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有可为,农业也大有作为,而科技则是开启农业新天地的“金钥匙”。作为农业大区的平谷,依托北京强大的科技优势,正在加快打造农业中关村,一批涉农头部企业加速聚集,种业创新实现突破,描绘出农业科技创新的北京新图景。

聚焦高精尖,北京百姓的餐桌将“上新”。今年5月,北京市宣布“农业中关村”总体架构基本形成,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总部功能实验室和三个示范园,其核心承载区在京郊平谷。农业中关村的主战场在峪口镇,这个镇是曾以传统农业为主,拥有许多接连成片的耕地,如今在科技加持下新鲜品种不断涌现。番茄、西洋梨、维纳斯黄金苹果等新品种出现在智慧果园,果园里“黑科技”当家;奶业示范园已完成建设,纯种荷斯坦奶牛即将入栏,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即将投入使用;高科技农园、育种基地散落在平谷全域;在科技支撑下,未来将有更多美味健康的食材端上百姓餐桌。

聚集高精尖,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北京耕种面积少,“小京郊”供应“大都市”面临巨大挑战,建设农业中关村成为北京破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北京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涉农领域科研机构200余家,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为建设农业中关村提供了强大资源动力。经过三年多探索,平谷已经构建起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金三角”创新生态系统,让科研、转化和生产成为一体。目前,京瓦中心已成功孵化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有十余个应用性项目在孵化中。建成85个博士农场,已引进荞麦、旱稻、中草药、鲜食玉米、叶菜类蔬菜、食用菌等620份种质资源,优异生菜、五彩茄子、中药材生态种植等100余项成果得到市场认可,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已然矗立。

平谷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农业中关村建设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平谷区拥有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自主研发蛋鸡“京”系列和肉鸡“沃德”系列品种,蛋鸡“京”系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沃德188”填补白羽肉鸡品种空白;玉米、小麦、大豆、种猪等生产性能国内领先……以科技创新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平谷正在加快农业中关村建设,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