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秘密》特邀作者:朱瑾

崇贤靠近半山杭钢,杭钢人对崇贤人的印象是慢悠悠的,但心态超好,按今天的话说,佛系。举个例子吧,以前有辆车从杭钢经崇贤,开到塘栖去的,今天叫532路,刚开始叫32路。崇贤女人会坐这辆公交来杭钢卖菜,等到回去的时候,非最后一刻不上车,挑着菜担子,远远地用崇贤话喊:伯坦伯坦,阿辣前慢来。用杭州话说:坦坦交,坦坦交,我们慢慢交来。有时候售票员熟了,会和司机说,等等。有时候遇到售票员心情不好,或者挤不上了,看到大担小担来了,就急忙关了车门,说开车,公交一溜烟地跑了。卖菜的崇贤女人也不恼,坐在扁担上擦擦汗,接受周围人善意的嘲笑,自己也笑了起来:等下一班车来。

▲20世纪80年代杭州老交通图上的32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杭州老交通图上的32路

所以崇贤人一直是坦,和慢的。不只女人,男人也是。我父亲的世交黄伯伯叙山一家就住在崇贤。他开了一辈子车,从部队的军车到后来牛奶公司的大客车,永远开得很慢,小心行得万年船,印象中没出过哪怕一次小事故,现在八十岁了,还不时地开着电瓶三轮车在崇贤街上转悠。

▲慢慢来。崇贤生活场景 插画@朱小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来。崇贤生活场景 插画@朱小贱

崇贤也不是没有快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崇贤的社办企业开始慢热起来,出现了崇贤老板的现象级群体,在崇贤纺织机械厂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开纺机,女人们在家织丝绸,男人骑个摩托到市场上去卖,全国各地的轻纺城都是崇贤人出去做的生意,以崇贤临平为代表的纺机家纺撑起了全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是崇贤的高光时刻。黄伯伯周围的亲戚都进了崇杭崇钢崇电等各种大厂,发达了,到了2000年左右,这些崇贤老板又一夜之间解甲归田了,按黄伯伯说法,又回到田地里去了。

崇贤重新慢了下来,一度成了“一个成功绕过地铁规划的区域”。但正因如此,以低洼地著称的崇贤又成了杭州房产的低洼地带,比临平近,房价要低一万左右,靠近半山,甚至城里人都到崇贤来淘房子了,所以,崇贤如同河泥地里的荸荠、茨菇、莲藕、茭白又开始萌芽生长,城市化虽然慢了一拍,还是如火如荼地大干快上了,新崇贤人第一次大量涌入这块主城与临平之间的陌生地带。

刚刚这两天,大运河科创城启动了崇贤单元的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南至拱墅区界,西至京杭大运河,北至绕城高速,涉及面积7.22平方公里,崇贤这个区域已经坐上大运河保护开发的快车,即将让世人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沾驾桥西面的大运河崇贤港 摄影@李盛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沾驾桥西面的大运河崇贤港 摄影@李盛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崇贤人,什么能代表这个地方?首先会说,沾驾桥、鸭兰村、独山,这都是西面靠近大运河的三处地方。大运河到了崇贤这里是最宽的,如同一个肚子坦荡出来了。当地乡贤陆云松在《运河散居》里写道:京杭大运河,一泻千里。在千年古镇轻轻拐了一个弯,便急匆匆地流进小巧玲珑的崇贤。南运河犹如一条银色的腰带,紧紧缠住临平大地,而流过崇贤的那一段,正是贴“肚脐”处最宽最夺目的那一段。

传说乾隆下江南到了这里,逛了一下独山,杭州西湖有座孤山,乾隆的行宫就在上面,独山和孤山一样,都是一座小山,在崇贤地图上就是一个小突起,像是大红袍荸荠的头,等乾隆从独山上回来的时候,皇帝的銮驾已经沾了污泥,差点就走不了了,所以那个地方就有了一座沾驾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山,又名“金鳌山”。传说古都杭州曾有“孤寡鳏独”四座小山,独即是指崇贤的独山。独山鹭飞也是这里的独有景色。 摄影@停香

