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名女知青主动下乡到北大荒,10年后她又放弃返城机会,留下来做农民。可当丈夫得知她父亲的身份后,震惊了。

19岁的黄丽萍来到北大荒知青。她对北大荒一无所知,来这里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增长阅历。

然而,一下车黄丽萍就感到错愕。她在宁波长大,那里气候温润,相比之下,北大荒的干燥和刺骨的寒风让她傻眼了。

黄丽萍没有带够厚衣服,刚一下车就被寒风冻得紧紧攥住衣物。其他的知青也纷纷喊着:“太冷了!我要回宁波!”

然而,既然来到了这里,黄丽萍知道没有回头的路可走。她告诉那些抱怨的知青们:“我们下乡是为了历练,不是为了享受。是环境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环境。”

黄丽萍并不是马上就适应北大荒的环境,但她觉得既然决定来这里,就应该完成自己的任务。

知青们被安排在泥巴房子里住宿,黄丽萍看着这样的住处感到心酸。她并不是觉得自己的住处不好,而是意识到北大荒的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如此艰苦,她感到自己过得太好,没有见识到其他地方的苦难。

黄丽萍刚搬进宿舍,一开始很难适应寒冷的天气,房间四处透风,她经常半夜被冻醒。由于水土不服,她刚到就生病了,期间只能独自在宿舍休息,而其他的知青开始下乡工作。

过了几天,黄丽萍病刚好就开始下地干活。她温柔善良,说话和气,手巧灵活,许多村里的姑娘都喜欢向她请教如何织毛衣。

一次闲聊中,有个嫂子建议她在当地找个家庭,她说:“这样你就有人照顾了,生病的时候也有人照料你。”

黄丽萍起初并没有在意,但随后对方介绍的一个小伙子连续来找她,黄丽萍渐渐被他吸引。

这位小伙并不是当地人,也是1960年派来北大荒的知青。他受过几年的教育,言行举止与众不同,和黄丽萍志趣相投。

两人结婚时,黄丽萍听说他家境贫寒,她没有索要任何贵重礼物,只是拿了结婚证,就这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黄丽萍不怕贫穷的日子,那个时代的每家每户都住着泥草房,她只希望能和他一起建立一个家庭。

尽管黄丽萍身体不好,但她非常勤快。一进门就忙忙碌碌,她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让婆婆感激不已,常常握着她的手动情地落泪。这让黄丽萍更加心疼她。

婚后,尽管生活艰辛,但夫妻俩还算幸福。随着黄丽萍生下女儿,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

因此,黄丽萍决定带着孩子和丈夫回家看望父母。

经过劳累的舟车之旅,黄丽萍终于踏上了宁波的土地,她从小生长的地方。然而,令黄丽萍的丈夫震惊的是,他的岳父竟然是黄思深将军。

按理说,黄丽萍有条件回来找一份好工作,但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北大荒辛勤劳作。

看到这一幕,黄父没有多言,只是将女儿一家迎进家中,一起享用团圆饭。两天后,黄丽萍带着丈夫和女儿离开。

在车上,黄丽萍的丈夫终于问出心中的疑惑,即为何她不向岳父求助。

对此,黄丽萍淡淡回答道:“自小以来,因为父亲的身份,我们姐妹从未受到任何特殊待遇,我怎么能让父亲为难呢?”

到了1977年,许多知青渐渐年长,找不到返城的机会,于是决定在当地结婚,留在北大荒。然而,1978年返城政策一出,许多人后悔莫及。

为了离开艰苦的北大荒,大家纷纷想办法。有人说自己的父母病了需要照顾,有人找医生说自己身体不适合待在北大荒……

许多人为了顺利返城,不惜离婚或假离婚,也有人默不作声地丢下孩子和配偶,分开返城。

此时,黄丽萍也收到了家人的来信,说她的父亲黄思深将军又出来参加工作了。

黄丽萍本来可以写信向父亲求助,也许她就能回城了。宁波的条件远比北大荒优越,气候也是她喜欢的。但黄丽萍迟迟没有开口。

她知道父亲不愿为了他们而向组织提出要求。黄丽萍也不想让父亲为难。

父亲对她的决定没有反对,也从未主动提出让黄丽萍回城。

黄丽萍说:“在父亲的眼里,住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能过上正直坦荡的生活,能自食其力就是为国家做出贡献。”

黄丽萍和丈夫回到北大荒后,决心留在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地方。

从那时起,黄丽萍就留在了北大荒。幸运的是,幸福并不遥不可及,后来北大荒因为新的发展而不再贫穷,成为全国闻名的北大仓。如今,黄丽萍一家人幸福美满,儿孙绕膝。

黄丽萍在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下,不畏严寒,勇往直前,她选择与丈夫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不计较贫穷和物质。

这都源于父亲的为人处世,以及从小对她的教育,塑造了她的坚韧和无私的品质,家风的力量在她的人生选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