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伟,河南省酒文化专委会主任,河南省省直书协常务理事)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其书法楷书和行书成就最大,世称"颜筋柳骨。

其书丹的碑版和墓志皆为楷书,据不完全统计其篆书迄今发现有八处。墓志盖上有四通,为其早期所作,皆为悬针篆。在碑额有四通。书体有明显变化。笔法有悬针有玉箸篆,为其中晚期所作。盖因自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与李阳冰等交游颇繁,受其玉箸篆影响,颜氏碑版,多为李阳冰玉著篆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块是自署730年刻的《臧怀亮墓志铭》,墓志盖有颜真卿自书九个悬针篆字体:大唐故臧府君志铭。此墓志于1985年咸阳三原县出土。是颜真卿21岁时所作。图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块是自署于741年刻的《王琳墓志》,于2003年洛阳龙门出土。墓志盖上有颜真卿自书悬针篆九个字:大唐故赵郡君墓志铭。为颜真卿32岁洛阳为母守墓时所作。图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块是自署于747年任监察御史时刻的《罗婉顺墓志》,于2020西安出土。墓志盖上有颜真卿自书十六个悬针篆字体: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图③

此墓志是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迹真品。从此墓志看,相比颜真卿代表时期的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38岁时的颜真卿书风少了些雄浑,却多了些瘦硬秀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块是自署于749 年任监察御史时刻的《郭虚已墓志》,于1997年洛阳偃师出土。墓志盖上有颜真卿自书十六个悬针篆字: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为颜真卿40岁时所作。图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块是于自署754年任平原郡太守时立的《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颜子碑。碑阳额为其篆书,有颜真卿自书十二个篆字: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碑额为其颜真卿隶书。碑在山东陵县。为其45岁时所作。图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块是《臧怀恪碑 》书于大历七年772年。碑额有颜真卿自书悬针篆九个字:唐故东莞臧公神道碑。此碑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碑现存西安碑林。为颜真卿63岁时撰文并书。时任湖州刺史。图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块是《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原碑现坐落在邢台信都区东户中学院。正中阴文篆书“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是颜真卿65岁任抚州刺史上柱国时书写。图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块《殷夫人碑》,大历十二年(777年)立。颜真卿68岁任湖州刺史为其姑母颜真定写的。原碑在洛阳玉虚观,毁于抗战中,现在仅有拓本可看高190厘米。四面环刻,篆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图⑧

由以上遗石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颜真卿篆书继承传统,功底深厚。他于733年通过国子监考试。经过太学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可以看出其篆书字体多为悬针小篆,源于教材《说文》和《三体石经》,字型传统、端正而典雅,书写熟练、流畅而富于变化。

其深层原因是除了自己非常好学以外,主要是其有深厚的家学传统。颜真卿出身名门,其祖辈中有许多人精研经史训诂,在书法上也颇负盛名。颜真卿在《草篆帖》中谓:“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颜真卿自然深受影响,对篆籀古法从小受到训练。其母殷氏家族也是书法世家,颜真卿丧父后寄居在那里,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其篆隶楷行四体皆善,这与他童年时代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有很大关系。

其二,颜真卿篆书创作重视学习,与时俱进。其前期四通墓志和《臧怀恪碑 》皆为标准悬针篆,但各有区别。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写的越来越畅展圆润,尤其是《郭虚已墓志》和《臧怀恪碑 》上的悬针篆书突显了线条瘦劲飘逸,下垂笔划上粗下细,出笔悬针露锋。结构上紧下松,上收下放,疏密对比变化等艺术特点,反映了其书法精进而高超的艺术水平。

而《东方朔画赞碑》以及后期《宋璟碑》和《殷夫人碑》就明显和前期悬针篆书风格有别,带有悬针篆向玉箸篆过渡的特点,如线条趋于厚重,粗细相对均匀,下垂之笔粗细变化不大,有自然出锋的,有圆收的,也有露锋悬针的。原因是盛唐后期他和李阳冰交往甚密,受到李阳冰玉箸篆书影响所致。甚至有些碑额请阳冰亲题,如《颜家庙碑》。

盛唐时期篆书主流书风就是悬针篆,因为当时小篆的教材皆为悬针篆。唐随隋制,国子监设有六学。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书学开设的专业课教材是《石经》、《说文》和《字林》三种,还要辅修其他书法类的课程。《石经》三体书(楷书、行书、草书)学习3年;《说文》2年;《字林》1年。

根据目前资料可见的三体《石经》残片,唐《说文》木字旁残纸里面的小篆皆为悬针篆。自唐大历年后国子监少丞李阳冰刊正《说文》笔法,并在国子监、太学和社会推广,对篆书世风转变影响很大,纷纷效仿学习。后唐徐锴评价为"今之为字学者,也多从阳冰之新义,所谓贵耳贱目也"

其三,颜真卿学以致用,创新书风。用篆籀笔法,开创厚重丰腴的楷行书风之先河。颜真卿前期楷书受到二王书风和初唐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瘦硬书风影响,寄人篱下个人特色不明显。这种书风在玄宗继位后发生了质变。

朱关田先生在《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精辟地指出:“盛中唐,唐玄宗推重隶书,宽博华丽,一改翰苑旧习,影响所及,行、楷、篆、草,适时应变,齐趋厚硕,终于境界大开,各成规矩,茂逸圆劲,而为盛唐气象。”颜真卿当时推陈出新,力主创新,提出了“变通适怀”,开新风之先河。行之以篆籀笔意,用丰腴雄厚之书风,气象正大,充分彰显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如楷书《东方朔画赞碑》,行书《告自身书》《祭侄文稿》等。颜体这种书风流传近1200多年不衰,影响至今并成为我们当下社会学习书法的主流教材。

其四是颜真卿重视理论,善于总结。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用中锋的篆书用笔比喻总结为"屋漏痕"。即在起笔、转折和收笔处均藏锋于内。用笔如如“屋漏痕”,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

年青时颜真卿两次来洛阳向张旭求教学习书法,并及时记录和理论总结,著述了名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法论述,正文除去前后序记,只剩十二句短问答,里边涉及用锋、发力、节奏、布白、取势等,这十二小段可以详尽用笔之妙的经典之作。

唐代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记录了颜真卿关于篆籀笔法最高境界"屋漏痕"的阐述: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颜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最能体现颜书成熟以后的典型风格。而《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也最能代表他那“屋漏痕”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朱关田: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

陈洪武 |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书法导报》 20220427

孙伟艺术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