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乾隆年间,在西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震动清廷朝野的重大军事危机,这还是清廷自“和通泊之败”后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史称“黑水营之围”。而在这次战争中,清军八旗军队里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被包围的满清八旗士兵们,被断粮到都不得不吃人肉的地步了,其士气竟然还能坚持不衰,面对敌人来袭还能敢战,究其原因,竟然和说书人以及他所说的书籍有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面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

在乾隆年间,由于一直以来的用兵和用计,清廷终于覆灭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头大患——准噶尔汗国,清廷历经三代皇帝,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才彻底解决了强横一时的准噶尔人,这让乾隆皇帝非常开心,乐呵呵的将其作为自己十全武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解决准噶尔人后,他随手释放的两个人质却在之后给他和他的帝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在准噶尔汗国强盛的时候,天山南部地区的“回部”也就叶尔羌汗国也归属于其统治,准噶尔人在占领回部以后,将其首领玛哈木特和其两个儿子波罗尼都(也称布拉呢敦)、霍占集都抓到手里作为人质,以此来控制回部。

多年来,回部人民被准噶尔人压榨的很是凄苦,当清军击败准噶尔人后,乾隆皇帝恩准释放了被囚多年的波罗尼都和霍占集,还特意派兵送波罗尼都回叶尔羌,让他仍旧统率旧部,留霍占集在伊犁,掌管回部事务,这便是后来的大、小和卓(“和卓”二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圣人的子孙”)。

可以说,乾隆皇帝对波罗尼都和霍占集是有大恩的,可是这两位大、小和卓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小和卓,当他们的实力变得强大以后,就开始野心勃勃,不想再成为乾隆的臣子,反而想要变成第二个准噶尔汗国。小和卓在库车打出了“巴图尔汗国”的旗号,自称“巴图尔汗”,与已经统一西域的清政府决裂,在其谋划下,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回部杀害清军副都统阿敏道,正式发动叛乱。

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等地先后卷入。对此,乾隆皇帝当然不能忍了,当即调兵前往回疆镇压叛乱。

只是由于对回部的战斗力认知不够,对当地情况也不了解的缘故,致使打败准噶尔人以后变得目中无人的乾隆轻敌冒进了。

乾隆皇帝选用的将领也不是啥能人,率领优势兵力还解决不了回部叛乱,最后气得乾隆下旨严惩前线诸将,还将延误战机的军队主将拉回北京论罪,然后换定边将军兆惠为主将,再次攻打大、小和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为了快速解决叛乱问题,乾隆皇帝催促的很急,兆惠也不想像自己的前任一样,被拉回北京论罪砍头,只能轻兵冒进叶尔羌城,希望搞一次突然而猛烈的袭击,拿下回部的“都城”打垮敌人。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兆惠带领四千余八旗精锐从乌什出发,穿越戈壁一千五百多里,于十月初进至离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附近准备动手时。

却发现叛军首领小和卓早有准备,叶尔羌城已经完成了堡垒化,里面藏有大量粮草,守军更是有两万多人。叶尔羌周长十余里,城门十二座。叛军还在清军必经的城东五里处,挖沟筑台、以为屏障,坚壁清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来都来了,不打一打那不是白来了吗?

于是在兆惠的指挥下,八旗迅速开战。

兆惠派出左、右两兵,抢占了城东土台,控制进出要道。十月初六日,东、西、北三座城门中冲出数百名骑兵,两军交战,和卓兵三战全部失败,于是退回城中固守。

起初清军的行动还比较顺利,那个时候的八旗将士经过多场战争锤炼,战斗力保持的还可以,但敌人太多了,使得清军根本无法快速破城,而且很快他们长途奔袭孤军深入的坏处就体现出来了,他们的粮草和武器补给很快就不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攻城战都不是什么容易事,很多时候攻方都是靠着数倍于守军的人数和充足的物资供给取胜的,可惜这两样,叶尔羌城下的八旗军一个也不具备。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军各支部队开始向叶尔羌城聚集,虽然八旗军打得还不错,斩获不少,但却渐渐的从攻势转为了守势,被叛军包围在了黑水营中。

所谓的黑水营,就是八旗军在叶尔羌城东四十里外水草之地扎下的营盘,由于靠近的河水名为“黑水”(喀喇苏河),故而取名“黑水营”(也称黑水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发现自己被包围后,清军主将兆惠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连忙召集部下准备突出重围,但是已经准备好的大、小和卓怎么会放过清军呢?

在双方的数次战斗当中,清军伤亡惨重,连折数名大将,如领队大臣高天喜、大学士鄂尔泰的次子鄂实、一等公策楞之子特通额等,皆在此战中殉国。并且领军大将兆惠在战场上也是险象环生,脸上和小腿负伤,一度坐骑中枪倒毙,易马再战又被刺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突围不出去,八旗军们只能坚守黑水营,等待救援,而这一等就是三个月之久!清军从十月初开始,一直坚持到次年的正月,在天寒地冻和物资匮乏里,整整坚守了三个多月,甚至敌人还一度在上游决河想要灌营,但清军还是抗住了敌军多次暴打和断粮,士气竟然还维持的相当稳固,堪称军事奇迹。

无法想象清军竟然能够坚持如此之久!毕竟清军是真的断粮了,一度在天寒地冻里被逼得都吃人肉充饥了,这样的军队竟然还能坚持如此之久而不崩溃,这不是军事奇迹什么是军事奇迹?这要是按照一般的军事情况,军队早就崩八百回了,哪还能在重围之中和敌军打得有来有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对这场战争的细节感兴趣,想要研究出清军士气不崩的原因。

而究其原因人们发现,清军黑水营之围之所以士气不衰,固然有战斗力强悍,士兵精干,将军能干,以及在挖水渠的时候,意外挖出以前维吾尔族人民为了防止准噶尔贵族抢劫而窖藏的一些粮食的影响,但其中却还有一个对被围清军士兵来说最大的激励源,那便是八旗军中的随军艺人和他所说的《全本说岳》,其对清军士兵士气的增幅堪称是“大杀器”。

在坚守的日子里,在每一个饥肠辘辘的日子里,八旗士兵们不论军阶,每天都要听随军艺人说《全本说岳》,最搞笑的是,在《全本说岳》里面,出身满族(前身是女真人)的八旗士兵们,最喜欢听的就是岳飞暴打金兀术的段落,每次艺人一说到这段,那便是全场叫好,士气为之不衰。

满族出身的八旗士兵们一点也不觉得岳爷爷打自家祖宗有什么不对,岳飞打金兀术越狠他们越高兴,恨不得化身为岳飞帐下听命的背嵬军,留得身前身后名。

对于这些被围在黑水营中的八旗兵来说,他们是真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了,《全本说岳》太对他们胃口了,全军上下都是岳飞的粉丝,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

最终靠着《全本说岳》的精神加持,黑水营在敌人的团团包围和猛烈进攻当中撑到了友军的解围。

面对这样一支孤军,乾隆皇帝大加赞赏,后来还授予兆惠一等武毅谋勇公,加赏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其他将士和殉国诸将也得到了极优的抚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