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雄市子午镇按照“深挖地域文化、加快产村融合、促动文旅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宜居宜业示范、留住古韵乡愁”的思路,融合以口夸古韵特色,培树“五”字文明新风培根铸魂,助力以口夸村区域经济发展、古村落特色旅游村目的地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以口夸古村焕发新活力,农民看到生活的新希望,农村找到发展的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奏乐“育”新风。突出一个辐射中心,引领风尚、教化育人,以以口夸文化大院为辐射,深挖豆腐坊、榨油坊、转糖店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何家杨家祠堂和汝兴寺为代表宗祠文化、花灯文化农耕文化、剪纸及艺术品制作的工艺文化、接待中心、古院落、向天坟、大照壁等建筑古迹文化、书画文化、民间故事为主的民俗文化、名木古树文化9项文化,切实留住一方乡韵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树两个文化品牌,围绕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发展,聚焦“花灯、诗歌”发展主线,打造《出彩乡村》《诗歌情缘》等优秀花灯剧目,引领骠川花灯传承发展;以“帕男诗歌小院”“以口农民诗社”“诗词巷道”为载体,以主题诗会、主题诗词创作、诗歌分享会等形式,彰显诗歌兴盛的文化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巷道风情风貌,以老物件、人文老照片、诗词歌赋、彝绣文化等为题材,打造文化大院、大巷口展示墙,提升建设以口古牌坊至大巷口沿线20个点位,潜移默化,成风化俗、教化育人,切实焕发古村新活力。活化利用非遗文物,适时对向天坟、何家祠堂、李家祠堂、四合五天井旧院保护利用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建队伍“展”新风。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四大主题、“谁来抓、抓什么、显什么”等问题,在“特色化、常态化、普惠化”“传思想、树新风、除陋习”上下功夫,立足优势资源,组建红扇子花灯队、狮子队、左脚舞队、洞经音乐队、小挎包服务队、广场舞队6支队伍搭建以口夸文化大院乡村舞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适时开展常态化倡树文明新风惠民演出,做好新形势下凝聚人心、培根铸魂工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发展共识。近年来,共开展花灯传承培训14场次486人次、开展花灯演出113场次,观众达12147人次;有省级花灯戏传承人1人、州级花灯戏传承人1人、市级花灯戏传承人6人、市级剪纸工艺传承人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建示范“树”新风。把庭院文化根植到“美丽庭院”创建中,围绕以口大牌坊至村委会、大巷口至大照壁两个路段,发动以口夸154户农户参与示范创建,全力打造一大批“庭院美、居室雅、厨房洁、厕所净、家风正”的五美家庭,进一步打造提升以口夸古村人居环境,实现院内、院外干净整洁,引导古村居民共建美丽环境、共享美好家园,彰显五星最美庭院文化。通过验收评星定级,共评出五星户10户、四星户7户、三星户21户,挂牌“美丽庭院示范户”38户,兑现奖补资金10万元。让农家小院实现“庭院美、居室雅、厨房净、厕所洁、物品序”,焕发文化脉动新气息,推进乡村文明、村容整洁,为打造美丽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环境“美”新风。积极探索古村特色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抓实环境小切口,因地制宜取“良材”,展现村庄特色,拓宽民生大空间。围绕“村风村貌”提升,以多一点“就地取材”,少一点“花钱购买”;多一点“乡土气息”,少一点“城市味道”;多一点“文明新风”,少一点“陈规陋习”;多一点“文明新风”,少一点“陈规陋习”“三多三少”来美化家园,强化人居环境示范建设,将村民闲置的石块、水缸、旧木料、轮胎、菜箩、炊具、犁耙等资源作为建设美丽古村的“良材”,留住村庄韵味,让诗歌小镇、美丽乡村内生气质、外敛颜值,绽放芳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治理“靓”新风。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有机融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养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确保爱国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实施“红黑榜”制度,通过“红榜”表扬先进、树立典型,“黑榜”鞭策后进、传导压力,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积极向上新风尚,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2021年3月,以口夸村荣获云南省卫生村荣誉,2021年7月以口村被列为楚雄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2022年以口村被命名为楚雄州“诗歌艺术小镇”“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楚雄市文明村创建,2023年成功申报云南省“艺术家第二居所”。

彭桂花摄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