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阵阵,古柏千丛,在北京西郊的八宝山公墓,安葬着我们国家已故领导人、革命烈士,以及为国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士。

在这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墓,上面简朴的没有姓名、没有照片,也缺少事迹简介,只刻着24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

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

这里安葬的是我国第三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

李先念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年少从军,转战千里,被毛主席赞誉为“英雄少年”“不下马的将军”。全国解放后,他曾经拒绝赴京出任要职,结果却因为毛主席一句话而慨然上任,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历任国家主席等四个正国级职务,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拥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少从军,战功赫赫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出生于湖北红安,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名,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两大主力部队: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

少年时代的李先念家境贫穷,在经历了旧社会的残酷压榨后,年仅17岁的李先念毅然投身农民运动,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18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加入红军后担任红四军团政委,参与和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李先念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优点,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极端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红军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的战争,使我党涌现出一大批军政皆通、能征惯战的高级将领。1933年7月,李先念担任红三十军政委,在整个四方面军的军级干部中,年仅24岁的他最年少有为。

长征中,最先迎接到毛主席的就是红三十军的先遣队,这是李先念第一次见到敬仰已久的毛主席,内心十分激动。

毛主席很关心川西地区的形势和民生,询问了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以及李先念对下一步行动的建议,很多想法跟毛主席不谋而合。

在深入交谈后,毛主席得知眼前这位年轻的军政委只有26岁,赞许地说:“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咱们是相见恨晚喽!”两军会合后,李先念又担任先锋,打开了中央北上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凯旋归。

在西路军南下失败的时候,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翻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穿越杳无人烟的戈壁滩,最后只剩下几百人到达新疆,辗转返回了延安。

对此,毛主席曾评价说:“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延安抗大学习的李先念被紧急约谈,总政治部想让他去八路军当营长,李先念一开始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虽说红军整编后由于编制压缩,以前的军级干部普遍降为师一级干部,但从军级到营级,相当于数级天崭,这要是换了一个人早就闹开了,可李先念什么都没有做,此时的他一心渴望着上战场杀鬼子,哪怕让他当一个普通战士他都心甘情愿。

不过,李先念最终没有去八路军当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