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一百年前的哈尔滨,你会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主要街道上的店铺,有80%都是犹太人开的。
即便我们现在去哈尔滨旅游,在这座颇具俄式风格的城市里,也会发现很多与犹太人相关的历史遗迹。那问题就出现了,当初生活在哈尔滨的犹太人,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据统计在1917年到1923年间,共有约12000名犹太人居住在哈尔滨。当时的这些犹太人,主要来自于我们北边的邻居俄国。
19 世纪末,沙皇政府掀起了疯狂的反犹浪潮。俄国境内的犹太人在居住、财产、经商等领域受到诸多限制。以居住权为例,在俄国各民族中,只有犹太人无权自由选择居住地。不经沙皇政府的允许,他们不能随意定居在某个地方,只能居住在特别指定的区域内,这些地方被称作“犹太人固定居住区”。
受到居住权的制约,犹太人的很多业务在俄国都不能够开展,例如:鱼类加工、矿山采掘、贵金属的采掘加工……俄国的犹太手工业者,也只能出售自己生产的制品。他们如果倒卖其他人生产的手工制品,就要受到沙皇政府的惩罚。种种不平等的待遇,迫使犹太人不得不重新寻找生存发展空间。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莫斯科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沙俄由此获得了在中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修筑并经营中东铁路的授权。1897 年,沙俄政府成立了中国东方铁路公司,开始修筑中东铁路,大批俄国工程师、工人、士兵、商人和职员陆续来到中国东北,为中东铁路提供轨道原料、食品、布匹及大量附属品。
为了进一步控制我国东北地区,沙俄政府积极鼓励犹太人移居中国东北,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移民到哈尔滨的犹太人,可以享受到与俄国公民同等的公平待遇,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无限制的商业权力和进入没有限额的学校。从这时起,一批批犹太人开始逃离俄国,怀着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远东处女地的淘金热情来到哈尔滨定居。
1905 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战败 ,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危机, 并最终爆发了1905 年的俄国革命。为了推卸战争责任,沙皇政府煽动俄国民众的反犹情绪,将战败的原因归结为美国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日本人的经济支持,从而引发了国内新一轮的反犹浪潮。俄国的反犹分子伪造了 《锡安贤达议事录》,其中虚构了一个犹太人欲消灭基督教,建立由犹太人统治世界的秘密计划。受此谣言蛊惑,俄国境内数百个城市都发生了迫害乃至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数万犹太人被杀害。
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俄国贵族、资产阶级以及白军部队逃离俄国。各种苏俄的敌对势力需要寻找替罪羊来掩盖真实目的,将苏俄犹太人视为一切社会弊端和灾难的源头。从 1918 年起,反犹风暴又一次在俄罗斯大地上肆虐,在乌克兰 、西伯利亚 、白俄罗斯和远东等地,犹太人都相继遭到了外国干涉军和白军的肆意侮辱,甚至是血腥屠杀。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列宁曾倡导民族平等政策,犹太人一度在苏俄获得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但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开始,俄国境内又出现了反犹主义苗头,所有犹太宗教学校被关闭,宗教书籍被禁止出版,一些犹太人办的刊物和出版社被关停,犹太剧院和其他一些机构被捣毁,又一次给犹太人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选择离开俄国。
当时哈尔滨的开放与包容,是近代中国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俄语和汉语,是当时哈尔滨主要的两种语言。生活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主体,就是俄国人或俄国公民,语言与文化环境的相似性,使后来移民到这里的犹太人迅速地融入了这里。哈尔滨在饮食文化、生活休闲方式、体育运动、宗教等方面均深受俄罗斯风俗习惯的影响。大量餐厅、咖啡屋、商铺、电影院、剧院、赛马场、教堂等在哈尔滨纷纷涌现,满足了犹太侨民生活、社交和消费需要。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货亭不但卖中文报纸,还有《霞光报》《真理报》《消息报》《哈尔滨公报》《新生活报》《前进报》等俄文报纸,深受犹太侨民们的欢迎。中东铁路管理局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上,还积极提供各方面支持。他们邀请欧洲一流的演员、歌手、音乐家来哈尔滨举办歌剧、芭蕾舞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犹太侨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在当时哈尔滨主要街道上,80% 的生意都是犹太人的。斯基德尔斯基、葛瓦里斯基、卡巴尔金、索斯金、德里金、卡甘、齐克曼、卡斯普等犹太人,在哈尔滨创建了银行、商场、保险公司、啤酒厂、卷烟厂、高级宾馆等等,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商业智慧,成为哈尔滨早期金融业、工商业的奠基人及哈尔滨最早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哈尔滨著名的马迭尔旅店,是由法籍犹太人加斯普于 1913 年创建的。该建筑为巴洛克风格的欧式三层楼房(现址在道里区中央大街 129 号)马迭尔旅店设有高级房间 66 个,还有饭店、跳舞厅、电影院、理发处、汽车室等。
但好景不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俄系法西斯党,在日本警宪势力的支持下,对哈尔滨犹太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如绑架犹太富商或家属,打碎犹太会堂的玻璃,殴打犹太领袖等,因此遭到了国内外正义舆论的一致谴责,日本警宪当局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此前后,一部分犹太富商加入欧美国籍以寻求保护。
对于生活在伪满的犹太人,日本人最初实行的是经济压制政策,破坏了犹太人商业活动的特殊条件,抑制了他们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欧洲新爆发战争的影响及伪满经济统制政策的加强,使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感到前途无望,他们有的移居美国,有的南下天津及上海,有的干脆回了苏联。据1940年前日方的资料统计,哈尔滨当时的犹太人仅剩约2800人。
后来日本犹太专家安江仙弘大佐 (时任驻大连特务机关长) ,考虑到犹太人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及与世界犹太财团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政界犹太人的关系,建议当局采取利用犹太人的政策,以接纳欧洲被德国法西斯迫害的犹太难民为条件,换取美国犹太财团的捐款及投资,得到了授权。为了妆点门面,日方扼止了哈尔滨白俄反犹行动不仅停止了对伪满犹太人的政治迫害。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与美国已不可能交好,伪满的犹太人便遭到了冷落。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攻入哈尔滨,哈尔滨犹太社区领袖考夫曼被押解回苏联,他的罪名是反苏和与日寇勾结,具体的指控是从事间谍活动和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因此被判了 25 年徒刑。哈尔滨犹太社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犹太人纷纷离去。
1947年6月底,苏联政府作出决策,准许旅居中国的犹太人返回苏联。但有许多犹太人辗转去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新中国成立后,犹太侨民仍持续外迁,犹太社区已逐步瓦解。1950-1952年出境者达2000人,至1953年末,哈尔滨只剩453名犹太人。到了1959年时,在哈尔滨犹太人就只剩下了130人。1963年,犹太中心教堂关闭,同年11月犹太宗教公会关闭。至此,犹太社区在哈尔滨长达60多年的历史,也正式宣告了结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