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美本放榜,少数人的喜悦掩盖不了大多数人的寞落。以藤校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名校录取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包括Top30乃至TOP50大学在内的录取率逐年下滑。前两年踮起脚尖也许有机会录取西北大学、JHU或康奈尔的孩子,如今或许只能考虑USC或塔夫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放榜后,留学机构的公众号和顾问的朋友圈大都是“史上最难申请季,藤校录取大满贯”等类似的文章、录取邮件或聊天截图,看起来好像录取一片大好,大部分却是一两个孩子刷出来的榜单,更有不少留学机构内部给学生分层,所以,别轻易相信机构的榜单,大部分都是忽悠,目的就是为了招生。机构别有用心地制造一种现实与梦想相交的魔幻错觉,让家长在两个平行时空里穿梭。

美本申请的“剧场效应”由此形成:每位申请者想要得到不错的成绩,就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入名校越来越卷。那些凤毛麟角的顶尖学霸,可以横扫一众顶尖名校录取,不少孩子还手握好几枚藤校录取以及3-5枚前20录取,但更多的普通孩子折戟沉沙,沦为陪跑。幸运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的录取结果都不如预期。

经常看到,在头部学校排名年级前10%的优秀学生,原本录取Top30美国大学十拿九稳,却因为不甘心,想要在ED阶段试试运气,冲刺一所远高于自己实力的名校,结果自然是被拒。美本现在的申请趋势是,如果放弃了ED上岸的机会,RD阶段再回头来选择TOP30大学保底,可能会惨遭“全聚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情况是,美本申请从孩子所在高中学校的内部就开始卷了。比如,去年北实验几乎每个学生都申请了UCB,但最终仅录取了6人(今年只有4人,4除以160,录取率可想而知);某上海国际学校竟有多达60-70名学生ED都申请了康奈尔,殊不知,康奈尔每年给同一所学校最多也就发放2-3枚Offer,即便它是最慷慨的藤校。

很多家长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些家长开始对孩子参与的活动守口如瓶,不透露任何信息;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选择的机构或顾问格外谨慎,担心“泄密”;有的家长在语培或者竞赛机构遇到一位好老师,马上告诉孩子不能分享给其他同学,因为他们都是未来美本申请的直接竞争者;更有甚者,有些家长避开学校花重金请名校教授辅助孩子做科研或者直接将教授的科研成果,包装给孩子......

朋友圈看到的ED成功上岸的孩子,大部分都庆幸自己不用参与RD阶段的激烈竞争。虽然也偶尔会有ED申请纽约大学被拒,但是RD却录取了UCLA的学生,但这只是极少数情况。大概率的情况是,如果孩子ED没有上岸,RD并不会录取到更好的学校。而且,在未来的5-6年,想要ED阶段录取美国TOP30大学将会变得更难,ED与RD的录取率的差距正在无限缩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今年我梳理的录取结果来看,无论在藤校、TOP10还是在Top30学校的录取上,美高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美高孩子的GPA成绩和标化考试优异,他大概率录取的学校会在Top30以内。美高学生在活动、阅读、写作以及人文素养背景方面的优势,更容易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

学术成绩,永远是美本申请最关键的因素。2023-2024及以后申请季的孩子不要掉以轻心,学术这个硬性条件,永远美本申请是最基础的门槛。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校内GPA和其他学术成绩。在美本申请中,锦上添花的课外活动、竞赛、社团等,远不如学术成绩更重要。永远不要去相信哪些所谓“低分高录”的极端案例,只不过是机构为了“彰显”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

如何打破美本内卷?最佳的捷径是走个性化路线,找到孩子的独特性,鼓励孩子做一个有趣的人。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都不相同,这就是孩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建议家长和机构顾问多花时间(而不是去钻研所谓的申请理念和制定所谓的规划路线,我一直信奉没有规划即是规划)真正去挖掘孩子身上的特长和兴趣,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爱好,一个亮点,比如运动、绘画、唱歌、摄影,爬山,探索大自然等等,如果孩子坚持了很长时间,有一定的积累和收获,并从中迸发出思考,就胜过盲目跟风去做一些同质性的活动和花一大堆钱请教授做的科研项目。

美本申请的内卷,不仅体现在申请人数的激增,广撒网式地申请多达15-20所学校(不包含UC),程序化的活动、竞赛、夏校、科研项目,更多的高分标化成绩,还体现在千篇一律的申请文书。

美国顶尖大学要寻找的是兴趣广泛且有独特经历及才能的学生,而学生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学到并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兴趣、经历和才能,并将这些经历描述在文书里,就是最真诚、最能打动招生官的文书。这些活动经历会也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并学到不少对终生都有价值的软技能,而这远比进入常春藤要更重要。

大家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留学机构并不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学生的情况决定了美本申请的上限和下限,留学机构的作用是在这个区间里面努力帮助孩子够到上限。在申请季到来之前,孩子的情况已经基本上决定了录取结果的80%-90%。任何机构的作用都是帮助孩子少走一点弯路,避免一些常规性的错误,让他尽可能不丢失本来能够进入的最高梯队大学的机会。所以,特别厌烦某些机构把自己的作用无限夸大,好像所有的名校录取榜单都是自己的功劳一样。

我们的学校和留学机构也应该反思,不能为了获得更多榜单而鼓励孩子密集申请。美本内卷加剧的结果,是申请一年比一年难。

无论多么内卷的美本申请之路,最终都是孩子作为掌舵者,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美本申请,还有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

以此文作为对今年美本申请季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