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与天气一同升温的,还有苏州高新区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

6月16日,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医药研发服务领域龙头企业徕博科,在苏州高新区启用医药研发创新基地,为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采集配套产品服务;次日,全球最大的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之一精鼎医药,又在苏州高新区启用中国区首个临床试验供应链运营中心,为医药企业开发新药提供配套服务。

好项目就像好“燃料”,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依托全国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天时”,把握地处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交汇点的“地利”,凭借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做大产业的“人和”,苏州高新区正抢抓机遇、踩满油门,推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朝着“千亿级”加速飞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好项目落到好地方

端午假期刚过,走进苏州高新区ESR产业园,精鼎医药崭新的厂房已“火力全开”启动运转,不远处的徕博科同样忙碌。这两家几乎同时“开张”的企业,不仅是亲密的邻居,还有着极其相似的属性——都是全球知名的CRO企业,创新和服务能力都十分顶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高新区科创局副局长王苏良告诉记者,CRO即合同研究组织,指的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采用合同形式给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公司与机构,是药物研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精鼎医药为例,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前200种药品中,由该企业参与研发的就有95%。“CRO具有专业化和高效率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研发效率,因此这也是苏州高新区做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必需的一块‘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取来这些项目落户其实并不容易。“起初,精鼎医药决定要选址建设中国区首个临床试验供应链运营中心时,苏州高新区就面临着与多家开发区同台‘打擂’的挑战。”浒墅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寅杰回忆,招商团队一边上门反复做工作争取,一边邀请对方实地考察产业园区。载体的国际化、高品质,以及团队的决心、诚心和恒心,最终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从最初的会面到最终的决策,我们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专业的答复,国际化的新厂房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也完全满足要求,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扩大服务范围。”落户的这段经历,让精鼎医药高级副总裁、亚太区企业战略负责人兼中国区负责人郑唯玲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徕博科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心实验室总裁戴文森看来,苏州高新区良好的产业生态也是吸引项目落户的重要因素。辖区集聚了超1000家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相关企业、百家院所平台,为业务拓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未来,我们还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增资加码,提升基地产能。”戴文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世界领先的眼科领域平台型创新药公司拨云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启用,打造眼科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平台总部;4月,博锐创合总部与研发中心项目签约落户,聚焦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领域,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核素药物创新企业……今年以来,企业投出的一枚枚信任票,让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升温。

从“产业园”到“生态圈”

近期产业的不断升温,其实是苏州高新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催生的结果。仔细梳理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脉络,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入驻和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的建立,无疑是里程碑事件。产业园在吸引鱼跃医疗、美康生物、乐普医疗、恒瑞医疗等产业项目的同时,还引进了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一批院所和公共平台配套,拉开了产业发展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园成功的运营案例,不仅为医药企业孵化、发展营造了要素齐全、氛围浓厚的良好生态,也为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打响了知名度。此后,苏州高新区又先后建起ESR产业园等高标准载体,加速集聚创新要素。不断升级的产业生态,成为苏州高新区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的可用性测试平台实验室,身着手术服的医生们正围绕在实验台旁。“我们请来了医生,对这款全新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操作检测,来检验产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检验室主任缪佳介绍,这里是全国首个专门用于医疗器械的测试平台,启用以来为周边相关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检测便利。

如今,苏州高新区已集聚了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华联美德临床医学实验中心、波士顿科学动物实验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企业在技术信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缩短研发周期。不仅如此,苏州高新区还设立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20亿元的苏州高新区科创天使基金,并在全国首创专项支持医疗器械企业的科技信贷产品“融医贷”,全周期护航人才创新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专业前沿的载体配套服务,高度集聚的产业链高端创新资源是苏州高新区发展产业的又一优势。为了让创新成果更快落地,苏州高新区依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百家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资源,成立了大院大所联盟等,推动院所、企业协同创新。

良好的产业生态令企业家赞不绝口。落户苏州高新区3年不到,晟科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研制的针对淋巴瘤、白血病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进入一期临床,有望在2026年左右上市,填补国内空白。“这款产品采用突破式疗法,对淋巴瘤、白血病肿瘤进行靶向给药,研发进度处于全球领先。”晟科药业创始人张成刚介绍。在业内,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往往要耗时近十年,在张成刚看来,如此快的进度,也与地方的创新生态密不可分。获得办公场所租金支持政策,拿下姑苏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公司获评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每一笔奖补申报、优惠政策,都让他忘不掉。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已近500亿元,年均增长超30%。

为产业达到沸点添把“旺火”

毫无疑问,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崭露锋芒,但建设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添一把“旺火”,全力推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达到“沸点”,形成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瞄准这一目标,苏州高新区发布一批支持政策。例如,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制定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创新主体引培行动、创新人才集聚行动、创新协同推进行动等“八大行动”,以及聚焦龙头企业壮大创新集群、构建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等25项重点任务,力争每年新引进医疗器械相关企业200家以上,产业规模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2025年集聚高端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超1500家,营收规模迈向千亿级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链越往上发展,就越要注重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去年,江苏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在苏州高新区揭牌,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牵头组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合体入选第二批市级创新联合体建设名单,联合体围绕4个技术方向,整合优化了成员单位现有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形成了以人才、技术、资金、机制为核心要素的运行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推产业发展达到“沸点”,还需要引入、培育更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平台具有强大的带动引领作用,能够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圈’。”苏州高新区科创局局长李伟说。不久前落地的博锐创合总部与研发中心项目,就与2021年落地的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创新中心息息相关。SAPA是北美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以华人为主的生物医药专业组织,这些年SAPA在苏州高新区设立长三角办公室及创新中心,策划举办生物医药领域一系列前沿技术创新与合作峰会等活动,带动包括博锐创合在内的一批项目落地。

当下,行走在苏州高新区可以随处感受到这把“旺火”的温度,伴随着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更加紧密而有效地联结在一起,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潜能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正在苏州城西加速成长。