沾驾桥看似不起眼,东西跨卧东港之上,然而用材之优良,构造之精致考究,远非其他石桥可比。桥洞两侧石柱镌有对联:北往南来,均沾利济;水将山绕,税驾凭临。桥楣横批“居驾”二字。

我想如果乾隆不“居驾”,估计两脚肯定会沾上厚厚一层泥。这也是崇贤人跑不快的原因:崇贤人一年四季感觉两脚都有泥的。因为崇贤的河泥养人,最有名的就是三家村莲藕,大红袍荸荠,还有茨菇茭白,都是要去泥里淘的东西。所以崇贤有句最有名的老话:老酒不坏肚,河泥不坏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沾驾桥 摄影@裘洪春、李蓓敏

前村种藕的少,都集中在西面的三家村。清光绪《唐栖志》就有记载:藕粉者,屑藕汁为之,他处多伪,掺真赝各半,唯唐栖三家村业此者以藕贱不必假他物为之也。明清时期,三家村藕粉借助大运河远销苏州、上海、南京、北京,《随园食单》《陶庵梦忆》及《杭州府志》均有记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杭,品尝了三家村藕粉,赞不绝口,吃了又拿,作为礼物带回国。随后访华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周总理也让他带了两盒回去。让总理作为国礼送人的三家村藕粉到底好在哪?当地的行家说,三家村藕粉开水一泡成糊状,如果不及时吃,十五分钟就变汤汁,不像别的藕粉会结成块,这就是区别所在。正是因为这样的品牌效应,1999年11月,三家村青年农民沈洪奎,毅然出资三十万,买下“三家村”藕粉注册商标,成为轰动崇贤甚至浙江省的大事件。

▲旧时三家村荷塘 摄影@章胜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三家村荷塘 摄影@章胜贤

崇贤沾驾桥一带出产的荸荠,以其个大、质脆、汁多、味甜、无渣而闻名。立春前挖取的荸荠,全身通红,色泽艳丽,故名大红袍荸荠,是传统特产。大红袍荸荠果菜兼用、生熟皆宜。大饥荒时期,崇贤人以荸荠代粮,度过难关;上世纪70年代,杭州罐头厂选用大红袍荸荠生产的“清水马蹄”,成为中国出口美国的第一种农产品。

黄伯伯在家门口种荸荠,大队里有五六十亩地,他们家有一亩多地,以前荸荠卖给供销社,一百斤十来块钱,茨菇稍稍贵一点,十五块,一户人家种这两样,也就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常年在家务农的黄妈妈说,每年夏日,田畈里收割了早稻,就开始排(种)荸荠了,荸荠和茨菇都是差不多五月初育种,六月长出绿色芽苗,放在竹箕里,七月底排下,过了十月以后就可以收了,一直能够收到第二年的春天。冬天最冷的时候到水塘里去踩,冻死人,不过价格也最高。茭白分秋春两季,八月秋茭,割掉一茬以后,春天养蚕宝宝时又长出蚕茭来了。

▲崇贤荸荠、茨菇、茭白、莲藕 供图@崇贤街道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荸荠、茨菇、茭白、莲藕 供图@崇贤街道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茭白、采菱、大安村顺丰祥咸鸭蛋 摄影@谢伟洪

1958年的一天,正当黄伯伯从地里挖荸荠回来,两腿烂污泥,当年的余杭县长吴广清到家里来动员他当兵,说你个子小,可是身体好,说不定能当空军在天上开大飞机呢。那一年和黄伯伯去参军的一共有15个崇贤小伙,黄伯伯直到今天还记得六十五年前他去城里当兵的路线:从前村到崇贤集合,再去沾桥也就是沾驾桥,到俞泾渡今天崇贤港这个位置,上了运河船,去杭州市委党校待了三天,直接去江西当兵了。黄伯伯说,自己当兵倒不是被县长说的大飞机打动,而是为了国家大事能够懂得多一些,前途会比挖荸荠要好一点。

