敦厚,才能表现出仁德之爱。朱熹说:“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忘其济物之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故其相为表里如此。”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称惠山为锦绣家山,想必亦含此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大池及远处的惠山(曹风增 摄)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跃,安徽五河人,曾服务于军队政治工作部门,并获全军新闻奖、中国新闻奖。而立之年卸甲归田,在地方政府工作。闲暇之余,长期从事历史学术研究,并致力于钱穆学术思想的探寻。相关研究文章被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儒家网》等媒体刊登转载。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交流,相关论文被收录文集。两度受邀参加江南文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