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临床上接诊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就会增多。6月28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姜家园、萨家湾、迈皋桥三个院区同步举行了“红医先锋” 义诊活动。专家在义诊现场提醒大家,炎炎夏季,尽量避免过度贪凉和不洁饮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避免在最热最闷的时候出门,而且出门时要准备好急救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观瀛

“听说今天熊主任在现场义诊,我一大早就来了。”60岁的梅先生6月初做肠镜检查发现有两个息肉,医生建议切除,但是他心脏不好,有心率失常情况,担心麻醉有风险,今天特地找熊主任来看看。熊主任看了他的肠镜报告和心电图等检查单,建议他先吃药让心脏情况得到改善,然后再进行息肉的切除。

“今天来义诊的病人主要有以前有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还有一些有肠道息肉的病人来预约检查治疗;另外还有不少腹痛腹泻的病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熊观瀛介绍,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大多数腹痛腹泻的病人是因为贪凉或不洁饮食造成的。对于一些急性肠胃的病人,治疗以后就没啥问题了 ,但是也有一些病人,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就会经常出现反复的腹痛腹泻。

炎炎夏季,如何在消暑的情况下,保护好我们的肠胃呢?熊观瀛建议,平常空调温度尽量不要太低,最好是26℃,如果是老人的话,根据不同情况,温度可以再调高一点,在空调房里,最好在腹部盖一些保暖的东西。另外,胃肠道功能比较弱的病人,尽量少吃冷饮和隔夜的剩饭剩菜。

“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贪凉,暴饮暴食,运动以后,避免喝冰饮料和啤酒,这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熊观瀛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舒舒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朱舒舒介绍,一般来讲,大家认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但其实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夏季,温度在35℃以上,温度每升高1℃,心血管病人发病率就增加17%。另外,据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夏季夜间温度每升高1℃,心血管病人死亡率就增加3%—4%,因此夏季也是心血管病人的高发季节。

为什么夏季会出现诱发心血管疾病呢?朱舒舒解释说,这是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人体为了散热,就会增加心率,而这其实是对病人不好的。随着夏天排汗的增加,人的体液会浓缩,也会导致血液的浓缩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形成血栓。此外,夏天人从外面出门回家,喜欢立刻到空调房里,高温到低温的变化,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和痉挛,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增多。

如何安全度夏呢?朱舒舒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无论你有没有心血管疾病,都要做好对自己的防护,比如避免在一天中最热、最闷的时候出门。第二,对于户外工作者,就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比如准备好1—2升的水壶,在里面的温开水里加上糖和盐,相当于自己配置的糖盐水,保证在户外出汗过多的时候,及时补充电解质。另外,在户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尽量到阴凉的地方纳凉。第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尽量少出门,及时补充电解质,出门的时候要准备好急救药,比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一旦出现了胸痛、胸闷等不适情况发生,及时服用急救药,如果仍然不能缓解症状,就要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三个院区的义诊活动是一个学习和贯彻主题教育的惠民举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办主任赵玲介绍,此次义诊专家阵容强大,三个院区一共有33 个专科 74 位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把脉健康。“考虑到一些病人需要检查,才能复诊的需求,我们还开通了绿色通道,病人不用跑来跑去,直接找医生就可以开检查单。”

通讯员 陈艳萍 张酥 现代快报+记者 任红娟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