黄伯伯从江西到桐庐709厂修军车,认识了附近坞泥口村的我奶奶,说自己儿子也在杭州,奶奶肯定以为杭州也是和坞泥口村一样大的地方,结果黄伯伯一听,半山杭钢和崇贤村确实就像两个村子一样挨着,就来找我父亲做了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家村渡口,旧时村民每日从此处摆渡往返家中与荷塘之间,三家村的莲藕通过这里运出去,不少人也坐船来买藕粉和茭白等农产品。 摄影@章胜贤

退伍以后黄伯伯到了半山脚下的牛奶公司当了大客司机,每天接送公司员工城里上下班,终于成功跳出农门,成了一个城里人。不过他的家还在崇贤,放假的时候,他就骑车四十分钟,从公司回家。据他回忆,改革开放之前,崇贤还是不通车的,车子到石塘就没路了,得靠自行车和船才能在崇贤各个村里行走。所以离公路最远的沾驾桥成了洼地里的洼地,崇贤最穷的地方。

黄伯伯和黄妈妈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叫骨沙墩,原来是一沙墩,行走较滑,村里人叫滑沙墩,当地人“滑”念成“骨”,后来就叫骨沙墩了。结婚以后,他们搬到离骨沙墩不远的前村,据说是崇贤最早的集市,清康熙《杭州府志》就有记载:前村市在艮山门外西北十五里。得名比崇贤早得多,崇贤村的名字,据1961年余杭县民政科《关于公社名称调查报告》记载,1935年崇英乡与南贤乡合并时从二乡中各抽一字称崇贤乡。可见崇贤慢是有历史渊源的,得名都非常晚。

▲现在的前村 摄影@停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前村 摄影@停香

我印象里的前村好像是崇贤的比较靠前的村子。532路经过杭钢电炉分厂,石塘,就转到前村了,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浜兜野荡,水面开阔,不远处宣杭铁路高架桥贴边而过,黄伯伯和他的弟弟贴隔壁住,都是两层两进的农民房子,前面有很大一块水泥空地,当作晒谷场,我冬天就喜欢在那里坐着小竹榻椅子眯着眼睛晒太阳。黄伯伯退休以后,赶上新农村建设,浜兜成了公园,黄伯伯在那里扫扫地,一天五十块钱,还能锻炼锻炼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伯伯的弟弟黄叙良比他小六岁,他的儿子也就是黄伯伯的侄子黄林松1987、88年的时候做了崇贤热电厂的生产厂长,把老爸也招进去一起做,不只自己的侄子,自己的舅佬也就是黄妈妈的弟弟何志祥也做了崇贤钢铁厂的副厂长,同时还是崇贤水泥厂、砖瓦厂和电扇厂的厂长,崇贤老板的时代开始了。谁能想到,常年泡在河泥里的崇贤人能率先制造出红极一时的K84织机,在土围子里能办起有相当规模的钢铁厂,能经营十几层甚至几十层楼高的大酒店?换了过去,哪怕在这样的豪华酒家的台阶上坐一下,泥脚子的乡下人也要被赶走的。改革开放,让崇贤人赢得了尊严。编辑过《崇贤老板》一书的李晨初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是:艰苦创业,造福乡梓,乐善好施,为富亦仁。

▲80年代时的崇贤养鸭场 摄影@谢伟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时的崇贤养鸭场 摄影@谢伟洪

崇贤老板,带头大哥当属“纺机厂的老俞”。在崇贤,从种田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企业老板的数以千计,可名字能够和企业连在一起的屈指可数,俞庆法可谓是名至实归。老俞是怎么想到做纺机的?据说七十年代末,他搭一辆蚕茧车去杭州,发现蚕丝积压严重,说为什么不生产绸缎?那可是要凭票买的紧俏商品啊。一问原因:纺织机械跟不上。部队复员还乡的老俞当即就拍板做纺机,带领崇贤农机厂的46名职工,开始摸索中国乡镇企业之路。

1986年,崇纺净利突破500万大关,进入九十年代,改名崇杭机械集团公司,下属12家企业,资产过亿。杭州人对崇纺的了解始于当年杭州城站斜对面的红楼屋顶上起的崇杭织机的巨大广告牌,费用相当于厂里100名职工一年的工资;当不少企业厂长还没弄懂“营销”是什么的时候,俞庆法就把销售K74织机的广告,打进了《解放日报》;在经过厂门口的532路公交车上,统统刷上了“要买崇杭牌织机跟我来”的广告语。虽然在营销上舍得投入,老俞自己却仍然保持了崇贤农民的本色。早些年,在向阳村通往崇贤纺织机厂的公路上,常常会遇见骑车比别人快三分的老俞,七十年代农村少有自行车,崇贤人羡慕他能骑上自行车;八十年代大家都有了自行车,老俞成了千万富翁,崇贤人佩服他仍然骑车上班;九十年代初,崇贤老板们都以轿车代步,崇贤人发现老俞还是骑车,就有点不理解了;直到他不再担任董事长,退下来了,新的董事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才有了平生第一辆自己的轿车。

▲以敢闯敢拼为精神特质的“崇贤老板”,也是崇贤的一块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敢闯敢拼为精神特质的“崇贤老板”,也是崇贤的一块金字招牌

1993年初冬,老俞去山东参加全国纺机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一路回访几家用户。期间老俞家有事找他,发电报、打电话都无法联系上他,他也不往家里打电话,回来后才知道,老俞所到之处,住的都是没有电话的旅店。

对自己这么抠门的老俞,对别人却是情深义重。在第二代纺机K74全铁丝织机问世之际,厂里的功臣俞根希老师傅去世了,老俞痛哭之后,沿用乡俗,用最庄重的仪式,将俞师傅葬在高高的凤凰山上,面向崇贤纺机厂,要让俞师傅天天看到纺机厂的发展壮大,对师傅的遗孀,每月寄生活费,逢年过年,老俞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时间去城里看望。老俞在做,崇贤人在看,俞师傅过世后,一批又一批的好师傅都争相前来厂里工作。

黄伯伯自己的女婿也进了崇贤纺织机厂,是女婿姐夫吴桂祥介绍他通过考试进去的。黄伯伯说崇贤纺织机厂前身是70年代的五七农机修配厂,是为农民服务的,做铁耙等农具,所以有冲板机等设备,后来就做纺机了,这真能算是一种“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纺织及布艺公司 摄影@谢伟洪

吴桂祥说1986年他刚进纺织机厂,拿八九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厂里最高可以拿到230块,到2002年出来时,工资已经到2300块一月了。纺机厂当年有五百职工,多是本地人,但进厂条件也不低,起码高中毕业,还要通过厂里的考试,吴桂祥是退伍军人,曾经立过三等功,当时一共三十多个人报考,也就挑了他一个。崇纺起来之后,一度与萧山鲁冠球的万向节集团齐名。崇贤当地向阳村、沾桥村忽喇喇起来一片作坊纺机企业,三五个人搭个伙,搞几台铸件装配上轴承,去湖南买回废铁,回炉就开始做纺机了,简单,要求低,市场大,一下子都赚到了钱,哪像崇纺的K74和K84完全是靠省油技术打遍天下无敌手。

回想起崇贤老板的时代,吴桂祥和黄伯伯认为市场是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什么都缺,市场太大了,做什么都火。和钢材一样紧俏的水泥砖瓦不用说,八十年代中期,连家电都是要排队买的,所以舅佬何志祥的电风扇厂的电扇一直卖到过内蒙和新疆等边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崇贤境内的“杭钢”电炉分厂在建工地掠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崇贤境内的“杭钢”电炉分厂在建工地掠影。

同样是何志祥所在的崇贤钢铁厂,采购废铁料做钢丝、无缝钢管、螺纹钢,满足了乡镇企业和老百姓造房的需要,按理说浙江最大的钢铁厂杭钢就在旁边,崇钢拿什么跟人家比?关键在于杭钢钢材太紧俏,没条子根本批不出来,客户在杭钢没拿到货,说不定就有人介绍到崇钢来采购了。

崇钢的当家人张志高,1984年3月出任崇贤轧钢厂筹建小组责任人,感到农民办钢厂,实在是件天大的难事。于是专程去四川一家大厂请了两位退休的钢铁元老,不到一个月,占地40亩的设计图就绘在了钢板纸上;一年后钢厂投产,1986年就有了115万的年利润。当年3月,为解决坯料吃不饱,生产影响的问题,张志高决定办一个炼钢分厂,自己收废铁,电炉炼钢,这事儿需要上千万的投资。

正好4月8日,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厉德馨来崇贤考察乡镇工业,张志高就早早候在镇政府的接待室里,等书记镇长汇报告一段落,他一个空档进去,把自己想办炼钢分厂缺口资金的情况告诉了厉书记。厉书记当场表示可以帮助牵线搭桥,找合作伙伴。书记回杭第三天就找到市经委领导,让他们解决崇钢的资金问题,市经委会同专家在崇钢考察后,很快落实了市工业经营公司与崇钢联办炼钢分厂的事宜,于6月25日签订合同。7月3日《杭州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市委领导当红娘,城乡联建炼钢厂”的新闻。一年后的7月,3吨炼钢电炉正式投产,年产钢锭1.2万吨;1992年,又上5吨电炉一只,年产5万吨,1993年,崇钢获利超过500万,进入当时区一级企业行列。到了2007年,崇钢实现销售16.4亿,工业产值11.4亿。

▲崇贤钢厂 摄影@谢伟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钢厂 摄影@谢伟洪

身价过亿的张志高,在崇贤人眼里,是一个没有派头的大老板。有人说他是崇贤老板里的大哥大,他摆摆手说,哪里哪里,最多是一个小弟弟,办了一家有点顺手的私营钢铁企业而已。见你不信,他还会把崇钢和崇贤比,20年前,崇贤工业产值过亿,崇钢产值过千万,占了十分之一;2006年,崇贤突破一百亿了,崇钢十亿,还是十分之一;可谓是水涨船高,所以不值得夸耀。

张老板虽然做人低调,2003年12月,崇钢以6380万元拍得临平君临宾馆的事,确实吓了当地人一跳。拍卖细则规定,一月内付清全款,否则1000万首付作罚款处理。临近年关,银根收紧,贷款无门,哪里去筹这么多钱?大家都为张老板捏一把汗,谁知张老板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地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如同三国孔明草船借箭,一周之后,崇钢集团账户上,五百万、一千万都打了进来……

不只张志高买下临平大厦,还有陆文龙买下余杭大厦,唐永乐买下了新阳光,当年临平最高的三幢楼都曾被崇贤老板收入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杭大运河边的崇贤港。2008年,崇贤港建成开港,成为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也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大的内河港口。摄影@阮晓、周佳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伯伯慢了一拍,没做成崇贤老板,他和黄妈妈如今住在北秀向阳苑南区17楼高的安置房里,第一次告别了田间地头的生活,这么多年,为了写这篇稿子,我才知道黄妈妈名字叫何子山,黄伯伯黄叙山,加上独山,在我心目中,就是崇贤三座可爱可敬的小山。

黄伯伯的土地是2020年被征用的,和崇贤新城的建设有关。2011年,崇贤街道启动了崇贤新城开发建设。崇贤新城规划用地面积38平方公里,打造一个集旅游、居住、商业、文化、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和谐社区,首期启动7.1平方公里,包括绕城以南区块的6.61平方公里。

▲从绕城高速附近南望半山 摄影@停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绕城高速附近南望半山 摄影@停香

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崇贤新城绕城南区域已经基本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商贸流通业为辅的现代新都市。区域内大大小小住宅小区已交付几十个,规划和在建的还有近数十个,入住人口预计十几万。商业综合体、公共交通、道路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一应俱全,基本满足了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各类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鸭兰村,曾因村内河道纵横,被称为“只有鸭子才能游进来的地方”。这里也曾是原杭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摄影@章胜贤

▲现在的鸭兰村,大运河就在它的身边流过。 摄影@停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鸭兰村,大运河就在它的身边流过。 摄影@停香

然而,在崇贤新城绕城南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崇贤街道绕城高速以北却一直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城市化开发,目前,这些区域内依然保留了大量村落、基础工业生产厂房。2021年,临平区正式成立“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崇贤街道全境纳入大运河科创城规划范围,绕城北迎来全面大开发时代。

2021年10月,临平区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总整治面积约257万平方米,涉及塘栖、运河、东湖、崇贤四个镇街,建设内容包括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硬件”,也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软件”。

▲临平国土空间规划结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平国土空间规划结构图
▲崇贤作为大运河新城的北延区域,也和其相互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作为大运河新城的北延区域,也和其相互赋能。

全长29公里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其中郊野段分崇贤塘栖段、东湖运河段两个项目实施。

崇贤段自南向北,沿运河将分别形成水岸崇园、四维春晓、三家河渡、运河藕遇、古亭官漾、鸭兰星火等六大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科创城产业这一块,目前重点聚焦“一桥一墩”。“一桥”是崇贤的陆家桥,“一墩”是塘栖的张家墩。

“布局上,崇贤板块和塘栖板块不一样。塘栖有深厚文化底蕴,崇贤相对来说更紧缺一些。所以塘栖板块更倾向于以数字化文化和文化数字化的‘新两化融合’为核心,构建涵盖数字影视、数字文创、数字娱乐联创园。而崇贤板块重点聚焦科创,往专精特新的方向走。”临平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运动公园(疏港大道南侧),它与崇贤城市公园(绕城高速两侧)同为临平区大运河文化带(崇贤段)一期工程的两大项目。

就在最近,崇贤绕城北11平方公里,核心区5平方公里规划招标文件出台;大运河科创城崇贤15号线土建项目正式启动,之前没赶上趟的崇贤人终于等到了城市发展的“下一班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城市公园位于绕城高速南的公园休憩区,是整个城市公园的核心区域。此区域根据现有厂房和水系,将打造为漕运文化主体公园,共设有12个景点,包含了水岸广场、彩幡广场两座广场,和一座漕运文化馆,以及围绕公园中心水系建设的儿童乐园、载舟亭、邀月廊等景点。

▲崇贤城市公园位于绕城高速北侧的公交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城市公园位于绕城高速北侧的公交码头

黄伯伯家儿女有出息,女儿伟红姐88年塘栖中学高中毕业,到崇贤一小做了代课老师,后来一步一个脚印,湘湖师范分校再读,考教师证到副高职称,现在是学校的副校长;儿子伟东和我同龄,是我的发小,当年我们一起复习,我考上了大学,他考上了警校,警校毕业从普通交警做起,后来做到中队指导员,现在是副大队长了。这就是典型的崇贤人作派,没有背景,也不拼爹,慢慢做,深耕穊种,靠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新城向阳路与崇文街花海,近日这里迎来新规划,将建造崇贤首个地铁上盖商业综合体(集商业Mall+风情金街+城市客厅+文体中心于一体的区域超复合XOD商业综合体),并将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15号线崇杭街站地下直接连通。摄影@黄克勤

▲崇贤新城卧龙浜公园 摄影@黄克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贤新城卧龙浜公园 摄影@黄克勤

伟红姐有一次和小学生们说崇贤,38.62平方公里,地图上,西边一个大块,东边一个小块,中间通过运河路相连,像是一棵带着树根泥巴的树。西边运河过来的六条河道:鸭兰港、前村港、北庄港、石前港、沿山港和新桥港就像是树冠,旁边的拱康路、崇杭街、龙腾街等道路好比树枝,这棵树还真像崇贤人脚带泥巴的样子,只不过现在这棵树放倒在一边,像是植树节等待培土的那些小树苗,还没种下去,等到种下去了,必定会有根深叶茂的一天,崇贤,拼的是后劲,拼的是慢慢生长的力量。

▲如树一般的崇贤 插画@朱小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树一般的崇贤 插画@朱小贱

参考文献:

[1]《崇贤文化丛书:运河散语》

[2] 《崇贤文化丛书:漫步家园》

[3]《崇贤文化丛书:崇贤记忆》

[4]《崇贤文化丛书:民间拾艺》

[5]《崇贤文化丛书:爱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